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课堂里讲述好故事 ——观摩卓越课堂“生命的意义”一课引发的思考

张婷婷名师工作室

<h3>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近5年时间里,习近平主席每次出访,不论是会谈、交流还是撰文、演讲,都在努力做一件事情,那就是"讲好中国故事"。梳理习近平主席近5年来的出访演讲,可以发现,他着重讲好中国道路的故事、中国梦的故事、中华优秀文化的故事、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等。习主席亲自讲中国故事,效果显著。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声音的传播面不断扩大,中国道路、中国理念、中国模式在国际比较中愈来愈有吸引力。"讲好中国故事",习主席是倡导者,也是践行者。这些温暖人心的故事,拉近着中外民众的心理距离,向世界传递出中国声音和中国态度。<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b>我们的课堂也亦如此,在这里应该有好的故事、好的素养、好的精神,传递给我们的孩子,最终培养出好的公民。</b></span></h3><h3><br /></h3> <h3><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一、讲好英雄故事,价值引领有高度</b></h3><h3>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一切知识只是手段,为生命发展服务,促进生命的发展才是教育的目的,教育的根本。<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b>教育的责任是提升人的价值,促进学生的发展。教育始于生命,达于精神。</b></span></h3><h3> 英雄故事恰好能起到这方面的作用。它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传递社会正能量,最重要的是其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能激起心灵的涤荡,于无形中以价值引领,使学生获得学习与生活的启迪,让学生从心底迸发对善的敬重、对美的向往,关乎学生以后如何做人与做事。因此,只有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价值引领,才能真正体现思想品德课的魅力,实现育人的价值。</h3><h3><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片段一:生命的追问】</b></h3><h3> 上课伊始,陈老师把整节课放在了生命的考卷中进行。</h3><h3> 师:我想请你们首先做一道填空题人活着是为了什么?</h3><h3> 生1:我觉得人活着是为了梦想,因为有了梦想,所以会奋斗的活着。</h3><h3> 生2:活着是为了看外面的风景,去感受一下各地的风情。</h3><h3> 生3:活着是为了中华之崛起,为国家去奉献。(现场所有听众发自内心的被这个回答所震撼,自发鼓掌)</h3><h3>师:大家看,这道题是我们探究生命意义的起点,也是我们的终极目标。古今中外无数的哲人先知都对这个问题进行过深入地思考,有的就为了填这么一个空,写了整整一本书。在这里我推荐三本书,弗兰克的《活出生命的意义》,史铁生的《老屋小记》,余华的《活着》。</h3><h3> 师:说到阅读,我们就来进行一个阅读的故事体验。先问大家一个问题,明天是什么日子?(国庆节)今天是什么日子?(放假前一天)。我给你们一个提示,大家看这是哪里?(人民英雄纪念碑)1949年的9月30日,58年前的今天,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的日子。2014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以法律形式将9月30日设立为中国烈士纪念日,并规定每年9月30日国家举行纪念烈士活动。同学们,可以说,没有这些英烈付出生命的代价,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我们今天也不可能在这里探讨生命的意义。你们胸前佩戴的红领巾,虽然不是鲜血染成的,但它无疑是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凝结而成。我们要学习前辈们为革命事业勇于牺牲、勇敢奋斗的精神,继承革命前辈的遗志,立志为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做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佩戴红领巾,就要为它增添新的荣誉。所以今天我提议,让我们一起阅读人们英雄纪念碑上这150字的碑文。</h3><h3> 学生全体站立,带着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庄严肃穆、饱含深情地朗读碑文。</h3><h3> 师:大家想一想,英雄们活着是为了什么?碑文里有没有提到?</h3><h3> 生1:反抗敌人,争取独立和人民的幸福。</h3><h3> 生2: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八个字"纪念死者,鼓舞生者"。</h3><h3> 师:这座丰碑现在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读懂自己生命的意义。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身边的生活,去感受作为一个和平年代的人,怎么去寻找"我们生命的意义"?!</h3><h3><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教学启示】</b></h3><h3> 陈老师将整节课放在人生的考卷中进行,有力、厚重且发人深省。在这一环节,首先让学生来做人生这一考卷的填空题:人活着为了什么?学生见仁见智。