襁褓中的鄂尔多斯玉

文革

<h3>  美丽的鄂尔多斯,以其丰富的矿产、旅游资源,高速发展的经济,早以响誉世界。既“羊煤土气”之后,又发现了新的矿产资源__鄂尔多斯玉。它的发现和命名,将为鄂尔多斯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h3> <h3>  早在鄂尔多斯玉发现的前几年,就有许多奇石爱好者在这片土地上寻宝,捡到了许多绝妙图文的观赏石,令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为石头赋予了灵魂。</h3> <h3>  行有方旅游公司创始人李勇,是一位玉石爱好者,在做旅游资源调查中,以其敏锐的眼光,发现本地有疑似石英岩质的玉石,后来用了几年时间做调查,足迹踏遍了达旗、准旗及东胜周边一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确定此类资源储量丰富,品种多样。</h3> <h3>后经多方联系专业部门,按要求取样38组,经核工业二0八地质大队检测中心进行岩矿分析、产品检测,认定为石英岩质玉,命名为“鄂尔多斯玉”。</h3> <h3>  鄂尔多斯玉的命名,犹如呱呱坠地的婴儿有了身份证,为将来行走天下有了保障。在这个孩子诞生之前,为了它将来的健康发展,李勇和志趣相投者梁山,就已做了三年的准备。 他们几乎跑遍了中国北方的所有玉石集散地,进行了充分的市场调研,走访了许多专家学者,对将来玉石产业在鄂尔多斯的发展作了详细的规划和布局,并及时组织成立了玉石、文化旅游产业促进协会,建了三个微信群,广泛传播玉文化知识。</h3> <h3>五月份,达拉特旗玉石、文化旅游促进协会成立</h3> <h3>  协会成立后,根据鄂尔多斯玉的材质特点,为打造高品质的玉石产品,六月份从外地引进了玉石加工企业,由2015年天工奖铜牌得主,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担任技术总监;探矿及岩矿分析高级工程师,资深雕刻艺术鉴赏家李树志担任营运总监。玉石加工厂投入运营后不久,一批纯手工雕刻的艺术作品便闪亮登场了。</h3> <h3>  由于目前所采集到的原石大都为地表的籽料,有的材质纯净,有的杂质较大,经过玉雕师傅的认真选料,打造出了一批成色很不错的本地玉手镯。</h3> <h3>  鄂尔多斯发现玉石资源的消息早已不胫而走,经鄂尔多斯日报、内蒙古日报、人民日报、凤凰卫视等新闻媒体报道后,更是家喻户晓,各行各业的人纷纷加入到寻宝队伍中,大量多彩,质地非常好的原石呈现在了人们面前。</h3> <h3>  寻到了宝,有了大量的原石结存,就该变为产品了。目前全市已有加工作坊和企业40多家,数万人参加到了玉石产业发展中来,生产出了数量庞大的玉饰品和艺术价值很高的雕刻艺术品。</h3> <h3>  鄂尔多斯玉虽为石英岩玉,但因其多为籽料,硬度高,密度好,可塑性强,而且色彩丰富,相较于其它同类玉石有着明显的优势。9月28日,在开幕的第二届鄂尔多斯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鄂尔多斯玉掀起了红盖头,惊艳亮相。</h3> <h3>  就在鄂尔多斯玉刚刚取得身份证,还在襁褓之中,未走出家门的时候,利益的驱使,许多不良商家、黑心工匠也纷纷粉墨登场。他们利用人们初涉玉的无知,为了赚取加工费,对玉石材质优劣不辨,粗制滥造,虚假宣传鄂尔多斯玉质,误导消费者。</h3> <h3>  更有甚者,制假售假,采用酸洗注胶、染色、合成材料制作手镯销售。</h3> <h3>用窗台合成石板加工手镯</h3> <h3>  玉石产业在鄂尔多斯是一个新型产业,政府管理部门在生产环节的质量管控、销售市场的监管方面,较其它省市要相对滞后,需要尽快出台地方行业标准,规范和整动销售市场,否则这个新的产业将被这些粗制滥造、制假售假的扼杀于襁褓之中。在这期间,需要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热爱家乡的企业家们都来匡扶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因为它关系到我们千家万户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地方经济的发展。</h3> <h3>  邪不压正,只要我们每个人从自身做起,拒绝假冒伪劣,广泛传播正能量,鄂尔多斯玉石产业必将迎来美好的明天。</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