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奉曰: 李氏族徽 天降祥瑞 (来自李氏一家亲)</h3><h3> 图腾神圣 佩戴大吉 </h3><h3>族徽是氏族的图腾和保护神。图腾是原始人群体的亲属、祖先、保护神的标志和象征,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种文化现象。它具有团结群体、密切血缘关系、维系社会组织和互相区别的职能,图腾崇拜的意义也就在于确认氏族成员在血缘上的统一性,这其中浓缩着姓氏源流。</h3><h3>"姓氏图腾",是按照甲骨文、金文和鸟虫书以及一些出土文物中的陶器和玉器上的族徽创作的,李氏图腾亦始原如此。</h3><h3><br /></h3><h3>李氏族徽,由凤、龙、虎三大吉祥物和李字组成,是最吉祥的图徽。左为李似(青)龙,右为(白)虎,外圆似凤为玄鸟。龙,李为本为音为龙,因李氏也是龙的传人,且龙贵为天子,李氏者建政权者十有五朝,龙代表一种神圣之象征;虎,虎代表李姓缘于伏羲,始祖皋陶的祖先少昊等祖先对虎图腾的崇拜,虎代表威严之象征。李氏是降龙伏虎的家族,连小孩都能和白虎欢娱,试问还有什么凶险不可化解!虎:权威也。调军者,虎符也!军者政权之基石。李氏自古至今全球建有17个政权,是姓氏中建国最多的姓氏。白虎图符只有建有政权的姓氏,才能有虎符,才敢佩虎符;凤,为凤实乃玄鸟。凤是凤凰的简称。汉族神话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史记 秦本纪》: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乃李氏一族之始原。故凤或玄鸟代表吉祥之像征。</h3><h3><br /></h3><h3>龙凤虎李并图有四层涵义(象征:神圣、吉祥、威严、发展):</h3><h3><br /></h3><h3>龙凤合壁成图腾,它的内涵已全面体现出来,说明李氏出自伏羲、少昊之后。</h3><h3><br /></h3><h3>《李氏族徽》颂曰</h3><h3>李氏图腾,亦乃族徽,整体观之,寓意深邃 </h3><h3>木子为李,白虎护之,左为青龙,右为白虎。</h3><h3>木生东方,震巽木旺,子宫癸水,水滋木长。</h3><h3>九黎一族,虎李同脉,李满天下,地久天长</h3><h3>报恩思德,永世铭刻,理李相通,万世永德。</h3><h3>三才协颐,阴阳相合,五行衍远,济美六合。</h3><h3>由形观之,如戟如矛,子舞虎啸,欢娱凯歌。</h3><h3>天地祈福,族人繁昌,外族和睦,裔孙志旺。</h3><h3>徽志献瑞,龙凤呈祥,爱国爱家,兴吾华邦。</h3><h3>图腾是古代氏族的族徽,李氏图腾来自上古的皋陶,李姓是九黎民族之一的氏族的族称。古代黎是虎,通假谐音作李。李姓图腾由龙凤、虎、李(木、子)三部分组成:龙代表太昊伏羲氏的图腾,凤代表玄鸟少昊金天氏的部族图腾;虎代表皋陶的祖先白虎少昊;李代表皋陶是李姓的始祖,以官为姓。其中凤和木代表皋陶玄鸟族的图腾;子是鸟卵,象征后代子孙。李姓图腾象征李氏子孙是白虎少昊的后代。李氏族徽清楚的向我们说明了李氏源流。自中华人祖、龙祖太昊伏羲氏到白虎少昊金天氏,传至李氏得姓始祖皋陶,再传到道祖李耳,发展到盛唐,房系繁多,枝叶茂盛。一路走来,兴旺发达,如今李氏已是天下第一大姓。</h3><h3>李氏是降龙伏虎的家族,连小孩都能和白虎欢娱,试问还有什么凶险不可化解!虎:权威也。调军者,虎符也!军者政权之基石。李氏自古至今全球建有17个政权,是姓氏中建国最多的姓氏。白虎图符只有建有政权的姓氏,才能有虎符,才敢佩虎符。 </h3> <p> 李氏家族近代第五次修谱于2010年11月完稿出版,主修:李亮高。第一次是元朝正三年即公元一三四三年由逸溪公梓复印族谱跨越400年历经60年,逸溪公梓根据原谱远十八派止,从李煜后一代仲傑远十八派速立为一派延至今;</p><p> 第二次续谱咸豊七年丁已岁冬日;</p><p> 三修于光绪二十年甲午孟夏月;</p><p> 四修于中华民国十一年冬由十八派孙嗣肖耼组织修印。