当一位学生谈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时候,陈老师联系当天9月30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饱含深情地讲述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故事,并借用"朗读者"的形式,进一步让全体学生站立朗读150字的碑文,感受英雄故事背后的深刻内涵。<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b>英雄们那一个个闪光的名字,照亮了学生、课堂、校园乃至整个社会的价值星空。</b></span></h3><h3> 讲述英雄故事,让学生心潮起伏,思绪万千。学生想到革命先烈为了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尊严,前仆后继、英勇作战,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面对这些英雄,学生怎能不肃然起敬?!怎能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在通过对英雄故事的回顾中,将学生的价值引领带向了新的高度,学生们一定在心中暗暗告诫自己:"我们是时代的幸运儿,我们珍惜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懂得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我们要爱祖国,要发奋学习,成为祖国的栋梁,因为那些英雄就是我们的榜样!"</h3> <h3><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二、讲好榜样故事,真实对话有温度</b></h3><h3>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较之一般的教育更易于见效。学者菲尔丁说过:"典范比教育更快,更能强烈地铭刻在孩子心里。"因为有志向的孩子会在榜样中寻找自己将来的影子,并能从他们身上汲取到自己所需要的精神和能量。</h3><h3><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片段二:最美杭州人】</b></h3><h3> 师(大家看这三幅图):这是2014年11月在网络上疯转的一个帖子,杭州图书馆向流浪汉开放,拾荒者在借阅前自觉洗手。就因为这个帖子,杭州图书馆被誉为史上最温暖图书馆。而这位自觉洗手的老人,成了网红。但时隔一年,事情却发生了一些变化,请看视频。</h3><h3>师:我们一起来思考,这样一位拾荒老人,为什么会引起全社会的关注?</h3><h3> 生1:他明明每月有5000元的教师退休金,却将其捐赠给需要读书的孩子。</h3><h3> 生2:他对知识的尊重。本身是教师,退休后却去捡废品,看书之前洗手,不把书弄脏,可以看出他对知识非常尊重。</h3><h3> 生3:死后捐赠遗体和器官,他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了。</h3><h3> 生4:他捐赠的时候都用的是化名,说明他不是为了出名,而是真心想帮助那些想上学而上不起学的孩子。</h3><h3>师:帮助别人不求名不求回报,这是一种社会的的正能量。可以说,老人的离去让我们无比惋惜,老人的行为让我们无限敬佩。有一句话说得好: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让我们记住这位一生隐姓埋名、乐于助人的老人的名字:韦思浩。刚才说了,每个英雄都是我们的榜样,让我们寻找到了生命的意义,接下来我们去追寻"自我生命的意义"。</h3><h3><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教学启示】</b></h3><h3> 在这一环节中,陈老师选取了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最美拾荒老人韦思浩的故事,通过视频的方式,生动形象、清晰自然地再现了这位退休教师拾荒老人的感人事迹。接着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一位拾荒老人会打动我们的内心?视频内容触动了孩子的内心世界,孩子们说出了自己的真心话,<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b>课堂一切都真实起来,学生真实合作、真实表达、真实发问,师生真实共处、真实对话、真实连接。</b></span>通过对拾荒老人真实故事的剖析,学生在剖析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进而明白了,榜样的故事并非高高在上,他们就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普通人;一天天、一年年,他们用自己的执着坚守、无私付出,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赞许,用行动温暖着整个社会。</h3> <h3><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三、 讲好自己故事,智慧碰撞有深度</b></h3><h3> 哲学家萨特曾指出:"人永远是讲故事者:人的生活包围在他自己的故事和别人的故事中,他通过故事看待周围发生的一切,他自己过日子像是在讲故事。"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故事里,在故事里成长,在故事里接受教育,通过讲故事满足对生命成长意义的需要。故事中的事件和它本身所蕴含的意义就成为我们成长中的重要内容,也成为我们生命中的美好回忆,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品格以及对幸福的感受和体验。对于每个人来说,经常牵动我们神经、触动我们灵魂的就是成长中所经历的那些启迪人生、塑造人格、涵养情感的有意义的故事,它们一直如影随行地伴随着我们成长的脚步。