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回第二故乡!

赵玉波

<h3> 2017年10月3日中午,再次来到我曾经生活工作整整10年的地方——包头矿务局医院!</h3><div> 包头矿务局医院,最早成立于一九三几年,当时日本人侵占这里,在这里开煤矿的时候同时开设了医院,解放后,这里是新中国建设的重要煤炭基地,1958年重建了医院,文革时期,一大批北大清华的优秀青年,还有上海的精英来到这里,李志佳,闫振夺就是我所知道的当时全国知名大咖,在70.80年代能来这里就业的都是外省名牌医学院校的本科生,以唐医居多,那个年代包头的五大企业之一,下属的医院各具特色,这里的骨科患者从市区转来的很多!也颇为自豪!我是1999年来到这里的,当时医院职工630人,二级甲等医院,床位334,住院患者400多,年手术量1200多,自行开展开颅手术,肺叶肺段切除,动脉导管未闭修复、直肠癌根治,胃癌根治等手术,随着矿产资源的开采难度和成本增大,企业转移到了鄂尔多斯,留下企业办社会转移给地方政府,2007年包头矿务局医院更名石拐区医院,随后与包头市蒙中医院合并,全体职工去市区的蒙中医院工作,这里完全闲置,医院职工在新的医院被集中在急诊科工作,这与医院合并后的一般规律相符!</div> <h3>我2010年初离开的,其他人也在2013年初全部整体离开了,偌大的医院只有一对六十多岁的老人带着个孙子暂住在门口的一间房子里,还有一只小黄狗,没有水,没有电,如今四年过去,所有的建筑物均在!可能大家都是一样的心情,对这里有着依依不舍的感情,所有的一切和当初一模一样,在想它的时候回来看看</h3> <h3>大门口的警卫室!</h3> <h3>门窗均保存如初!</h3> <h3>当时的骨科门诊和皮肤科门诊</h3> <h3>那个年代算的很先进的彩色超声</h3> <h3>住院处里的电脑还在!</h3> <h3>这应该是最后的通知了</h3> <h3>这里曾有堆积如山的病历</h3> <h3>我从这里加入党组织</h3> <h3>从这里领了10年的工资</h3> <h3>政工楼下面的树草更高了</h3> <h3>悠长的病房门,庄严,神圣</h3> <h3>妇产科的病房</h3> <h3>还如初的堆着走时候留下的东西</h3> <h3>我姑娘出生后住在这个病房</h3> <h3>妇产科医办室,那水池子上的拖布还在,像一名勇士,依然守卫着这片净土,把全部生命奉献给了这里</h3> <h3>曾服务40万人口,他们的孩子在这里出生,当时这里的医疗水平绝对值得信赖,不需要去其他地方去生产的</h3> <h3>里面就是产房!感觉和往日一样,每每走过这里都有呱呱落地的婴儿开始了第一声的哭泣!</h3> <h3>大家走了这么多年,手术室的门没锁,门上的帘子还完整的存在,我的职业生涯从这里开始,我曾是这里四五年的主人,25岁有幸成为年轻的科级干部,我今天回来依然有着维护他神圣的职责!</h3> <h3>里面是两个手术间!可惜无菌区门开着,不无菌了,病人手术感染了可怎么了得?!!!</h3> <h3>我在这个电脑桌前无数次通宵到天明!</h3> <h3>第二手术间</h3> <h3>还有点设备</h3> <h3>无影灯,空调还在</h3> <h3>要离开了!我把所有家的门都关好,让这个神圣的地方恢复应有的神圣吧!</h3> <h3>把这个门也重新关好!</h3> <h3>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制度永恒!</h3> <h3>来到手术室对面的住院药房,门开着,可是柜子里面的药都还整整齐齐的在那里摆着!</h3> <h3>柜子不锁,里面的液体的日期,让我们能清楚的理解,它们的主人是什么时候离开的</h3> <h3>像一列列士兵!迎接着检验</h3> <h3>药瓶里放着摆药的药品!</h3> <h3>还有常用的口服药,感冒的,降压的,抗过敏的……</h3> <h3>还有主人用的热水瓶,里面还有水!