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电信诈骗,防范金融风险——电信诈骗案例分析篇

美友13249262

<h3>冒充他人诈骗<br>【案例1】2013年1月10日下午13时左右,有人冒充陈某某在承德读书的女儿,以需要缴纳报名费为由,通过银行转账方式诈骗其现金16000元。<br>a.冒充电信局、公、检、法、司等工作人员诈骗。<br>b..冒充熟人诈骗,“着急用钱,交学费等”。<br>c..冒充医务人员,学校辅导员或者朋友,通过电话给事主家人或者朋友,谎称急需用钱。<br>d.冒充客服称欠电话费,或银行卡等交易异常。<br>e.冒充好友,事先窃取QQ号,以QQ好友身份诈骗钱财。<br>f.冒充黑社会,虚构绑架事实诈骗。<br><br></h3> <h3>钓鱼链接<br>【案例2】2016年,冯女士收到提供孩子成绩单并有链接的短信,冯女士点开链接后,按照要求点击注册,10分钟内,冯女士的银行卡就被人分5次转空。<br>a.发送预定低价车票、机票、演出票等网站链接。<br>b.发送孩子成绩单、体检报告、返还学杂费等链接。<br>c.发送同学聚会照片链接。<br>d.一切带有不明链接的短信。<br><br></h3> <h3>伪基站诈骗<br>【案例3】2015年4月,冯女士收到某“银行客服”发来的提示网银升级的短信,并附上网址链接,冯女士看是银行“客服号”发来的短信,就点击了链接,并输入银行卡号等信息,瞬间卡内全部现金被转走。<br>a.冒充银行官方号码发送积分兑换、调整额度、网银失效等短信。<br>b.冒充综艺号码群发幸运观众中奖等短信<br>c.发送银行卡消费提醒短信,要在ATM机进行“加密”操作。<br>d.冒充电信运营商群发“积分体现”短信。<br></h3> <h3><p>认清电信诈骗,防范金融风险,保障财产安全。</p><p><br></p><p><br></p><p><br></p><p><br></p><p><br></p></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