</p><p> 我乃是远一派李渊传人52代、远17派李煜传人35代;远十八派,新一派仲傑后代为34代;祖二仪公开派垂丝21代湘字派。此族谱记载的只是李氏门族从李煜二子仲傑后裔一部分泉山李氏。</p> <p class="ql-block">泉栗李氏源流大高远祖渊公位下族谱派系:</p><p class="ql-block"> 01、李渊 远一派02、李世民 远二派03、李治 远三派04、李旦 远四派05、李隆基 远五派06、李亨 远六派07、李豫 远七派08、李适 远八派09、李诵 远九派10、李纯 远十派11、李恪 远十一派12、李超 远十二派13、李志 远十三派14、李荣 远十四派15、李昪 远十五派16、李璟 远十六派17、李煜 远十七派18、李仲桀 远十八派远祖邦特公衍派垂丝一派19、李坦 二派20、李南英 三派21、李志道 四派22、李昶 五派23、李思概 六派24、李彦诚 七派25、李植 八派26、李逢辰 九派27、李正伯 十派28、李景初 十一派29、李孔叔 十二派30、李方旦 十三派 31、李山奇 十四派 32、李宗二 十五派泉祖二仪公开派垂丝一派33、李敬仁 二派34、李艺忠 三派35、李本 四派36、李昇 五派37、李珍 六派38、李昊 七派39、李向恩 八派40、李寄 九派41、李若桀 十派42、李萃 十一派43、李九亮 (九)(字)彩臣 十二派44、李文菽 (文)(字)渭水 十三派45、李世特 (世)(字)廷一 十四派46、李光浚 (光)(字)用章 十五派47、李道焕 (道)(字)元亨 十六派48、李正榧 (正)(字)民彝 十七派49、李恒烱 (恒)(字)崧高 十八派50、李昌命 (昌)(字)受于 十九派51、李清瑶 (清)(字)峨 二十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牛眠冲李石明根据族谱记载追踪祖先派系排列</p> <h3>中华泱泱,姓氏堂堂,<br /></h3><h3>李满天下,源远流长..</h3><h3>李姓,分布极广,人数居多。</h3><h3>目前是为全球第一大姓,人口1.3亿,</h3><h3>主要分布在世界132个国家。</h3><h3>饮水不忘掘井人,居安当思归来源。</h3><h3>无论我们身处何方,祖泽宗功,奕世不忘!</h3><h3>翻开历史的长卷,我们可以看到,</h3><h3>李氏一族历经数千年的沧桑,依然熠熠生辉!</h3><h3><br /></h3><h3>一个李氏,一种力量,</h3><h3>一个组织,一份使命!</h3><h3>我们接过文化传承的火炬,</h3><h3>肩负家族使命,继往开来,</h3><h3>弘扬李氏人世世代代传统优良的文化。</h3> <h3>所谓祖宗十八代是指自己上下九代的宗族成员。</h3><div><br></div><div>上按次序称谓:</div><div><br></div><div> 生己者为父母,</div><div> 父之父为祖,</div><div> 祖父之父为曾祖,</div><div> 曾祖之父为高祖,</div><div> 高祖之父为天祖,</div><div> 天祖之父为烈祖,</div><div> 烈祖之父为太祖,</div><div> 太祖之父为远祖,</div><div> 远祖之父为鼻祖。</div><div><br></div><div>即:父、祖、曾、高、天、烈、太、远、鼻。</div><div>书中说:因人怀胎,鼻先受形,故鼻祖为始祖。</div><div><br></div><div>下按次序称谓:</div><div><br></div><div> 父之子为子,</div><div> 子之子为孙,</div><div> 孙之子为曾孙,</div><div> 曾孙之子为玄孙,</div><div> 玄孙之子为来孙,</div><div> 来孙之子为晜(读kūn)孙,</div><div> 晜孙之子为仍孙,</div><div> 仍孙之子为云孙,</div><div> 云孙之子为耳孙。