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七班

zcg

<p class="ql-block">我们的中学,我们的班,</p><p class="ql-block">毕竟和这两个数字结下缘。</p><p class="ql-block">这就是沈阳四中七七届的四年七班。</p><p class="ql-block">四——</p><p class="ql-block">四中,我们的母校。</p><p class="ql-block">四年,纯真、青涩、阳光的中学时光。</p><p class="ql-block">四十年,</p><p class="ql-block">四十年前我们依依惜别,</p><p class="ql-block">四十年后我们欢聚一堂。</p><p class="ql-block">分手的日子正好十倍于学年。</p><p class="ql-block">七——</p><p class="ql-block">七班,我们的班级。</p><p class="ql-block">一九七七年,那个夏季,我们怀揣理想,豪情万丈,告别中学时代,背起行囊,仓促而行,各奔前程。</p><p class="ql-block">二零一七年,这个夏季,我们相聚,</p><p class="ql-block">沧桑洗尽铅华,岁月荡涤无痕, 当年理想己被现实粉碎 ,而回到老师和同学身边的我们,仿佛又在当年的课堂,仍然是那样的怡然自得。</p><p class="ql-block">流年,渲染着我们的夏天,</p><p class="ql-block">相念,链接着我们的回忆。 </p><p class="ql-block">四年七班哟,我们的四年七班,</p><p class="ql-block">我们的老地方,我们的旧日时光,</p><p class="ql-block">不求结果,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那个时候是九年一贯制,小学五年,中学四年,我们这个班从小学入学一直到中学毕业,始终在一起。</p><p class="ql-block"> 那年春天,在祭扫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后,在沈阳北陵公园合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勋望小学还念了一年中学,这也被我们赶上了,当时叫小学带帽。前排中间者是吴书芳老师,吴老师教我们算术和语文,在课间时常给我们串插讲一些小故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中学毕业照,几十年来,无论是下乡,当兵,还是到工厂,这张照片都一直带在身边。</p><p class="ql-block">第二排中间是校领导,当时叫革委会主任,还有工宣队的领导,再往两旁是各科老师。左四是我们的班主任张崇德老师,她的语文课讲的好,我们都喜欢听,对我们后来的影响也很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临近毕业的那年,我们的左臂上几乎不带红卫兵袖标了,但是在这张照片,仍然留下了那个时代的几抹印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四中的教学楼和操场。</p><p class="ql-block"> 教学楼是一座建于一九五二年的苏式建筑,教室里是松木地板,有暖气,课桌是纯实木的,黑板是玻璃的,教学设施在当时是堪称一流。</p><p class="ql-block"> 在操场绿茵茵的草坪下面,很难想象是空的,七十年代初因战备紧张,学校也开始挖防空洞和地下教室了,那时没有大型挖掘设备,都是学生们一锹一盆挖出来的,大揭盖式,再水泥浇铸,没有看到完工后的情形是什么样子就离开了学校。当时我们参加劳动一干就是几个月,而每天能得到2两粮票的补助。我们都把粮票交给家里,这也是平生中第一次得到的劳动报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那时曾便用过的课本《化学》第二册,一九七五年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定价:0.32元。从第一章的内容看,也不知道能达到现在初几的水平,而第五章和第六章,显示出密切联系实际和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时代特征。教化学的是个女老师,姓白,有时课堂纪律不好,她仍然在讲课,声音也很小。教物理的是兰老师,教数学的是陆老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当年的假期通知书。找到一张一九七七年放寒假时学校发的通知书,里面记载着学生的本学期各科成绩, 还有鉴定评语。“沈阳市第四中学革命委员会教革组”的红大印和师生民主鉴定后面班主任张老师的印章清晰可见,倍感亲切。见字如昨,睹物思往,似乎把我们带回到四十年前中学时代的那一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中学时期用过的一个塑料皮笔记本,里面记下的都是从那个年代的报纸和杂志里摘录的名言佳句,里面还有抄录的《千家诗》,那时候这一类的书,在书店里是买不到的,我借到手后,连抄好几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那年由学校革委会主任和副主任签发的七七届中学毕业证书,虽然不被社会承认,但毕业后的那几年,在填写个人履历表的文化程度一栏时,还是写上了“九年”或“中学”的字样,这也是我们这代人的所独有的专享特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一天是二零一七年八月二十日,墙上的横幅和老师手捧的鲜花告诉我们,四十年后,我们又走在一起。此刻大家都在互相询问,毕业后你都去了哪里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永恒的记忆——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p><p class="ql-block">四十年聚会的第四十天再聚吋,《永恒的记忆》聚会专辑纪念册编辑制作完成,我们每人一册。相聚虽然短暂,情谊永存心中。</p><p class="ql-block"> 同学们以这种方式,向逝去的青春致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张崇德老师和宋苒华老师即席发言,那天老师都一一叫出每位同学的名子,这就是对这拨学生的最大认可。之前在主持人贾春林同学和张允同学开场白的那一刻,我的心一热,泪水夺眶而出,仿佛又回到了中学时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风华正茂走人生,宏图再展赛鲲鹏——班主任张老师在师生聚会那天现场作诗,以誌师生情谊。</p><p class="ql-block"> 张老师还对我们说: 对四年七班的印象最深,因为在带过的班级中,只有七七届这拨学生搞过开门办学,大家曾到自行车厂参加劳动,到郊区插过秧,还一起挖过防空洞,一干就是个把月,那是一段令人难忘的日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聚会纪念,专款特制保温杯, 每人一个, 四种颜色,象征四年中学时光,杯子上面的写着这样几行文字:</p><p class="ql-block"> “一杯子一辈子,40年再聚首</p><p class="ql-block"> 沈阳市勋望小学&第四中学四十年聚会</p><p class="ql-block"> 1977年——2017年”</p><p class="ql-block"> 一个杯子,一张照片,一首老歌,一支钢笔,一篇日记,一段文字,一丝秋雨,一枚枫叶,都将永远的记念着我们的班级——四中七七届四年七班。</p> <p class="ql-block">  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日记</p><p class="ql-block"> 明天你是否还惦记,曾经最爱哭的你</p><p class="ql-block"> 老师们都已想不起,猜不出问题的你</p><p class="ql-block"> 我也是偶然翻相片,才想起同桌的你</p>

我们

中学

七班

老师

四十年

四年

四中

聚会

七届

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