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笔记——战地黄花分外香

蔡朝阳

<h3>   十月四日 阴转小雨</h3><h3><br></h3><h3> 穿越前的预备会议</h3><h3><br></h3><h3> 穿越独树尖、过风坳、香炉峰的计划,早在一个星期前就提出来了,队员有:蚂蚁、云际、杨行、太阳、80、醒亦无聊、我(朝阳),或许是考虑到无聊一个女同志不方便,蚂蚁又发展了一个女队员——真好。因所在的群不一样,我不认识醒亦无聊,只知道有这么一个人,在圈里算是有些名气。</h3><h3> 说实话,这次由登山协会发起的穿越活动,我心里是没有底的,即惶恐又期待。毕竟,进入泽缘户外群一年都不到。虽说也有过登上海拔超1500米山峰的经历,如猴子山、香炉峰,青茅境等,但这次的独树尖海拔2128米,是仅次于黄冈山的华东第二高峰,又是三天二夜的负重穿越行动,想想腿都直打哆嗦。</h3><h3> 就这样在患得患失中迎来了穿越组的第一次碰面会。时间是十月四日上午十时,地点在蚂蚁住所。随着队员陆陆续续地到来,蚂蚁宣布会议开始。蚂蚁是蚂蚁群的群主,也是登山协会的组织者之一,一个中等身材的中年人,短发,讲话有条不紊,显得很干练。但是,会议一开始气氛就有些微妙。一是云际的手臂肿了,胳膊样粗,上面长满了水泡。二是蚂蚁的踝关节、膝关节有些痛,说是尿酸高了。三是杨行的右耳发炎,流脓水。要知道,这三人都是顶个儿尖的强驴。倒是醒亦无聊让人刮目相看。乌黑的长发,颀长的身材,偏瘦,瓜子脸儿,戴着眼镜,谈不上漂亮,但胜在皮肤白晰,显得知性,很有气质。据蚂蚁介绍,曾有过负重三十斤走新疆博格达经历,令人叹为观止。好在会议在互相鼓励,互相打气中圆满结束,明确了各人分工,制定了行动计划,而我这个跟屁虫,吃瓜群众,有什么好说的——执行呗。</h3><h3> 只是,下午飘起了毛毛细雨,为明天的行动蒙上了阴影……</h3> <h3> 十月五日 阴</h3><h3><br></h3><h3> 登上独树尖</h3><h3> </h3><div> 一夜无眠,是对穿越即将来临的兴奋?亦或期待?还是对亲人千般叮咛的感慨?</div> <h3>  六点钟出发,三个小时后,一行八人到达了篁碧乡。<br></h3><div> 篁碧乡的老梁是一个老山靠了,有山有水有竹园。近些年来,由于户外热的兴起,又多了一份职业——兼职导游,说白了,就是给五湖四海的户外爱好者带上独树尖的路。</div> <h3>  独树尖号称华东第二高峰,真不是盖的。从篁碧乡大岩村上山,道路虽不崎岖,但特难行。基本上是在遮天蔽日的竹林里,灌木林中向上攀爬。地上,厚厚的落叶很松软,坡度很陡,非常湿滑。最要命的是,刚走了一个多小时,老梁说,上面没有水源了,要就地取水上去。此时,离峰顶还有三个小时路程,需要额外带上八个人两餐的生活和饮用水,意味着每个人都要带上三斤以上的水。对于已经平均负重三十斤的队员来说,是相当艰巨的。看着队员脸上的难色,蚂蚁当即立断,不取水,先上去,登顶后再组织几个强劳力找水。</h3> <h3>  额外的话题就是,登山途中,我把一瓶三斤装的水甩给老梁了,无聊也把她的单反给了老梁,最后登山包也到了老梁手上。五十九岁的老梁,一个憨厚的汉子,笑嘻嘻的,一直走在最前面。