</h3> <h3>看到这个场面,你能想到这是人离开好多年的药房吗?所有的一切依然有序,主人的那份感情还在,并且无人来破坏它的这份安宁!</h3> <h3>内二科的血压计,雾化器还在办公桌上,</h3> <h3>墙上的流程记录着当初这里有多忙碌</h3> <h3>墙上增添了几分岁月的灰尘!</h3> <h3>内二科医办室</h3> <h3>护士值班室的时钟还在!</h3> <h3>这应该是2013年某一月某一天的那一刻,所有人都离开了!</h3> <h3>五官科</h3> <h3>骨科的办公室,桌子上病历夹还在!</h3> <h3>可曾知道当初有八十多骨科病历夹,很多病历夹里有两份病历呢!</h3> <h3>合影留在这里!大家在这里工作的身影即刻浮现!</h3> <h3>我们的承诺书还在,却永远不能再兑现了</h3> <h3>患者赠与我们的镜子,我们的荣耀,我们的自豪,我们的成就感,留在这里!可以说全体矿务局医院的医务人员道德是高尚的,从始之终,没有任何的在诊疗行为的回扣,所有人凭的就是职业本能,天职!工作了10年,20年,甚至一辈子!</h3> <h3>你能想到这个走廊里加床加到难以走路的情形是什么样子吗?</h3> <h3>八人的标准病房要住十几个人!</h3> <h3>没有电梯,这个推送病人的坡道走廊,在当时是最先进的办法</h3> <h3>职工食堂,很多人都要来吃早点的,很实惠,很想念这里的味道!</h3> <h3>前面是打水的地方,随时提供热水</h3> <h3>这几个字,应该有六十多年了吧!</h3> <h3>院子的凉亭没人下棋,打扑克了</h3> <h3>上面是工会,和全院的会议室,下面是澡堂子,感觉共产主义都要实现了</h3> <h3>当年的工会牌匾都在</h3> <h3>这个椅子周围是我们科的卫生区,我会带着大家每周五来清理垃圾,如今依然干干净净,只是草太高了,草高了让领导看见会不会骂我们呢?</h3> <h3>通往我宿舍家的小路!</h3> <h3>独立的传染病病房,独门独院,在如今综合医院设置是少有的</h3> <h3>独门独院的精神病房,当初住的40左右患者,在现在的综合医院也不多见的</h3> <h3>独立的自己的制剂室,自产输液用糖,盐,配置消毒液,现在的综合医院更没有了</h3> <h3>我生活了10年的豪宅,真的算豪宅了,对门两个家,加中间走廊厨房,不是别人家都有的</h3> <h3>我的山药窖,储存的土豆每年都吃不完呢!</h3> <h3>回眸我的宿舍小楼,始建于一九五几年或更早(房屋是框架结构,那个年代使用框架结构应该是日本的技术,所以推断始建年限是很早的),2010年所有人离开,这么多年没人住,没人修缮,所有宿舍家没有一个家漏雨!那个年代的房屋质量就能这么厉害,堪称经典!</h3> <h3>外科房后的树粗了很多很多</h3> <h3>打击公安!清晰的留在水房对面的墙上,这是小胡同志二零零几年时候写的,不知道这个可怜的孩子还在不在世界了!?</h3> <h3>政工楼背面的墙上,留下文革时期的标语,毛主席语录!那可是1966-1976年啊!我还没出生呢!</h3> <h3>这个位置留下多少回忆了!再次合影留念吧!</h3> <h3>临走前,遇到位矿务局总库的退休老干部,65岁了,从外地回来看看这里,说也是对这里有感情,回来看看,一辈子在这里工作,什么也没留下,也没挣下,从东北2岁就和父亲从吉林知青来到这里,他岳父(那个女的父亲),应该姓卢,曾当了很多年的矿务局的副局长(副厅级),她说,那时候当领导的好处只是一年能开14个月的工资,其他的什么都没有!几代人奉献,留给了这一方净土!</h3> <h3>  局医院,为新中国发展需要的煤炭产业保驾护航!局医院,是多少知青他们和他们的子孙投入了毕生精力!局医院,培养了我们无私、奉献、坚强的意志品质和精神!</h3><h3> 不要说别了!局医院今安在!局医院精神今安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