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沛勋  江湖与家国的双面人生 记者 闫俊文

美友6223363

<h3>岁月可以沉淀给一个人什么东西?对于刘沛勋来说,那个失落的江湖世界、不得不接受的没落帮派、洪门文化的传播者、近乡心怯鬓毛衰的老者、流淌在血液里的家国情怀,统统可以构成了他的人生片段,而其中最重要的则是其盼望两岸早日统一的家国情怀。</h3><h3><br /></h3> <h3>300多年前,天地会创建者之一郑成功高举&quot;反清复明&quot;旗号;100年多前洪门&quot;红棍&quot;(地位相当于执法者)孙中山疾呼&quot;驱除鞑虏,恢复中华&quot;;现在,刘沛勋作为台湾国际洪门中华总会主席,他联合其他洪门领袖号召岛内的、全世界的洪门昆仲(洪门对兄弟的称呼)和 岛内一切反独促统的力量,号召大家为中华民族大义计,&quot;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促进两岸和平统一&quot;。</h3><h3>在今年6月份由国际洪门中华总会发起的台湾各界促统和平统一大会上,刘沛勋说,国家统一是民族复兴最重要的基石,如果两岸和平统一指日可待,那么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辉煌实现就为期不远。</h3><h3><br /></h3> <h3>不在江湖的江湖人</h3><h3>几乎每到一个地方,刘沛勋都会向人们解释洪门的源流,他称之为&quot;洪门文化&quot;,在他的观念里,洪门不仅是一个爱国、忠义的组织,更是一种文化现象。他试图拭去现代影视传播工具强加给洪门的&quot;误解和迷雾&quot;,也努力去向人们传播洪门的&quot;新目标&quot;。</h3><h3>近日,在北京二环边一家宾馆内,他沙哑着嗓音对记者说:&quot;江湖走向了末途,台湾不少帮派已经转型成了企业,甚至有的成了历史,每个组织都在寻求出路,洪门必须做出其历史选择。&quot;言语中透着些许落寞。</h3><h3>1950年,刘沛勋出生于台湾台北。父亲是江苏徐州沛县人,1949年随国民党部队撤退到台湾。在他的成长记忆里,父亲丝毫不避讳&quot;洪门子弟&quot;的身份,时常给他讲述洪门兄弟抗战的事迹。淞沪会战后,他的父亲和洪门子弟加入了国民党军,组成游击队,扛着大刀,夜袭日本军营,甚至在抗战最困难的时候,仍组成&quot;锄奸团&quot;,去除掉那些&quot;没骨气&quot;的汉奸。</h3><h3><br /></h3> <h3>洪门曾在历史上大放异彩。它诞生于明末清初的一个地下秘密组织,宗旨是&quot;反清复明&quot;。为隐蔽的需要,洪门逐渐分化出富有地域性的多种组织形式,包括天地会、三合会、袍哥会、哥老会、小刀会等。清末以来的乱世,成为洪门发展的最大契机。在诸多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背后都有洪门的影子。洪秀全其实是三合会的成员;朱德在年轻时,亦曾加入哥老会,并得到其帮助;孙中山早年赴美时,曾加入洪门寻求支持;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参与开国大典的司徒美堂则是美国洪门的&quot;大佬&quot;,其为民族抗战胜利贡献良多。</h3><h3><br /></h3> <h3>时过境迁,曾经的洪门&quot;风光&quot;不再,尤其是1949年之后,作为民间帮派组织的洪门在大陆绝迹,在台湾的洪门,因为国民党当局政策打压,也一度衰落。</h3><h3>父亲口中辉煌洪门的历史,也成为少年刘沛勋&quot;饿着肚子&quot;时的&quot;热血沸腾的记忆&quot;。</h3><h3>1968年,时年18岁的刘沛勋,经同学父亲是洪门山主担保,正式加入洪门。&quot;震撼和庞大!没有语言可以形容的那种震撼!&quot;刘沛勋说,他犹如一个落草为寇的英雄,闯入了梁山的世界,72地煞36天罡守立&quot;山头&quot;,他历经闯关、传令、宣誓、山主封位等仪式,他感觉自己有了一种&quot;草莽英雄&quot;的气概。