</h3> <h3>  下午二时,八位队员终于登上了海拔2128米的独树尖山顶。只是,却没有期待中的蓝天白云,一望无垠。山顶的嶙峋怪石也像是一个害羞少女,半遮薄纱,若隐若现。雾太大了,天空是暗灰色的,轻柔的白雾随着冷嗖嗖的山风,顺着坡面、垭口滚滚而来,纠缠在一起又散开,然后又纠缠在一起,如此反复。而两侧的山谷则云海翻浪,白雾茫茫,根本看不见山的形色,远近高低。</h3> <h3>  在泽缘群,有一个人品定律,说的是每一次户外,到目的地后,天睛变阴天,雨停转睛天,不是自然天象,而是泽缘户外的人品好。那么这一次我们的人品好到爆棚了。</h3> <h3>  下午,无聊、真好、80、我,四个人正在聊天打屁,原本灰暗的天突然亮堂了起来,阵阵寒冷的山风也停止了吹拂,仿佛老天在变魔术。湛蓝的天空,滚滚的云海,在遥远的天边连成一线。天际线!80首先惊叫起来。美,太美了,天空的太阳熠熠生辉,仿佛用手就可以触摸到,给天际线染上了一层美丽的金边。四周白云茫茫,云海翻浪,云蒸霞蔚。偶尔,又会"撕"开"海"的一角,露出海底的巍峨青山,还没等看个真切,又"倏"地合了起来,让人意犹未尽。这一刻,我真切的感受到地球是圆的,这一科学真言。我仿佛在云之上,在飞机上,跟着云海沉浮,激情四射。</h3> <h3>  喜欢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文青气质的无聊,更是欢心雀跃,迫不及待地换上她的紫色裙子,以蓝天为背景,以云海为道具,站在高高的岩石上,摆着各种pose,"咔咔咔"的相机声,把这美丽的一瞬间,定格为永恒。</h3> <h3>  只是,美丽的东西总是易逝,二十分钟后,天象又一次发生变化,慢慢变得混沌起来,回归原来的样子。就在这时,眼尖的无聊指着对面山岗大声尖叫起来:"看哪,佛光!"大家纷纷往她手指的方向望去,果然,一轮彩虹映照在不远处的山岗上,灿灿金光,熠熠生辉,就像是大慈大悲如来佛头顶上的万丈佛光。是海市蜃楼么?我傻傻地指着佛光,大声说:"佛光里还有人。"无聊白了我一眼,说:“你傻呀,这是我们。”我用力的挥了挥手,果然,佛光中的人儿也挥了挥手。靠,人品真的太好了吧。</h3> <h3>  就在佛光转瞬即逝的瞬间,我们的英雄,外出二个多小时,找水归来的蚂蚁、云际、杨行、太阳,刚好从佛光中走了出来,像是英雄通过凯旋门,老天给予了他们最高的荣耀。</h3> <h3>  一个多小时后,南昌户外群,建瓯户外群的三十多号朋友也陆续登上了独树尖,天色渐渐黑了起来。狭长的西坡搭起了十几个五颜六色的帐篷,在帐内灯光的映衬下,十分好看。而我,早已钻进了帐篷,望着头顶的天空,拿出笔记,万千思绪。十六的满月,静挂在天空,大片的鱼鳞云,预示着明日天气晴好,正适合看日出;周遭的群山在月下的,洁白的云海中睡去,宛若海上仙山,蓬莱仙境。皎洁的月光轻洒在帐篷上,芦苇上,花草上,岩崖上。白色的芦苇随风轻轻摇曳,闻着空气中的野菊花香,还有睡袋的甜腻幽香,一眨眼,就进入了梦乡。</h3> <h3> 十月六—七日,睛 </h3><h3><br></h3><div> 穿越过风坳,香炉山</div> <h3>  第二天一大早,五点不到,我便被帐外匆匆地脚步声惊醒了,应该是赶早看日出的外地驴友。昨晚睡得很好,梦都没有一个。