这些故事虽然是我们每个人自己的,但也是我们所处的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因此,<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b>我们应该用成长中的故事串起一条教育的链条,在每个环节中寻找教育的意蕴,把它连接为一个智慧的光环,去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浸润人生,滋养我们健康成长。</b></span></h3><h3><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片段三:自我的追寻】</b></h3><h3> 师:我们人生当中这场答卷,会不断遇到各种选择,接下来,大家会面对四个选项,这四个选项,其实就是我们要做的四件事情。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只能挑最重要的两件来做,你会怎么选择?</h3><h3> A.好友将参选"建兰美少年",邀请你来助威</h3><h3> B.参加看着自己长大的外婆的80大寿</h3><h3> C.志愿者团队请你参加公益活动</h3><h3> D.语文、数学、英语等各科作业等着你来做</h3><h3> 生1:我选B、D,把B排在第一,是因为80岁对外婆非常重要,在我的生命里,亲情和家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我希望能陪外婆过100大寿。</h3><h3> 师:你是建兰中学"最美孝亲敬长少年",平常你跟外婆接触的机会多吗?</h3><h3> 生1:每周一次,会去看望外婆和她聊天。</h3><h3> 生2:我选C、A,因为公益活动对社会有益,可以去帮助更多的人,我的内心会感到快乐。</h3><h3> 师:那你外婆的80大寿,你不去参加吗?</h3><h3> 生2:不是的,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从每天一点一滴去做,我自己做得不够好,还要不断改进。</h3><h3>生3:我选A、C,因为朋友很重要,好朋友就应该互相鼓励、互相帮助。</h3><h3> 生4:我选D、B,我们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及时完成作业是必须的;通过做练习,学到了知识,很有成就感。</h3><h3> 生5:我选B、C,所谓"百善孝为先",能帮助更多的人,自身的价值也会在奉献中得以提升。</h3><h3> 师:这几个同学选择做公益,其实就是在践行拾荒老人韦思浩无私奉献的精神。其实,生活中这样的选择很多,但在有些选择面前,是没有时间让我们思考的。(ppt打出图片)这个人大家认识吗?"最美妈妈"吴菊萍,她用双手正好接住从楼上掉下的男孩,自己却双臂粉碎性骨折,她被评为全国"最美妈妈"。还有,认识这个人吗?"最美司机"吴斌。当一块异物穿过挡风玻璃,插进了他的腹部还有手臂,剧痛难忍,但他仍然把车停好,拉好手刹,组织乘客安全疏散。最后24名乘客安然无恙,而吴斌因伤抢救无效去世,后来吴斌被追认为烈士。两个故事,一样感动,不禁引发我们深深的思考:什么才是生命的意义?</h3><h3> 师:现在请大家拿出记号笔在卡片上写一个你生命中很重要的人的名字,回想你和他最难忘的故事。</h3><h3> 生1:我写的是我外公,他不怎么管我,允许我玩,烧的饭很好吃,当我生病时,他会悉心照顾我。</h3><h3> 生2:我写的是我的小学语文老师,也是班主任,她不溺爱我,而是对我严格要求,她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我三年级转学了,在她的课堂上经常提到我。</h3><h3>师:那到底是生命中对你要求严的人重要,还是要求松的人重要,抑或都重要,为什么?</h3><h3> 生3:该松就松,该紧就紧,要适度,同时宽和紧都体现了一种爱。</h3><h3> 师:生命的故事,丰富、多彩、感人。刚才我们分享了几个绽放生命精彩的故事,其实在建兰中学,也有很多人来分享过他们的故事,他们都是建兰的明星,俞敏洪、吴国平、曹文轩、吴晓波、傅园慧。你们有没有想过,未来有一天,你可能也会回到建兰中学礼堂,分享你的人生,分享你的故事?我们把这个留作课后作业,让我们用一生去践行。课上到这里,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一直在追寻"自我生命的意义",其实自己才是对生命诘问的人,任何一个大道理都比不上一个故事,而你就是演绎人生最好故事的那个人。</h3><h3><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教学启示】</b></h3><h3> 在这一环节中,陈老师以两个步骤切入。首先巧妙地设置了同学们面临的四个冲突事件,让学生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选择最想做的两件事。</h3><h3> 诚然,<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b>学习一旦真实发生,课堂便走向深度学习,而深度学习是走向有思维挑战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有要迎合学生、满足学生,更要引领学生、发展学生。</b></span>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选择学习、亲情、友情、公益的矛盾事件,在发现问题中探究为什么选择,在老师的适时引导下解决面临的真实问题,让学生人人成为创客,让课堂成为学习生长的共同体。在思维的碰撞中,进而明确自己生命的意义,关键在于如何积极发现和主动创造。</h3><h3> 接着让学生写下生命中最重要人的名字,并说出和他难忘的故事。在情感的升华中,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目的。学生自我教育、自我修炼,激励自己行为素质的提升。<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b>在这里让学生核心素养落地生根,让学生的独立精神和公民意识自然渗透。正所谓好课堂里讲述好故事,渗透好素养,传递好精神,培养好公民。</b></span></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