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忆蛐蛐事

原来的我

<h3>蛐蛐,有人喜欢叫秋虫,学名蟋蟀,我们家乡土话叫财结。资深孩子玩家都是有一套家当的,财结盆、罐,竹管,小网兜,财结草一应俱全。女孩子基本没有玩这个行当的,一般男孩子也仅是围观而已,因为玩家要横跨抓捕、养殖、竞技三条街。</h3> <h3>捕捉蟋蟀有讲究,看到石隙或者听到叫声,最简单的方法是一盆水下去,等待蟋蟀蹦出来自投罗网,但被水淋过的虫以后搏斗能力会打折扣。出门捕捉随身携带竹筒,拇指粗的一节,一头留节一头开口,筒身横着用锯开缝,抓到的挨个码放,中间用纸团间隔,俨若单身公寓。</h3> <h3>身强体壮的蟋蟀大多来源乡野,因此我们也就下乡。家乡城北有个地方叫高坟,杂草丛生,野坟乱岗,记得有次结伴前去,途中一人被蛇咬而仓惶逃窜,带头大哥一路安慰被咬的小弟,说看见蛇尾巴是圆的,蛇一定无毒不碍事。抓回来的蟋蟀需要养在罐里,铁罐陶罐瓷罐均可。后来知道,最好的是用澄浆泥烧制,罐高15厘米左右,直径13厘米左右,还有水槽、过笼等配件,颜色浅灰,罐体绘山水鸟兽,如果是明宣德年间的便是宝贝了。</h3> <h3>高品质蟋蟀的标准是:体大、头圆、鄂宽、腿长,颈粗。好斗打架是雄蟋蟀的天性,也是人们玩赏的契因。两雄相遇先用触角辨别对方,一言不合便各自振翅鸣叫,然后头顶脚踢,呲牙咧嘴开始撕咬,大腿急蹬,翻拱之后,再次捉对,如此反复较量,败者调头落荒或跳罐逃命,胜者穷追不舍振臂高呼,身子一颤一颤,浪头十足。</h3> <h3>蟋蟀角斗场有个特殊的规矩,一般肢体齐全的虫不会拿来与残疾的对打。特别是那种只有一条大腿的,我们称独脚仙,可能是体残的虫更加孤僻血性,战斗起来不要命,所以逢战必胜。刚刚战败的虫想让它再次与对手打一架也是有办法的,圈于掌心闷摇三下,然后空中抛三次再置罐内,也许是刺激也许是晕菜,它会全然忘记前面的失败,拍马而上再决胜负。</h3> <h3>雄蟋蟀我们一般叫"二刺",雌的叫"三刺"。这个称呼可能得益于它们各自尾刺的多少,雌的三根刺中间那根又长又红。雄蟋蟀也不乏温柔之处,秋凉将近,会觅一佳人弹琴说词,此时的声音没有了打架时的高昂激扬,胜利时的得意洋洋,低沉急促絮絮簌簌,我们称"呼次"。每当捕者来袭,第一个跳出的必是雌虫,老道的行家都不会被这种献身精神迷惑,而且知道大个"三刺"配对的一定是小个的"二刺"。</h3> <h3>要撩拨蟋蟀打架还有一个物件是蟋蟀草,草丛里随处可见,一掌长的刚刚好用,顺着分叉剝披一段到主干压住再往上挤推,出卷曲纤维丝就成。用絮丝挑逗头部,它便张牙乱咬,瞿瞿有声,触碰尾部则立马调头扑来。到了八月中秋,好事者也会以各自养的虫相斗赌个月饼什么的助兴。</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