<h3> 白山黑水大东北 稻谷飘香黑龙江</h3><h3> 走在长白山下,过牡丹江、海林,转身乌苏里江水,经鸡西踏密山,看虎林咫尺之遥;跨越老爷岭、完达山,见证宝山林场的壮美、山林道路的崎岖,于宝清歇转,客串友谊、富锦,一路向北——直抵同江。走进三江平原,捧一把黑土冒油花,插一双筷子也发芽的北大仓!</h3><h3> 三江口 是松花江与黑龙江的汇合处,为中俄边境,位于同江城东北4公里处,与汇合后俗称的"混同江"合称三江,黑龙江自西而东流来,水呈墨绿色,平缓而坦荡;松花江泥沙较多呈黄色,黄色的松花江与黑色的黑龙江汇合后的江水汹涌澎湃,水色分明,东流数十里不混,是东北地区著名的自然奇观之一。</h3><h3> 三江口以"江汇于此、路始于此、海通于此"而闻名遐迩。我国南北公路大动脉"同三公路(同江~三亚)"起始点就座落于此。三江口又是历史上的著名古战场,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我国的赫哲、满汉军民曾多次在此痛击沙俄对我国的侵略。</h3> <h3> 松花江 全长2309公里,古时南源流域开发较早,人们对径流量更大、流程更长的北源嫩江水系有测量前,"松花江发源于长白山天池"已经深入人心,故将南源改称为西流松花江。南北两源在下岱吉汇合为松花江干流,干流尚有五条径流量较大的支流,分别是拉林河、呼兰河、蚂蚁河、牡丹江和汤旺河。</h3> <h3> 街津口 位于黑龙江下游的同江县境内,距离同江市区东北45公里处,与俄罗斯隔江相望,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六小"民族之一的赫哲族聚居地。中俄边境的街津口是黑龙江畔一座美丽的小山村,这里山清水秀,风光秀丽。赫哲族素以三江为家,渔猎为主,形成了独特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民间文学为依玛坎、说胡力.民歌有嫁阔令、赫尼娜;乐器有口弦琴、单面手鼓和各种民间舞蹈。民族喜食品种有杀生鱼、烧塔拉哈。民间喜庆大会乌日贡。手工艺品色骨制品、木刻、桦树皮缝制品等。村里的民族博物馆,收藏赫哲族历代出土文物、手工制品。</h3> <h3> 黑龙江 是东亚地区流域面积最大的水系。由于沿途穿越原始森林,两岸黑色土壤中植物的腐殖质溶解于江水中,使江水显得黝黑墨绿,黑色的江水沿着蜿蜒弯曲的河床奔流,矫若游龙,人们就给它起了一个雄壮的名称~黑龙江。</h3><h3> 黑龙江在中国境内全长3420公里,其水量充沛,江宽水深,渔业丰富。历史上,黑龙江干流曾经是中国的内河。晚清,沙俄通过武力威胁、虚言欺诈等多种卑劣手段,签订不平等条约,再次偷取了我国东北1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黑龙江成为中俄两国的界河。乌苏里江口到入海口的江段尽数落入沙俄之手。<br /></h3><h3> 黑龙江干流有南北两源,南源额尔古纳河本以克鲁伦河为源,从肯特山向东奔泻,进入我国内蒙古自治区注入呼伦湖,再经穆得那亚河与海拉尔河汇合为额尔古纳河。北源石勒喀河以鄂敏河为源,其源头也在蒙古国肯特山,古称斡难河,是我国蒙古族的发源地,其祖先成吉思汗就起源于此、曾建立了世界史上最大的大陆帝国。南北两源在黑龙江省的漠河镇洛古河村汇合后始称黑龙江。黑龙江先向东南流,至萝北县附近折向东北,先后接纳松花江、乌苏里江等大支流,最后在俄罗斯境内入海。</h3> <h3> 从这里出发到抚远不过百十公里就是东方第一哨。当我们返程同江的路上时,夕阳终于从云层里钻了出来,璀璨的光芒撒满了金色的大地,好想返回哨卡再去看看,这时的黑龙江水一定像那个哨兵说的:平静的江面上被烧成一片火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