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守礁兵不愿意唱军歌

薛振川

<h3>看见这标题,您肯定会一愣:解放军怎么不愿意唱军歌?请您一边欣赏这首合唱《最年轻的土地》,一边听我慢慢告诉你!</h3> <h3>1987年,咱们中国根据联合国要求,开始在南沙建立联合国第74号海洋观测站。当时,已经非法侵占中国南沙鸿麻岛、南威岛、毕生礁等10个岛礁的越南海军加紧破坏捣乱。</h3> <h3>越占岛谯</h3> <h3>1988年1月31日16时:前往南沙考察的中国海军宜宾舰6名官兵在南沙永暑礁树立起南沙第一面五星红旗。当时,我们的官兵们只能用双脚踩在锋利的珊瑚礁石上。</h3> <h3>1988年2月17日,中国海军162编队南拖147船与越南海军851扫雷舰614运输船对峙华阳礁海域。18日下午13:00,中越双方几乎同时放下交通艇,派人抢占华阳礁。147船林书明等6位勇士奋力赶到华阳礁礁盘,首先在华阳礁上插上中国国旗。越军无奈,只得不甘心的在华阳礁盘边缘的浅滩上插上越南国旗。风浪中,双方军人站立在礁石上,护卫着各自的国旗,怒目对怒目,枪口对枪口。天黑以后海水涨潮,越南军人忍受不了越来越高的海水浸泡冲摇,卷起国旗撤退了。而林书明等6勇士依然站在齐胸深的海浪中顽强坚守,护卫着五星红旗。他们的双脚不能“脚踏着祖国的大地”,只能不时随着风浪冲摇调整姿态,努力站在锋利无比、高低错落的礁石上。这天,正好是中国龙年的大年初一,各自补脑,我就不按常规煽情啦!</h3><h3>(这是我前几年去南海,在即将退役的南拖147船前合影,并收藏147船航行中海风中沾满油烟的八一军旗一面)</h3> <h3>1988年3月14日,越军海军604船和505登陆舰企图在赤瓜礁登陆,中国海军502舰火速赶到赤瓜礁,接近凌晨,第一登礁小组王正利等6名官兵在夜色中把国旗插上赤瓜礁,6名官兵又是脚踩珊瑚礁护卫国旗,坚守到了天亮。这时,越军也在不远处登上赤瓜礁盘,插上了越南国旗,并利用小艇和越舰之间缆绳运输构筑工事物资。这时,502舰李楚群政委操起一把菜刀,亲自带领7名战士乘交通艇冲上去砍断越军缆绳。这时,第一登礁小组的王正利和后来赶到的第二组杨志亮、洪家柱等58名中国海军官兵和43名越军官兵在赤瓜礁盘上相聚百米,各自护卫各自国旗,对峙海上。8:10,杨志亮洪家柱等十几名官兵带着“把他们旗子拔掉,把人挤走”的任务,踩着海水走向越军。在拔掉越南国旗的争斗中,越军首先开枪打伤杨志亮。海上指挥员陈修文果断命 令:开火!还击!打沉敌舰!9:00,越军505舰打出白旗投降,逃回越南。</h3><div><br></div> <h3>鸟云压顶的华阳礁</h3> <h3>3.14海战以后,中国海军趁势登礁,分别在赤瓜礁、华阳礁、南薰礁、诸碧礁、东门礁、永暑礁用竹竿搭建了简陋的"看瓜棚“,也就是南沙守礁兵驻守的第一代高脚屋。自此,南沙开始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南沙守礁兵。可是,脚定身才稳,阵地牢固守卫才能胜利,而守礁兵们日日夜夜在“看瓜棚”上,别说打仗,在风云变幻莫测的汪洋大海上,随时都有"自身难保"的担忧。由于当年保障能力较差,守礁兵们不能经常的及时轮换,一次坚守几个月是经常的事。请再次补脑,长时间生活在风雨飘摇的看瓜棚上,他们的双脚是多么渴望“脚踏着祖国的大地”!</h3> <h3>1988年8月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永暑礁海洋观测站落成启用,祖国没有忘记“看瓜棚”里的守礁兵,陆续在南沙用钢管铁皮搭建了第二代高脚屋。高脚屋之间,特意为守礁兵们搭建了可以用双脚多走几步的通道。据说,守礁兵们空闲之时在狭窄的通道上反复循环漫步,是双脚最惬意的享受了……</h3> <h3>第二代铁皮高脚屋</h3> <h3>铁皮高脚屋之间的联接通道</h3> <h3>随着祖国经济实力和国防建设的发展,后来南沙守礁兵又告别了第二代铁皮高脚屋,进驻了第三代水泥礁堡。守礁兵们多年踩在竹竿上铁皮上的双脚明显舒服了许多,这回踩在了相对坚固的水泥地上。可是,生活在水泥礁堡上了,守礁兵们依然不愿意马上拆掉铁皮高脚屋,说是为了传承南沙精神,其实,守礁兵们是在“立锥之地”的南沙,更愿意多有一小块可以去“脚踏”一下的祖国的“土地“。前几年我去南沙,南沙依然还留有铁皮高脚屋的“旧址”。</h3><div><br></div> <h3>第三代水泥礁堡,其实也不大。十几间屋子十几个兵,几十平米的水泥空地身兼训练场篮球场数职。生龙活虎爱蹦爱跳的年轻人一下子呆上几个月,何等憋闷窝屈?