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游西津渡

沧海一粟

<h3>西津古渡依山临江,风景峻秀,李白、孟浩然、张祜、王安石、苏轼、米芾、陆游、马可· 波罗等都曾在此候船或登岸,并留下了许多为后人传诵的诗篇。 西津渡古街全长约 1000 米 ,始创于六朝时期,历经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的建设,留下了如今的规模,因此,整条街随处可见六朝至清代的历史踪迹。西津渡,三国时叫“蒜山渡”,唐代曾名“金陵渡”,宋代以后才称为“西津渡”。这里原先紧临长江,滚滚江水就从脚下流过。清代以后,由于江滩淤涨,江岸逐渐北移,渡口遂下移到玉山脚下的超岸寺旁。当年的西津古渡现在离长江江岸已有 300 多米距离。</h3><div>三国时期,这里曾驻有孙权的东吴水师,唐代以后这里更是专门派有兵丁守卫巡逻。宋熙宁元年 (1608) 春,王安石应召赴京,从西津渡扬舟北去,舟次瓜洲时,即景抒情,写下了著名的《泊船瓜洲》诗:</div><div>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div><div><br></div> <h3>一眼望千年。如果能够穿越回古代,愿着一身粗布衫,持一把油纸伞,行走在这古道上,听涛声依旧,看春去春回。</h3> <h3>隔瓶子看了都让人咽口水,比酒更具诱惑力。</h3> <h3>把时间定格,让瞬间化作永恒。</h3> <h3>镇江三怪之一。锅盖面做法源于清朝。据传,乾隆下江南时,到镇江张嫂子伙面店时,张嫂子忙中出错,误将汤罐上的小锅盖当成大锅盖,撂到面锅里,煮出来的面条却很可口,还被乾隆夸赞。</h3> <h3>各种吃……民以食为天。</h3> <h3>沧海桑田,昔日的渡口码头,如今成了游人如织的景点。</h3> <h3>避开喧嚣,信步幽巷,会如同这个汪星人一样幸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