血气方刚的年轻人遇上讲求忠诚救国、义气团结、义侠锄奸的组织,&quot;恨不得做一番大事业&quot;。但在台湾当局的&quot;戒严&quot;政策管制下,洪门的组织只能在地下活动,刘沛勋只好压下一腔热血,投注精力在学习上,先考入台湾辅仁大学学习企业管理,后又在美国阿姆斯壮大学攻读法学博士学位。</h3><h3>刘沛勋在美国留学期间,他亲身经历过&quot;美国对台湾人的教育&quot;,甚至美国会重点培养一些台湾留学生向政治方面发展,从而&quot;渗透和操控&quot;台湾岛内政局。特别是大陆留学生与台湾留学生的隔阂,&quot;同是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之间居然存在思维落差,没有任何交流,见面也不会打招呼,好像敌人似的&quot;,让刘沛勋感到&quot;遗憾和痛心&quot;。</h3><h3><br /></h3><h3><br /></h3> <h3>20世纪八九十年代,伴随着台湾经济腾飞,台湾当局解除"戒严",开放"党禁",台湾地区的洪门重新活跃起来,成立社团和党派,但"洪门"这两个字依然是当局和民众的禁忌,不允许出现在组织的名称里。其时,洪门组织分散,山头林立,缺乏统一使命感,甚至在一段时间内洪门的污名化更加严重,"敲诈勒索、黑道帮派"成为洪门的标签。刘沛勋明白,父亲口中的"洪门"已经成为历史了,就连那段江湖也只剩下影视里的演绎了,他必须为洪门正名,也必须让洪门再次站到时代的大潮上去。</h3><h3>"遇到困难的时候,你必须学会接受现实,然后努力去寻找其他解决问题的路径。"刘沛勋笑着说。于是从30岁开始,他历时十几年,游走于世界各地的洪门堂口,拜会各地洪门领袖,协调意见,居中调停。他致力于成立统一的洪门组织,推动洪门勇挑新的历史担当推进两岸和平统一。由于连年在外奔走,他的女儿出生时,他身在美洲,甚至他的儿子打趣他:"我大学毕业时,你都不知道我长什么样子?</h3> <h3>1992年,世界洪门总会成立,刘沛勋担任总执行长。上任后,立刻开始着手将"推动两岸和平统一</h3><h3>成为洪门的历史担当"写入世界洪门总会的宗旨,和成为洪门的历史任务。</h3><h3>1993年,一条消息在台湾大街小巷口耳相传,"李登辉密见洪门领袖,与黑道合流""洪门兄弟反独促统,威逼李登辉"等等说法皆有。作为参与者和牵线搭桥者的刘沛勋,此时他还兼任洪门机关报《大明日报》的社长。他解密说:"这次会面只不过是为了在台湾举办世界洪门总会年会,争取当局的支持。"世界洪门总会年会同年在台湾举行,5000人参与,盛况空前。在会上,他正式提出和推动"把促进两岸和平统一作为洪门的历史任务"列入到洪门的宗旨,"为中国人的世纪催生"。</h3><h3>刘沛勋在台湾当局开放"党禁"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向台湾当局递交申请洪门成为公开合法的社团组织的文件,但屡次被驳回。2004年,经过长达17年的努力,台湾当局终于批准他在台湾成立"国际洪门中华总会",致力于人道关怀、社会服务、反独促统。这也是"洪门"这个词语第一次合法地出现在社团名称里。但此举却受到众多洪门山头的"挑战",他们认为洪门不应该公开活动,更不能"合法",这违背"祖制和教义"。刘沛勋怡然不惧,邀请各位"山主"开堂讨论,或辩道义,或辩教义。时年台湾《时报周刊》以"合法开香堂收弟子 全靠正名洪门"评价刘沛勋。</h3><h3><br /></h3> <h3>目前,台湾岛内的洪门成员有二三十万人,刘沛勋正在联合其他洪门领袖发挥其&quot;旗帜鲜明地反独促统&quot;作用,洪门文化的精髓就是忠诚救国、義气团结、义侠除奸,他正推动洪门发展复兴洪门文化。&quot;仅仅岛内的洪门昆仲团结起来,就可以破灭岛内某些人危险的幻想,那么如果全世界的洪门昆仲团结起来,那该是一股多大的力量!&quot;</h3><h3>&quot;任何一个人想要加入洪门,就必须坚决地认同我是中国人,为两岸和平统一出力,否则洪门不会接纳他。