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奶奶杜蒙氏

黎明

<h3>家乡的南山</h3> <h3>1972年与奶奶的合照</h3> <h1><br>我的奶奶杜蒙氏<br>(谨以此文怀念奶奶逝世三十周年)<br>黎明<br>2017_10_2<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我的奶奶,她去了,去了整整三十年了。奶奶与我的家人没有血缘关系,却有着神奇的特殊感情,有着很多很多的故事,是我一生中永远不能忘怀的亲人,她让我相信人性有温暖有光明。<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1964年,我的大妹夏出生了,奶奶来到我家,开始了我们姊妹与奶奶的感人至深终生难忘的故事。记得,那天好像是周末,没上学,我在外边玩过后,回家喝水,见家里来了客人,妈妈告诉我叫奶奶。奶奶中等个,五十多岁,头发黑黑的,梳着髽咎,穿着带大襟的黑色大绒夹袄,脚是裹脚,一双自己做的纳底黑色布鞋很合脚,牙非常整齐,笑时两个酒窝很好看。后来听奶奶说,她的老家是河北的,她姓蒙,嫁给杜爷爷以后就叫杜蒙氏。杜爷爷家做买卖,来到北方。</h1> <h3>1969年爸爸在沈阳治疗时</h3> <h3>1998年我们与爸爸妈妈的合照</h3> <h3><br></h3><div><br></div><h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奶奶是我家新的一员,那时我们住在大院,是解放前老旗长的房子,房子是不起脊的灰色砖瓦房,共五间,我家住东边的两间,外屋截开搭一小炕,我和奶奶同住。每天放学回家后,奶奶教我点炉子,熬粥,挑水,扫地等家务活。1966年,小妹青出生了,奶奶照看两个妹妹,我也能做许多家务活了。</h1> <h3>我的妈妈</h3> <h3>作者本人</h3> <h1><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文革的开始,我家的情况发生了许许多多的变化,父亲被打成走资派,内人党头子,被关进牛棚,学校停课,我和弟弟不能上学,只能呆在家。妈妈也像爸爸一样被打成内人党,关进牛棚,奶奶的老伴杜爷爷,那时已去世多年还被贴大字报。爸妈的许多同事朋友,亲戚邻居都远离我们,怕受牵连。只有奶奶带着我们姊妹四个艰难的度日。奶奶教我做衣裳,做鞋,让只有十岁的弟弟跟着邻居路大娘家的路大哥学做木工,在奶奶看来,这都是手艺活,能养活自己,将来有个生活出路。</h1><div><br></div> <h3>家乡南山脚下</h3> <h3>家乡的桃山</h3> <h3>家乡的会福寺</h3> <h3>家乡的庆州白塔</h3> <h1><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路大娘是我家的邻居,住我家后院。一家人不嫌弃我们,对我们很照顾,有什么好吃的都叫我们去,有时候,路大爷买回几乎没有肉的羊骨头,在大铁锅里熬,撇出油炖菜用,我的两个妹妹常常是为了啃骨头,坐在路大娘家的炕上等着不回。<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那个时候,在我家,大米白面,鸡蛋,油都是奢侈物,常年吃玉米面,玉米渣。偶尔,妈妈的朋友在夜深人静时,悄悄的用自行车送来一些麦子,我和弟弟换来白面增加家里的细粮。那时,油水很少,奶奶找她的朋友买来猪仔,夏天,我跟着路大娘家的姐姐出去打猪菜,奶奶买米糠,等到腊月就可以杀猪了。爸爸被圏时,奶奶想方设法做点好吃的,她在白面里加鸡蛋,油,白糖烙成饼,让我和弟弟给爸爸送去,碰上好人就会送进去了,碰上不好说话的,只能拿回来,奶奶就会用擀面杖压碎,当作炒面再送去。爸爸被圏时,被拷打左臂骨折,伤口发炎才被送进医院治疗,期间,奶奶做好杀猪菜,白面卷子,给爸爸增加营养。