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自驾行之四(终篇)---伊犁将軍府

梁宋平

<h3>  离伊宁市不远有惠远古城,其内有伊犁将軍府,見证了新疆归属中国的历史,乾隆二十二年(1757),清政府平定了准噶尔叛乱,统一了西域。乾隆于1762年设立了“总统伊犁等处将军”(简称伊犁将军),是清朝在新疆地区最高軍政长官。至1912年辛亥革命,其间历时150年,共有33人,48人次提任过伊犁将军之职。1762~1777年间清政府在伊犁河谷修建了惠远、绥定、宁远、拱震、塔勒奇、广仁、瞻德、熙春、惠宁等城,历史上称为伊犁九城。1871年,沙俄大举进犯伊犁,占领并彻底破坏了惠远等九城,将軍府也被完全破坏。1881年湖南名将左中堂率兵收复伊犁。后重修了现今的惠远城,重建伊犁将军府。</h3> <h3>  惠远古城与伊犁将軍府位于伊宁市与霍尔果斯国境口岸之间,我们是参覌了霍尔果斯回伊宁的路上去参观伊犁将軍府的。</h3> <h3>惠远古城的钟楼。</h3> <h3>惠远古城的原始城墙。</h3> <h3>惠远古城的城楼。</h3> <h3>伊犁将軍府石碑。</h3> <h3>伊犁将軍府大门。</h3> <h3>府内的将軍亭。</h3> <h3>伊犁将軍府平面图。</h3> <h3>将軍府大堂。即伊犁将軍办公施政之地,地位相当于現在的省政府办公厅。</h3> <h3>将軍府大堂内景。政肃风清匾十分醒目,没有当年的政肃风清,可能也没有現在的新疆。</h3> <h3>大堂简介。</h3> <h3>大堂前的石狮是原物,其与内地石狮有区别,带有西域形态。</h3> <h3>仅剩的一段原有的府牆,外面红色者是現在修的围牆。</h3> <h3>清代的火炮。</h3> <h3>伊犁将軍府内的士兵营房。</h3> <h3>重修的迴廊。</h3> <h3>府内有有关新疆归于中国历史展览。</h3> <h3>伊犁将軍府碑前留影。</h3> <h3>  乾隆皇帝首次将当年以伊犁为中心的中国西部国土命名为新疆。</h3> <h3>1841年6月28日,清政府下令,将林则徐遣戌新疆伊犁。他在惠远古城生活了两年。在伊犁期间,他曾兴办水利,勘垦屯田,推广先进生产技术,造福当地人民。</h3> <h3>  左宗堂为收复伊犁地区建立不杇功勋,他以69岁高龄,率湘軍抬棺出征,敢终迫使沙俄谈判中归还伊犁。他的部将杨昌浚有诗赞其率湘軍为主的部队收复新疆失地的伟绩:大帅筹边未肯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树,永得春风度玉关。</h3> <h3>  1882年左宗棠再次向清朝政府奏请新疆建省,提出乘新疆收复伊犁和西征大军未撤之威,不失时机地建省设县,这样顺应民心,有利于百废待举,恢复元气,实行切实有效的管理。左宗棠恳切陈词说服了清朝政府,同意着手在新疆建省。时任新疆巡抚的刘锦棠,制订了建省的具体方案。省会设于迪化(今乌鲁木齐市),伊犁仍设将军府,但不再统帅全疆的军队。新疆设省这也是左崇堂历史性贡献。</h3> <h1>  </h1><h1><br></h1><h1> 伊犁将军府</h1><h1><br></h1><h5>&nbsp;&nbsp; &nbsp;伊犁惠远古城有伊犁将军府,乾隆年间,清朝平定准喀尔叛乱后,设立“总统伊犁等处将军”,简称伊犁将军,为新疆地区最高军政长官,至辛亥革命,近两百年内共有48任伊犁将军。最早的伊犁将军府被沙俄军队拆毁,左宗堂收复伊犁后重建。</h5><div>&nbsp;</div><div> 新疆归华夏,乾隆首命名①,</div><div> 春风几万里,祥云过玉门。</div><div> 设立将军府,把剑护九城,</div><div> 回廊绕正殿,帅府亦军营,</div><div> 古木参天立,双狮护殿门。</div><div> 林公布恩泽,水利惠边民②,</div><div> 汉维共携手,丝路复繁荣。</div><div> 沙俄犯伊水,天山起战云,</div><div> 湘军随左帅,抬棺启远征③,</div><div> 艰战复疆土,万代垂英名。</div><div> 今见左公柳,感慨思故人,</div><div> 百族共团结,新疆永太平。<br></div><h5><br></h5><h5>①&nbsp; &nbsp;乾隆皇帝首次将当年以伊犁为中心的中国西部国土命名为新疆。<br>②&nbsp; &nbsp;林则徐曾在惠远古城生活两年,帮助新疆人民修水利,发展生产,甚得民心。<br>③&nbsp; &nbsp;为收复伊犁地区,当年年近古稀的左宗棠抬着自己的棺材帅湘军出征新疆。</h5><h5></h5><h5><br></h5><h5><br></h5><h5> (梁宋平 2017年 10月)</h5>&nb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