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167efb"> </font></h3><div><font color="#010101">母亲离开我们已经8年了,对母亲的怀念之情从未停止过!在母亲刚离世的日子,每每提及母亲,我总是无法控制自己,常常是以泪洗面,夜不能寐。时间真的是最好的疗伤药,八年过去了,我终于能够静下心来,回忆我的母亲。</font></div> <h3>母亲生于农村,因家中子女众多(兄弟姊妹六个,母亲老大),高小(也就是现在的小学)毕业(这对于重男轻女的外祖父来说,已属不易)后便休息在家带弟弟妹妹,帮父母做家务。和当时许多农村女孩的命运一样,长大,嫁人,然后生儿育女。 </h3><div><br></div><div>从我记事起,感觉母亲就是家里家外一把手。既要下地劳动,还要做家务,带我们姐弟三人。</div><div> </div><div> </div> <h3><br></h3><h3>母亲心灵手巧,缝缝补补不在话下。家里每一块废弃的布头,她都能变废为宝。谁家娃娃的衣服好看,只要她拿过来看一看,便能给我们做出来。小时候我们身上穿的衣服,脚下穿的鞋子,都是她一针一线缝制出来的。过年为了让我们穿上新衣新鞋,她常常是熬夜在油灯下干活。小时候最期盼的事就是大年初一睁开眼,枕头边摆着她为我们缝制好的衣服,鞋子。记得我上初中时(记不清是初几了),流行穿中山服,她便学着做了一件红色的中山服,给我捎到了学校,让我好一阵欢喜!</h3><div> </div><div>母亲心地善良。农忙时,村里谁家人手不够,有时甚至不需人家吭气,她都义务帮忙。队里谁家要做结婚的被褥(村里有个习俗:儿女双全的妇女才能去给人家做结婚用的被褥),只要人家吭气,即使身体不适,她都要前去帮忙。她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谁家没有个用着人的时候啊”。因而在我们那个生产队有着很好的人缘。说起母亲的名字,人人都竖大拇指!</div><div><br></div><div>母亲的脾气也很暴躁,经常动不动就发脾气(这也导致了她后来生病)。她一生气,我们全家人都成了她的出气筒。我们姊妹三人(尤其我),都被她打怕了。弟弟淘气,一打就跑,妹妹因为是最小,很少挨打,只有我,每次都不敢跑,老实巴交地站在那里,挨打。然而,也正是这种“打”,让小小的我,变得很能干:学会了和面,擀面,炒菜(记得小学三年级,舅舅去我家,她不在家,我一个人给舅舅和我爹做的吃了饭);能挑着满满一担水晃晃悠悠回家,来回几趟把家里的水缸挑满。而今想起来,挨打都成了一种奢侈。</div><div> </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h3><br></h3> <h3>后来,我外出工作,因为不适应矿上的环境与饮食,每回一次家都要哭一次。她不放心我,来到矿上看我。我上班走了,她在宿舍给我用小电炉煮面,炒菜,洗衣服。陪了几天,她要回去了。那天,我记得很清楚,我在窗里哭着,她在楼下一步三回头地看着,最终,消失在了我的视线之中。<br></h3><div><br></div><div> 母亲有高血压,她一直不当回事,从不按时吃药,有时甚至断药好几天都不去买。那时的我,虽然已结婚成家,却也没意识到高血压的危害,也未曾劝过她按时吃药,直到那一天的来临————2009年清明前夕,一阵刺耳的电话铃声打断了夜的沉寂,惊醒了睡梦中的我。记不清是弟弟还是妹妹打来的,母亲脑出血住院了,头疼得厉害,呕吐不止,已被救护车送往医院。我连夜租车回谷,经过三个多小时的颠簸,我来到了医院,走廊里,弟弟躺在楼道的长椅上,默默地;走进病房,一眼看到的是躺在病床上昏迷不醒的母亲:氧气罩、血压心率监测仪、还有正在滴的输液管,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医院的两次事故,搞得我们全家胆战心惊,于是,我们来到了省人民医院,寻求进一步的治疗。记得刚去省医的那天下午,就被安排去做造影(从大腿股动脉处把仪器探头送达脑部,期间的痛苦可想而知),造影完毕,回到病房,看着躺在床上昏迷不醒的母亲,想着她刚刚经历的痛苦,我和老爹泪如泉涌,心疼啊,好心疼她——我的妈妈。<br></div><div> </div><div>经过一个多月的等待,终于迎来了手术的日子,也是我最后悔的日子。手术被安排在下午,那天中午,因为怕她看见饭菜香,我是躲在医院的走廊里吃的,推她到手术室之前,她对我说了句“你吃饭了没”。然而,没想到,“你吃饭了没”竟成了她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我的母亲,我亲爱的妈妈,手术之前还在牵挂着她的女儿吃饭了没;更没想到,百分之零点几的失败率竟然发生在了母亲的身上,进了手术室,她再没醒来……我哭,我悔,我恨!</div><div> </div><div> ……</div><div> </div><div>此时已是夜深人静,外面,一轮圆月被云彩遮住,发出淡淡的光<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