<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在我的爸妈蹲牛棚期间,我按月到革委会财会室找李大爷领取爸爸的工资,奶奶在我的棉裤里缝一布袋,钱装在里面。需要花钱时都要经打细算。在奶奶的熏陶下,我们养成节俭的习惯。1969年夏,爸爸的骨伤因没得到及时治疗,再度发炎去沈阳医治。先是妈妈和弟弟陪床,手术后,妈妈来信让我带两个妹妹去沈阳。妈妈每天陪护爸爸做术后理疗,我和弟弟看护两个妹妹,一天,姊妹四人,在沈阳的商店看到蛋糕皮的枣泥月饼,从未见过好吃的我们即感新鲜又想吃,一问价,六毛一个,太贵了,买还是不买,经过一番讨论还是买下了,分成四块。那是我第一次吃的最贵的也是最好吃的月饼。</h1> <h3>弟弟:强</h3> <h3>大妹:夏</h3> <h1><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1968年的冬天,特别特别的冷,又是社会动荡的冬天。那时,我们已被迫搬出大院,住的仍是平房,墙是板打垒的,窗户是下半部有玻璃,上半部向上推开,小木格子纸糊的,门是两块木板对开,缝很大,每天晚上奶奶都让我和弟弟用木制的板条插好门,还要用平板铁锨顶上。奶奶不让我们脱棉衣,和衣而睡,奶奶整夜的看护我们,外面有一点动静,奶奶就用她的长长的烟袋在炕沿上敲打,并大声嗑嗦几声。她是在告诉我们不要怕,为我们壮胆。奶奶用她的全部力量和智慧精心的保护我们,朴实无华的爱心是伟大的,多么难得啊。</h1> <h1><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奶奶没上过学,却是很聪明。裁衣,设计鞋样,絮棉花样样都会。每年夏季的伏天,奶奶带着我拆洗家里的棉被,棉衣,缝缝补补一件一件的做好,叠放整齐,准备冬季穿。给妹妹们做绣花鞋,奶奶设计的花是剪纸剪出的,贴在鞋面上,用花线绣上。夏妹,青妹,还有姨家的华妹都穿过奶奶设计,我缝制的花鞋。我是奶奶的关门弟子啊。那时,奶奶穿的冬天的棉鞋,夏季的单鞋都由我来制作。后来,在奶奶去世时我才知道,奶奶特意给自己保留了一双,去世时穿的鞋就是我做的。这让我时时想起她。<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那时物质缺乏,奶奶想方设法搞好伙食,按着节日的不同尽量让我们吃上节日的食物。扣肉是奶奶的拿手菜,每年春节都会做扣肉摆上桌,也算是我家的金牌菜了。至今,每当春节时,八十多岁的妈妈还会亲自下厨为我们做扣肉啊。奶奶虽不识字,却知道很多历史故事,夏日的晚上,我们坐在弟弟做的小凳子上,在自家门口乘凉,奶奶总是点上一小堆牛粪为我们驱赶蚊蝇,望着晴朗夜空的满天星星,奶奶给我们讲银河,讲牛郎星,织女星,讲他们的故事,讲北斗七星的变化,北极星的位置。冬天,我们坐在热呼呼的炕上,听奶奶讲杨家将,穆桂英的故事,花木兰替父从军,西游记,诸葛亮隆中对策,三字经,女儿经,这些故事早早的留在我们的脑海。</h1> <h3>小妹:青</h3> <h3>姨家华妹</h3> <h1><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在我和弟弟妹妹们最无助,最困难的日子里,是奶奶用她的无私的爱温暖我们,呵护我们,教我们做人。很多年过去了,弟弟成为一个优秀的新闻工作者,他的木工活却是极出色的,我没有做裁缝,我的手工活却伴我一生。奶奶带大的两个妹妹,虽然不会做鞋,却会缝缝补补,改衣服,做扣肉,包粽子,姊妹们生活中亦保持着勤俭节约的习俗。每当我们姊妹在一起,总会提到奶奶,每个人都有说不完的故事,奶奶那时怎样说的,怎样做的,仍然历历在目。和蔼可亲的面容,严厉认真的说教,善良美丽的心地,勤俭朴素的家风,为我们的成长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是我们一生中不能忘怀的。奶奶,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h1> <h3>2004年姊妹合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