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清康熙十八年江苏省布政司发行的十两陈瑞生款官造槽砝码,这套铜质砝码保存完整状态好,主盒四周都打有铭文,字体规范漂亮,是当时刻铜大家陈瑞生先生錾刻,铜盒主体四周刻有铭文约五十字(不包括盒内铭文),整个铭文包括时间年月日,錾刻人名款等信息量极大,绝对是非常规矩的官造器物,信息量大,观赏研究价值极高,绝对是收藏衡器爱好者梦寐以求的藏品,数据5.6x3.24x2.6厘米,只在方寸间就能制作这么精致绝对是古人的智慧结晶。</h3> <h3>铭文~奉江苏布政使司丁校准枫镇~买卖商牙一体遵行十两~不许轻重违者禀究,共30字铭文。</h3> <h3>铭文江南苏州府正堂曹,花押应该是法字,加上花押方形减地凸雕守望二字共10字。</h3> <h3>铭文奉宪颁行</h3> <h3>这段文字是一篇官府文告,其大意是:康熙十八年,苏州府正堂(即知府)遵照江苏布政使(省行政长官)颁发的衡重标准,由陈瑞生制造这套砝码,在枫桥镇颁行。市上的商人和牙人必须按此轻重标准遵守,违者将依法追究。这里所说的“商”即买卖商人,“牙”即牙人、牙行,是买卖双方的中介,即现代人称谓的经纪人。“殿记”应为当时一家商号名称。 </h3> <h3>从正面开始,按左、背、右面的顺序通读上述文字。铜函内的砝码,由一钱到三两不同重量的砝码组成。其中,一至四钱各一枚,二至三两砝码各2枚。盒子本身为四两砝码,盒盖为五钱砝码。全套砝码(包括外盒)共8枚,总重373.5克,合清制十两。</h3> <h3>铭文中所记载制作者是陈瑞生,他对文字的阴刻阳刻、纵向横向、楷体草体等镌刻因素考虑十分周到,结构安排适当,视觉效果既灵动又不失庄重;雕工精良,技艺高超,达到了“透过刀锋见笔锋”的境界。据《中国美术家人名大词典》记载:“陈瑞生(声),字朝喈(jia),无锡人。世泾子,世其家学,作印颇得古法。与周亮工同时,尝为之刻印。”查无锡方志并无关于此人的记载,惟记其父陈世泾曾任萧山知县。此铜函砝码是当时治印名家陈瑞生所制应无疑问</h3> <h3>铭文康熙十八年八月十九日给~落款陈瑞生,铭文共14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