&quot;刘沛勋说,洪门的血液里流淌着的是革命、爱国、忠义的基因,当代洪门人有责任把他们的精神传承下去。</h3><h3><br /></h3> <h3>两岸分离岁月的同龄人</h3><h3>"孙中山先生当年描绘的这个蓝图早已实现,中国人民创造的许多成就远远超出了孙中山先生的设想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h3><h3>2016年11月11日,当刘沛勋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听到中国共产党总书记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这番讲话时,他攥着笔的手因激动而略微有些颤抖。"没有比爱国家、爱民族更重要的事情了,也没有比看到中华民族复兴更兴奋的事情了。"</h3><h3>虽然,两岸历史关系过程回望起来艰辛复杂,但对于这位自称为"两岸分离岁月的同龄人"来说,最困难的阶段已经过去了。</h3><h3>1950年,既是两岸隔离的开始,也是刘沛勋出生的年份,刘沛勋的父亲是1949年随国民党部队撤退到台湾的国民党军人。小时候,刘沛勋是听"百家话"长大的,街坊东家是河南人,西家是四川人,前街住着山东人,上小学需要学习闽南话,回到家里则是满耳朵的徐州话。以至于现在刘沛勋每到大陆一地,都觉得亲切。"都会说一点当地的地方话。"而每个地方方言版的"明年是不是我们就能回家"虽曾回荡在他童年的耳边,但如今依旧每次听到的都是长辈们的叹息。</h3><h3>1987年,国民党当局开放"探亲",身边的叔叔伯伯纷纷回大陆家乡探亲,不过他的父亲却在这之前去世了。父亲给刘沛勋取小名"云龙",他一直不明白这有什么寓意,直到刘沛勋2014年回到沛县,看到家乡的云龙山和云龙湖,他才知道父亲一直牵挂家乡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的心思。那一刻已经64岁、见惯了世俗纷扰的刘沛勋忍不住掉下眼泪。</h3><h3>"我父亲去世时,没有告诉我家乡还有哪些亲人,回去不知找谁、问谁、和谁聊天,怕极了那种孤独感!"</h3><h3>"时隔66年才回家,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近乡心怯啊!"</h3><h3>2014年,刘沛勋当选为世界刘氏总会会长,目前仅台湾岛内就有80多万刘氏族人,"如何发挥其连接两岸的作用,这是我新的使命"。他一直致力于团结岛内以及全世界的刘氏族人,为两岸和平统一大业鼓与呼。</h3><h3>早在中国改革开放不久,刘沛勋就来到大陆考察商业环境了。"那时的北京故宫门票还是两三块钱。"贫穷和落后是最直观的印象,但刘沛勋却感觉"大陆在慢慢转变,整个改革开放的效果在慢慢呈现"。到了90年代,台商出现投资大陆的热潮,大陆成立专门的机构维护台商权益。但市场经济有其固有的竞争性,有些台湾投资者或因两岸市场差异,或者因经营不善,不少台商灰头土脸地回到台湾,但却是带着"污蔑之词"误导部分台湾民众。刘沛勋称其为"坏分子"。</h3><h3>当前大陆的日新月异与台湾的踟蹰不前形成鲜明的对比,尤其是蔡英文上台后,刘沛勋称其为"台湾民众的失望",但也让他看到了"两岸和平统一理想目标也渐渐露出曙光"。今年6月11日,国际洪门中华总会发动台湾各界反独促统力量在台北召开台湾各界促进和平统一大会,500多人与会,共同声讨蔡英文的两岸政策,刘沛勋激动地表达出"国家统一是民族复兴最重要的基石"。并号召每一位中华儿女在这关键的时刻必须挺身而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达成和平统一的目标奋斗、前进。</h3><h3><br /></h3><h3>台湾國際洪门中华总会主席</h3><h3>世界刘氏总会主席</h3><h3>世界洪门促进中国和平统一大联盟总召集人</h3><h3>刘沛勋&nbsp; 江湖与家国的双面人生</h3><h3>记者 闫俊文</h3><h3><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