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猎人合唱》

RUBY

<h3>“山中渺无人踪,只有我们打猎喜相逢。东方天色朦胧,遥看红日登山峰。山上朝霞映照,林中小鸟成群飞高空。万木逐渐残凋,只剩枯枝迎秋风。提枪去打猎,觅熊窝,探虎洞,踏落叶,穿荆丛,见兽迹,乐无穷。</h3><div>猎犬真猛勇,领我们向前进攻,野兽难幸免,人人射击都命中,看虎豹和豺狼在乱逃乱冲。我们从早到晚上山勇敢打猎,兴高采烈,从山前到山后,枪声四起,鸦雀乱飞,猎罢归来,月上东山,帐篷里庆战功.帐篷里庆战功。”</div><div>(歌剧《魔弹射手》选段“猎人合唱”)</div><div><br></div><div>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过妈妈哼唱这首歌,非常喜欢那豪迈欢快的旋律和优美的歌词。当时妈妈也不知道这首歌的出处。原来这是文革时她插队在广西农村下小河工地劳动时偶然听到的。有一天十多个女知青挤在一间房,一个高中的女知青一边织毛衣一边低声唱,妈妈马上被吸引了,请她再唱了一遍。这时回来一个人说:&nbsp; 不要唱这样的歌,会挨批评的。妈妈只听了两遍,就基本记住了。几十年来,她问了无数的人,这是什么歌?都没人知道。后来每次路过下小河工地,妈妈的心里就会出现这首歌的旋律和艰苦的劳动情景。(据说还有一次,工地领导派她们几个知青到深山伐木头。黄昏时看到山民把鸡赶进鸡笼,一个女知青随口哼了一句:&nbsp; 保尔把母鸡赶进了谷仓....又被人叫停。后来她只要看到鸡笼或鸡准备回窝,就在心里哼起那唯一的一句:保尔把母鸡赶进了谷仓……)</div><div><br></div><div>好多年后,我偶然在一张歌剧CD中听到一段熟悉的旋律,才知道这首歌叫《猎人合唱》,出自德国作曲家韦伯的浪漫派歌剧《魔弹射手》。故事就发生在18世纪的波西米亚(今捷克)的森林中。剧情是护林人马克斯与林务官之女阿加特相爱,但他必须在射击比赛中获胜才能升任林务官并和阿加特成婚。已将自己灵魂出卖给魔鬼的护林员卡斯帕尔为了换取自己免受惩罚,企图使马克斯成为他的替身。马克斯在第一天的比赛中不幸败北,他受卡斯帕尔的引诱,不惜去狼谷向魔鬼索取魔弹。第二天,马克斯在赛场六发六中,公爵指着飞过的一只白鸽要他射击,阿加特乞求他不要开枪,说白鸽是她的化身,但子弹已射出,阿加特应声倒下,然而,子弹调转了方向,射向卡斯帕尔。最终,马克斯和阿加特结为伴侣。《猎人合唱》是第三幕第六场,射击比赛之前在森林广场上,欢庆狩猎之喜的男声合唱。歌曲节奏欢快,带有浓郁的德国民族风格。这首歌已经成为著名的合唱曲目,至今传唱不衰。</div><div><br></div><div><br></div> <h3>这次到欧洲旅行,我特地在手机上搜索这首歌,准备下载了旅途中听。可搜出来的中央交响乐团演唱的《猎人合唱》,却和我记忆中的不太一样。旋律相似却不完全相同,歌词也变了:</h3><div>“朝霞飘在天空,马蹄踏过山峦,穿过密密森林,越过平原。猎狗声声汪叫,号角四处传遍。大家跃马扬鞭,奔驰向前。在山谷里射中那美丽的麋鹿,在峻岭上我们又捕获羚羊。晚风送我凯旋。篝火映红笑脸,我们痛饮美酒啊,尽情欢乐。啦啦啦……”</div><div><br></div><div>我有些纳闷,反复听了好几遍,又在网上找了很久,终于找到了1968年版的歌剧视频,还有合唱谱,这才明白过来。原来这的确是同一首歌,只是我小时候听到的旋律,是男高音第一声部,在歌剧中是第二唱段。而中央交响乐团演唱的是第一唱段,第二唱段实际上旋律应有所变化,但不知为何这种区别在中央交响乐团的演唱中听起来不明显。</div><div>歌词的不同则是译本问题。也许是小时候印象深刻,我觉得原来的翻译更好。文字优美感人,意境更深远。尤其是那几个连续的三字句:“提枪去打猎,觅熊窝,探虎洞,踏落叶,穿荆丛,见兽迹,乐无穷。”不但准确地与旋律契合,更描绘出猎人在山林里穿插奔跑,敏捷矫健的步伐。果然是我喜欢的文革前的老翻译,遣词造句优美精炼,水准相当高。</div><div><br></div><div><br></div> <h3>韦伯的这部歌剧深受人们的喜爱,至今传唱不衰。它完全表达出德国人对山林和对大自然的喜爱和眷恋之情,是德国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我曾两次造访内卡河边美丽的小城海德堡。漫步在林间的哲人小路上,不时遇到来山里漫步的行人。风儿轻拂,树叶沙沙作响。静谧的山林,充满了生命的气息。坐在荷尔德林的诗碑前,我反复咀嚼着他那句名言:人在大地上,应当诗意地栖居。在这一点上,东西方有着高度一致: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迥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h3><div><br></div><h3>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期,国内长期的冰封开始解冻。银幕上出现了奥地利的湖光山色、贵族们的衣裳鬓影、皇帝和公主纯真的爱情……银幕下是多少双久违了美的闪闪发亮的眼睛。那种喜爱,除了视觉上的吸引,还有一种潜藏的精神渴望——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山林的眷恋,对自由的向往。我对《茜茜公主》中巴比利带茜茜去山里打猎的情节印象特别深:“如果你感到忧愁,就到山林里来。你能从每一棵树,每一朵花的身上,看到上帝无所不在。”不知道是不是受到这部电影的影响,我对山林“永远有一种不能言传的向往”(勃拉姆斯语)。</h3><div>郁郁葱葱的山林,赋予人宽阔博大的胸怀。优美动听的旋律,给了人勇敢坚强的信念。啊,美好的事物也许会被无情地扼杀,但它永远不会消逝。只要你有一颗美好善良的心,它会一直在你身边陪伴,从未走远。</div><div><br></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