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漂亮的铜矿物

tna

<h3></h3><h3>(01) 自然铜,是铜元素在自然界天然生成的各种片状、板状、块状集合体。没有氧化过的自然铜表面为红色,具金属光泽。但因为氧化的原因,通常自然铜会呈棕黑色或绿色。自然铜中往往还会含有微量的铁、银和金等元素。<br></h3> <h3>(02)硅孔雀石,又名凤凰石;化学式为,CuSiO3·2H2O,其结构呈钟乳状或土状,被认为是一种晶体态硅酸铜相被分散在非晶质的二氧化硅水泥胶中的混合产物,没有固定的化学组分矿物。</h3> <h3>(03)孔雀石,是一种碳酸盐矿物,熟称碱式碳酸铜,常与其他铜矿物伴生共存。化学式CuCO3·Cu(OH)2,其中CuO 71.95%,CO2 19.90%,H2O 8.15%;属于单斜晶体,集合体通常呈晶体钟乳状、皮壳状、纤维状、块状和结核状,结构又同心层状以及纤维放射状等。</h3> <h3>(04)蓝铜矿,又称石青,是一种铜的碳酸盐矿物,显碱性。其化学式为2CuCO3·Cu(OH)2;其中CuO 69%,CO2 25.53%,H2O 5.23%,成分很稳定,常与孔雀石共生于铜矿床的氧化带中,属单斜晶系。</h3> <h3>(05)赤铜矿,是一种比较软却很重的红色氧化物矿物,一般是由铜的硫化物经风化后而形成的,称之为次生矿物。化学式Cu2O 含铜量高达88.8%,集合体呈致密块状、粒状或土状,新鲜面洋红色,光泽为金刚光泽或半金属光泽,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即呈暗红色而光泽暗淡,莫氏硬度3.5~4.0,比重6.14。有时可作宝石,但易碎。</h3> <h3>(06)胆矾,是一种天然含有结晶水的硫酸铜,分布情况很广。俗称五水硫酸铜,亦称其蓝矾或铜矾,其化学式为CuSO4·5H2O,Cu 25.4%,属于三斜晶系,是可溶性矿物。</h3> <h3>(07)水胆矾,也称为水硫酸铜,属于硫酸盐矿物,是一种不含水的次生矿物,常与硫酸盐累的块铜矾和碳酸盐类的孔雀石共生存在。颜色为翠绿色、黑绿色甚至为全黑;灰绿色条痕;具有玻璃至珍珠光泽;硬度3.5~4,比重3.5~4;化学式为Cu4SO4(OH)4,属于单斜晶系,矿物的集合体呈短柱状或成晶簇。</h3> <h3>(08)氯铜矿,属于碱式卤化物矿物,是一种稀有矿物,深绿色。玻璃光泽到金属光泽,透明到半透明。硬度3~3.5,比重3.76。 氯铜矿是其他铜矿物氧化形成的次生铜矿物,化学式为Cu2Cl(OH)3,属于斜方晶体。集合体呈条板状、纤维状、放射状和块状等,通常伴生于孔雀石和蓝铜矿中。</h3> <h3>(09)黄铜矿,是 一种铜铁硫化物矿物。化学式CuFeS2,常含微量的金、银等。晶体相对少见,为四面体状;多呈不规则粒状及致密块状集合体,也有肾状、葡萄状集合体。黄铜黄色,表面常有蓝、紫褐色的斑状锖色;绿黑色条痕;金属光泽,不透明;无解理;具导电性。硬度3~4,性脆,相对密度4.1~4.3。</h3> <h3>(10) 辉铜矿,大部分是原生硫化物氧化分解再经还原作用而成的此生矿物。化学式Cu2S,Cu 79.86%,S 20.14%。含铜成分高,是最重要的炼铜矿石。新鲜面浅灰色,风化表面黑色,常带锖色;金属光泽,不透明;硬度2.5~3,密度5.5~5.8;贝壳状断口,略具延展性。</h3> <h3>(11)黝铜矿,是一种含铜、铁、锌和银的硫盐矿物,它是重要的铜矿石矿物,也可以作为重要的银矿石矿物。化学式Cu12Sb4S13,半金属光泽,致密块状或粒状;单晶体常呈四面体。莫氏硬度3~4,比重4.6(砷黝铜矿)至5.0(黝铜矿)。</h3> <h3>(12)斑铜矿,是铜和铁的硫化物矿物,化学式Cu5FeS4含铜量 63.3%,是提炼铜的主要矿物原料之一。表面易氧化呈蓝紫斑状的锖色,新鲜断面呈暗铜红色,金属光泽,莫氏硬度 3 ,比重4.9~5.0。常呈致密块状或分散粒状,在地表易风化成孔雀石和蓝铜矿。</h3> <h3>(13)铜蓝,是一种成分为硫化铜的矿物,化学成分为CuS,Cu 66.48%,S 33.52%,因呈靛蓝色而得名。金属光泽,晶体为六方晶系,呈六方片状。具平行底面完全解理通常呈细薄片状、被膜状或烟灰状集合体。莫氏硬度1.5~2,比重4.67。</h3> <h3>资料来自:矿材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