可想而知。</h3> <h3>2011年,我随总政文工团阎维文雷佳等艺术家去南沙慰问演出,艺术家们为“与官兵同乐”,提出要和守礁兵们玩一场篮球。谁知打了没几下,篮球真掉到大海里了。艺术家们余兴未尽,守礁兵们马上拿出平日打篮球必须围上“篮球场”的防护网搭上,这才让篮球继续打下去。南沙的艰苦就不在多说了。</h3><div><br></div> <h3>2013年,党中央英明决断,国防建设突飞猛进,南沙岛礁也发生了巨大的巨大变化!这个巨大变化,因为保守秘密的缘故我不能多说。但是咱们要感谢国外“敌对势力”用各种手段几乎向全世界现场直播南沙岛礁扩建工程情况,咱们才得以在小小的手机和屏幕上经常看到南沙的巨大变化。南沙最大的巨变是小变大了。多大?就这么说吧,过去守礁兵不能直线走百米,现在飞机都能起飞了;过去站岗楼上放眼全礁,现在得开着电瓶车巡逻。</h3> <h3>网络上流传的新南沙图片</h3> <h3>2016年,我有幸为创作南沙岛礁扩建题材话剧《国家工程》,再次来到南沙。守礁兵们告诉我最大的快乐是:在南沙,双脚享受啦,每天能跑步啦!有个干部告诉我,过去南沙守礁兵不愿意唱军歌,因为军歌里有一句歌词是“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而在南沙让自己的双脚接地气,“脚踏着祖国的大地”是奢望是梦想。在南沙,每个守礁兵乘船摇晃几天回到祖国大陆,一下船总是不由自主用双脚在大地上使劲儿跺几下,再跺几下。对南沙守礁兵来说,能够实实在在的“脚踏着祖国的大地”,那真是人生一种踏实一种享受一整幸福!</h3> <h3>南沙大了!这是在珊瑚礁盘上堆积而成的一片祖国最年轻的土地!</h3><div>南沙牢固了!战斗力提高了!过去和守礁兵一聊天,一说打仗大都是“随时准备为祖国牺牲。”现在和守礁兵聊天,一说打仗绝对都是“随时准备消灭全世界任何来犯之敌!”守礁兵们打胜仗的信心明显更强了!现在你去南沙,几乎到处都有嘹亮的军歌声。因为过去唱军歌会伤心会郁闷,现在唱军歌会骄傲会自豪!</div><div>(网上图片)</div> <h3>南沙小变大、弱变强,我是亲身体会到了!其实南沙的巨变,正是祖国巨变的缩影。</h3><div>党中央习主席英明伟大,从南沙建设我是亲身感悟到了!</div><div>于是,尽管南沙守礁兵可以高兴地喜欢的大唱军歌了,在话剧《国家工程》中,我还是满怀激情创作了话剧主题歌《最年轻的土地》!海军著名音乐家刘可欣老师谱曲,让歌词插上艺术的翅膀,让话剧更加感人、精彩!</div> <h3>《最年轻的土地》(也有叫《南海主人》的)<br></h3><h3>作词:薛振川 作曲:刘可欣</h3><h3><br></h3><div>脚踏着祖国最年轻的土地,</div><div>从来没有这样扬眉吐气。</div><div>告诉世界我们在这里,</div><div>不沉的航母巍然屹立。</div> <h3>脚踏着祖国最年轻的土地,</h3><div>从来没有这样坚定不移。</div><div>告诉世界我们在这里,</div><div>古老的家园改天换地。</div> <h3>南海,南海,我们才是主人,</h3><div>开疆拓土以海强国走向世界。</div><div>南海,南海,我们就是主人,</div><div>主权在握依海富国走向未来,</div><div>让五星红旗永远飘扬在这里!</div> <h3>一般人去不了南沙,</h3><h3>假如你去了,你看到了今天的南沙,</h3><h3>你肯定会由衷感叹习主席的英明,党中央的伟大,祖国今天的强大!就是歌中那句话,从来没有这样扬眉吐气,从来没有这样坚定不移!<br></h3> <h3>今天就是国庆了!</h3><h3>我把这首歌献给祖国!</h3><h3>献给南沙守礁兵!</h3><h3>献给南沙建设者!</h3><h3>献给在《国家工程》话剧中传播南沙精神的演员们!‘</h3><h3>献给所有牵挂南海和南沙守礁兵的人们!</h3><h3>当然,也献给已经看完这篇图文的你!</h3><h3><br></h3> <h3>祖国万岁!</h3><div>守卫南沙的军人万岁!</div><div>建设南沙的工友万岁!</div><div>中国老百姓万岁!</div><div>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现在南沙守礁兵喜欢,特别喜欢唱军歌啦!</div><div>最后啦,请您原谅我用"标题党"方式唬人。</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