</h3><div> 等我急匆匆赶到山顶时,岩石上已有几十个人了,或站或坐,紧盯遥远的东边。东边,一缕带状的火红云,闪着耀眼的金色光芒,形成一道长长的天际线,像刚出炉的钢水。天际线之上,是向天空弥漫开来的暗蓝色云海,又像是冷却后的钢花,又或是泼墨画。随着时间的推移,整个天边都是红艳艳的,金色镶边的火烧云,像极了展翅高飞的火凤凰。</div> <h3>  看,太阳出来了,红彤彤,一点一点的努力向上,最后一跃而出,破茧化蝶。而整个天边,絮状的红云,如丝如缕,美丽异常。大家尖声大叫,纷纷拿起相机、单反,或单人或合影,摆着各种造型,希望留住这美丽珍贵的一瞬。</h3> <h3>  记得中学语文课本上有一篇文章——《泰山日出》。我无法像作者一样,写出看日出的华美文章,但是,我想,无论时空怎样穿梭变幻,看日出的心情肯定是一样的,不是么?</h3> <h3> 要是有人问我,如果有机会,还会来独树尖,实现三山穿越吗?不!我可以肯定的回答:"不会了,那是找虐!"</h3> <h3>  找虐,就是公元2017年10月6日至7日,从独树尖开始,穿越过风坳,由香炉峰下山,也就是所谓的华东K2线路,给我留下的最记忆深刻的印象。</h3> <h3> 八点十分,从独树尖下山,我们并没有原路折返,而是从另一个叉道口,开始了K2线三山穿越。其实,穿越的线路很成熟,路也不难走,就是太长太长了。一路上,上陡坡下陡坡,然后又是上陡坡下陡坡,就像挂钟的钟摆,周而复始,没完没了。要知道,从独树尖至香炉峰,除了经过海拔1910米的过风坳,还有大大小小七、八个山峰,而这些山峰海拔都在1600米以上。</h3> <h3>  走呵走,脚似千斤重,人似木偶行,汗水早已濡湿了衣裳。杨行脚踝扭伤了,无聊脚趾抽筋,80弄伤了眼角,但部队不能停留,仍要继续前进,没有退路。</h3> <h3>  下午五时十分,经过九个小时不间断拔涉,部队终于到达过风坳。</h3> <h3>  做为一个入群一年不到的新兵,这次能够负重独立完成三山穿越,是和蚂蚁的指挥,云际的鼓励,其他队员的帮助分不开的。至始至终都是太阳、杨行在前面开路,蚂蚁在最后收尾,云际则像大哥一般,睿智,温暖,和旭,陪伴着我、真好、80、无聊左右,慢慢的,一步一步往前走。走上了独树尖,走过了过风坳,走下了香炉峰。</h3> <h3>  十月七日下午三点,一行八人从香炉峰下山,安抵司前乡双坑林场。</h3> <h3>  在过风坳垭口打尖的晚上,我无法入眠。一个人睡在帐篷里,月华下,青山隐隐,白雾飘缈,山风呼啸。迷迷糊糊中,我仿佛化身为齐天大圣,穿着金甲圣衣,脚踏七彩祥云,拔涉在艰难崎岖的求经路上。</h3><h3> 这次由泽缘户外,锅里人,牧野天缘共同策划并实施的三山穿越之行,恰如西天取经,充满各种艰难险阻。《大话西游》中,至尊宝在历经磨难后,才明白,他最爱的是紫霞仙子,说出了"爱你一万年"的经典名句。我相信,经过了这一次三山穿越战火洗礼的八位强驴,一定会凤凰浴火,涅槃重生。</h3> <h3><b><i>the end.</i></b></h3><h3><b><i>部分照片由爱劳动,爱生活,爱户外的醒亦无聊,杨行,云际,太阳,80,曾好,蚂蚁提供,特此鸣谢!</i></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