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蒙蒙下扬州

烟雨江南

<h3>  扬州瘦西湖以秀美绝伦,清秀婉丽的风姿而天下独存。一年四季景色如画。扬州也是一个历史文化厚重的古城,古时到游的帝王将相、文人墨客者众多。隋炀帝、康熙帝三次到扬州,乾隆帝六次下江南五次到扬州。</h3><h3> 缓缓流淌的京杭大运河让扬州经济繁荣,是旧中国的经济中心,码头上船来舟往,商贾云集,鼎盛一时。</h3> <h3>2017年10月2日,烟雨蒙蒙,我们来到向往已久的瘦西湖,正是:</h3><h3><b>抚今追昔事悠悠,烟雨蒙蒙下扬州。</b></h3><h3><b>五亭桥下一碧水,瘦西湖畔两岸秋。</b></h3><h3><b>萧萧红叶三尺雨,瑟瑟秋风万般愁。</b></h3><h3><b>古城风韵还依旧,滔滔京杭续风流 。</b></h3><h3> 我以七律诗的格式作赋,姑且取名《扬州怀古》吧</h3> <h3>湖中悠闲自得的黑天鹅</h3> <h3>二十四桥据说是隋炀帝和二十四位美女吹箫寻乐之地</h3> <h3>白塔晴云</h3><h3> 相传在1784年,乾隆皇帝第六次坐船游览扬州瘦西湖。从水上看到五亭桥一带的景色,不由遗憾的说:“只可惜少了一座白塔,不然这而看起来和北海的琼岛春阴就像极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财大气粗的扬州盐商当即花了十万两银子跟太监买来了北海白塔的图样,当晚连夜用白色的盐包堆成了一座白塔。这就是在扬州流传至今的“一夜造塔”的故事。</h3> <h3>中国的桥,独具匠心,堪称一绝,有最古老的赵州桥,最壮烈的卢沟桥,还有最美丽的五亭桥,远处就是美丽的五亭桥</h3> <h3>扬州的地标,著名的五亭桥</h3> <h3>满园金桂,香气习人</h3> <h3>不知名的花,一开始以为是琼花,原谅我见识肤浅。</h3> <h3>琼枝玉树</h3> <h3>琼花树,但开花的季节不对,已经结籽了</h3> <h3>这就是隋炀帝为之三下扬州,而不见真容的琼花,最后也因为琼花失去皇位和天下,死在了江南。</h3><h3> 古有隋帝凿京杭</h3><h3> 为观琼花下淮扬</h3><h3> 瘦西湖畔无寻处</h3><h3> 只知帝王为花亡</h3><h3> 传说琼花高洁如玉,不畏强权,北宋的仁宗皇帝曾把琼花移到汴京御花园中,谁知次年即萎,只得送还扬州。南宋的孝宗皇帝又把它移往临安,但立刻憔悴无花,只得再次移送扬州。元兵攻破扬州,琼花便彻底凋谢了。(图片来自朋友圈)</h3> <h3> 关于琼花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扬州瘦西湖本湖水清澈,但出现癞蛤蟆精麻胡子吃小孩,弄脏湖水,瘦西湖小水神五泉抗争中被毒瞎双眼。五泉在小鸟帮助下找到银河边的琼花仙子,得以重见光明。 琼花仙子不忍扬州大地生灵涂炭,下凡用银河水洗净污浊。麻胡子打不过琼花仙子,去请来了金蟾大王及其魔杖,要把扬州变成没有生命的死城。危急时刻,琼花仙子化作满天花雨,舍身与妖魔们玉石俱焚。从此扬州城盛开了美丽圣洁的琼花。</h3> <h3>扬州京杭大运河</h3> <h3>  隋炀帝为一睹琼花的芳容,动用全国之力,征集几百万民工,大规模的开凿京杭大运河。人民不堪重负,民不聊生,各地揭竿而起,最终导致隋朝灭亡。历史上描写隋炀帝荒淫无度,但实际上他开创了科举制度,让千万寒门学子有了学有所用之地;他开凿的大运河,让中国大地有了一条南北交通的大动脉,让中国南北紧紧的联系在一起,让乱世中国的最终大统一提供了基础。大运河也让后世历朝历代的航运交通,经济繁荣做出巨大的贡献,直到现在还发挥重要的作用。</h3><h3> 虽然隋炀帝是一个亡国之君,但他做的这两件大事,改变了中国,对后世影响深远。</h3> <h3>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h3><h3>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h3><h3>毛主席手书杜牧诗《寄扬州韩绰判官》</h3><h3>听美丽的导游小姐介绍,主席一生没有去过扬州,但对扬州十分钟情。他用苍劲有力的书法,给瘦西湖增添画龙点睛的一笔。</h3> <h3>这是一块在长江江底打捞出水的一块奇石,酷似瘦西湖</h3> <h3>转贴一张网友拍摄的照片,阳春三月,桃红柳绿之时的瘦西湖,美得让人心动,让人流连忘返。</h3> <h3>上午时分,一碗正宗的扬州炒饭,品味别样的风味。</h3> <h3>离开扬州时,天空放晴,期待明年,烟花三月再下扬州...</h3> <h3>  美丽的扬州,历史上也有及其沉重的一页,这里曾经发生过惨绝人寰的“扬州十日”事件,让美丽的扬州城沦为一座人间地狱,千年古城被毁为废墟一片。在明末清初,这里的人们在督军史可法的带领下,奋起抵抗入侵者,但最终城破,疯狂的清军屠城十日,血流成河,约有八十万居民被屠杀。在国破家亡之际上演了一首悲壮的南明挽歌。</h3><h3> 在民族大团结大融合的今天,我的本意不是要挑起民族仇恨,而是强调不要忘记历史,引以为戒,让琼花与人类和平之花永远美丽绽放...</h3><h3> </h3> <h3>鞑虏铁蹄踏江南</h3><h3>扬州十日天地暗</h3><h3>军民拒降与城尽</h3><h3>南明悲歌破河山</h3><h3><br></h3><h3>可怜百姓遭涂炭</h3><h3>屠我同胞八十万</h3><h3>大江东去空遗恨</h3><h3>腥风血雨夕阳残</h3><h3><br></h3><h3>罄竹难书泪襟沾</h3><h3>江山易主情何堪</h3><h3>前事后师不能忘</h3><h3>民族从此不相残</h3><h3> 作者编辑:烟雨江南</h3><h3> 2017年10月3日发表于扬州</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