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那片山林》 ~与战友朱民伟赴新安江游记

行走云端

<h1><font color="#010101"> 今年春天,是我们原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师六团直属连男排赴新安江砍柴45周年。这是我们直属连部分男生(还有王兆兰、谭张秀两位女战友)一段特有的记忆。<br> 记得当年我们去的时候还是寒意瑟瑟,而当我们快要离开的时候,已是春意盎然,山坡上开满了艳丽的杜鹃花!<br> 上月25号,我发微信给老排长朱民伟,说我一直有个心愿,想再去看看那片山林,看看那片湛蓝的湖水,并约他同往。我的想法得到老朱的积极回应,表示願与我一起前往。<br> 3月1日,天气晴朗,我和老朱相约出发。这个日子也是当年我们去新安江的日子。<br> 驾车走杭千高速,不到两个小时就到了建德白沙。看天色尚早,我们没在镇上停留,径直到了新安江水电站大坝。<br> 在熟悉的大坝前,在曾经拍摄那张青葱岁月照片的站位上,我俩再次留下了自己的身影。</font></h1> <h3><font color="#010101"> </font></h3> <h1><font color="#010101"> 跨越45年的时空,大坝依旧,人已初暮!</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通往水电站的江边厂道。<br> <br> 当年我们一行30多人排着队,由王连长带领,沿着厂道进入发电站内部参观。记得那天王连长穿着整齐的军装,走在队伍的前右侧。水电站大门口持枪站岗的士兵看见一位上衣有四个口袋的首长向他走来,马上行了一个军礼。王连长军姿挺拔,边走边回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这个画面多少年来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远眺新安江水电厂大坝,气势雄伟。</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坝前栈桥下,江水湍急!</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从水电站返回白沙镇,我们来到了江滨公园,记忆中的江水仍是那么清澈,我们远远眺望已有半个多世纪的老白沙大桥。</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在老白沙大桥的上游,已建有新的白沙大桥。</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江边六角亭</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江边林荫道</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用过中午饭后,时间才下午1点半。我们决定改变行程,当天就赶往金竹牌村。再上高速至淳安淡竹出口,热心的收费员为我们指点了去金竹牌的村道。</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在村道上行驶不多一会儿,千岛湖景就映入眼帘,我们驻车停留,眺望湖面,感觉目的地已经不远了。</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继续行驶,道路崎岖,凹凸不平,稍不小心,车子底盘就会碰擦地面。一路颠簸约20余分钟,终于看到一个小村落,再向前,已无路可行。<br> 下车询问村民,得知这儿就是金竹牌村。在村民的指点下,我们踏上了去往石塔岗的山间小道。</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走着走着,我们还是迷了路。来到了一片栽满柑橘树的湖边。两位正在干活的大姐说,此处就叫石塔岗。山坡上虽有几间房屋,然而我们怎么看都找不到当年的印象。正在我们失望、无奈时,其中一位大姐又说,沿山坡往上走,还有一个叫老石塔岗的地方。这句话又重新唤醒了我们的希望。我们邀请她们带路,继续前行!</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沿着山坡小道,我们又走了约半小时,终于来到一间破败的、早已无人居住的房屋前。看到这间似曾相识房屋,我打开手机地图,用GPS定位,初步确定这儿就是石塔岗。我兴奋的跟老朱说:‘’是这里,就是这里!‘’<br> 我们用钱答谢过向导,驻足停留,观景拍照。记忆中的影象渐渐浮现。<br> </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这间房屋就是当年独立十三团七连的知青点,王连长他们当年就住在这间屋子。</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在知青屋的左后面,走上几步石台阶,就是当年我们居住的黄土楼位置,只可惜那幢土楼和小厨房早已无存,代替它的是一排平房,从房屋的格式看,决不是农舍,很有可能是当年的知青或林场工人宿舍。<br> 在上坡台阶的右手边,是当年我们洗漱、磨刀的水池。记得每天出工前我们都要把柴刀磨一下,‘’磨刀不误砍柴工‘’ 大家对这句都有自己真切的体会。可惜我和老朱都忘了把洗水池拍下来,真是遗憾!</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趁着老朱休息的时间,我沿着当年上山的路走了一小段。只见路面枯枝败叶,杂草丛生。遥望前方的山林,我仿佛又听到了当年老朱“收工喽”的喊声在山谷中回响!</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知青屋座北朝南,放眼远望,湖光山色尽收眼底。虽然,荒废的知青屋让我们情有所失,但我们还是庆幸找到了曾经的记忆,看到了眼前的美景!此时此刻,我们的思绪已穿越时光的隧道,回到45年前。<br> 老朱远望湖面,自说自问:“45年了,人生有几个45年?”他向我讲述了当年有一次,三个人划船出去运粮食,返回时发现船体有漏水,警急之下,只能把另外两人和大米放在一个叫蛇岛的荒岛上,自己划船返回驻地。个中艰辛,只有自知!<br> 想当年,我们直属连的男生,为了解决全团烧饭的柴火问题,不畏艰苦,远赴新安江林区砍柴、运柴,历时两个多月,终于光荣的完成了上级交给我们的任务!堪称是一群坚强的好儿男!</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见太阳渐渐西沉,我们依依不舍,踏上了返程的山路。<br> 回到金竹牌村,热心的村民看我们走的疲惫,拿出板凳让我们休息。闲聊中我拿出手机,把拍的照片给他们看,他们确认照片中的那两间房子,就是当年石塔岗的知青住房。他们还告诉我们,自从由建德白沙开往淳安排岭的那班小火轮停航后,我们当初上岸的小溪码头就被弃用,石塔岗也因水路交通的阻断,变成了一个死山坳,渐渐荒芜。<br> </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傍晚时分,我们驱车前往千岛湖,也就是当年的排岭镇。车至市区已是华灯初上。<br> 在千岛湖广场附近找了一家宾馆入住。放下行李,稍作洗漱,我们就来到一家带有知青情节的、名叫“北大荒”餐馆用餐。<br> 餐后,俩人徜徉湖边。可能是一小瓶劲酒作用,老朱话匣子大开。他点评时事,谈古论今;回忆往事,感慨人生!让我第一次听到以前不曾知晓的往事,真是受益良多!</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千岛湖的夜景很美。街边高楼的霓虹灯倒映在湖面;湖中的水舞秀璀璨迷人;湖边广场上跳健身舞、交谊舞的人群随着音乐翩翩起舞。<br> 但愿今天一天所见到的美景伴我入睡,今晚一定能做个好梦……!</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次日,我们睡到自然醒,昨日旅途的疲惫已感全无。起床推开窗户,湖区清新的空气伴着丝丝凉意扑面而入,使人神清气爽!<br> 用过早餐后,我们到湖边散步,看见早晨的太阳映在湖中,湖面如镜,双日同辉!</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上午,我们沿淳杨线向西驱车二十余公里,来到千岛湖中心湖区的上江埠大桥。这里是千岛湖环湖公路的南线,是一条景色优美的景观大道。<br> 上江埠大桥宛如一条彩虹,静卧在湖面上。站在桥头,向北远眺,中心湖区水面在阳光照耀下一片蔚蓝,水色茫茫,烟波浩淼,令人心旷神怡!</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回程我们经过三潭岛景区,再到千岛湖秀水广场小憩。<br> 因朋友来电话,约我下午去银行办出境旅游资金证明,因此我们提前结束行程,驱车返杭。<br> <br> <br> </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最后,我要感谢老朱。我们一起完成了这趟有意义的怀旧之旅,也了却了我珍藏多年的一个心愿!<br> 战友,保重!<br> 2016.3.4</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