</div><div><br></div><div>即:子、孙、曾、玄、来、晜、仍、云、耳。</div><div>书中说:耳孙者,谓祖甚远,仅耳目闻之也。</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 直系 </div><div>父系</div><div> 曾曾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div><div> 曾曾祖母--曾祖母--祖母--父亲</div><div><br></div><div>母系</div><div> 曾曾外祖父--曾外祖父--外祖父--母亲</div><div> 曾曾外祖母--曾外祖母--外祖母--母亲</div><div><br></div><div>儿子:夫妻间男性的第一子代。</div><div>女儿:夫妻间女性的第一子代。</div><div>孙:夫妻间的第二子代,依性别又分孙子、孙女。有时孙子是一种不分性别的称呼。</div><div>曾孙:夫妻间的第三子代。</div><div>玄孙:夫妻间的第四子代。</div><div><br></div><div> 旁系 </div><div>父系</div><div> 伯:父亲的兄长,也称伯伯、伯父、大爷</div><div> 大妈:大爷的妻子</div><div> 叔:父亲的弟,也称叔叔、叔父</div><div> 婶:叔叔的妻子</div><div> 姑:父亲的姊妹,也称姑姑、姑母</div><div> 姑夫:姑姑的丈夫</div><div><br></div><div>母系</div><div> 舅:母亲的兄弟,也称舅舅</div><div> 舅妈:舅舅的妻子</div><div> 舅:母亲的兄弟,也称舅舅</div><div> 姨:母亲的姐妹,也称阿姨、姨妈</div><div> 姨夫:姨的丈夫</div><div><br></div><div>姻亲</div><div> 丈夫:结婚的女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div><div> 媳妇:结婚的男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div><div> 公公:丈夫的父亲,也直称爸爸</div><div> 婆婆:丈夫的母亲,也直称妈妈</div><div> 丈人、岳父:妻子的父亲,也直称爸爸</div><div> 丈母娘、岳母:妻子的母亲,也直称妈妈</div><div> 儿媳:对儿子的妻子的称呼</div><div> 女婿:对女儿的丈夫的称呼</div><div> 嫂子:对兄长妻子的称呼</div><div> 弟妹、弟媳:对弟弟妻子的称呼</div><div> 姐夫:对姐姐丈夫的称呼</div><div> 妹夫:对妹妹丈夫的称呼</div><div> 妯娌:兄弟的妻子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div><div> 连襟:姐妹的丈夫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也称襟兄弟</div><div> 大姑子:对丈夫的姐姐的称呼</div><div> 小姑子:对丈夫妹妹的称呼</div><div> 大舅子:对妻子哥哥的称呼</div><div> 小舅子:对妻子弟弟的称呼</div> <h3>泉栗李氏源流大高远祖渊公位下族谱派系01、李渊 远一派02、李世民 远二派03、李治 远三派04、李旦 远四派05、李隆基 远五派06、李亨 远六派07、李豫 远七派08、李适 远八派09、李诵 远九派10、李纯 远十派11、李恪 远十一派12、李超 远十二派13、李志 远十三派14、李荣 远十四派15、李昪 远十五派16、李璟 远十六派17、李煜 远十七派18、李仲桀 远十八派远祖邦特公衍派垂丝一派19、李坦 二派20、李南英 三派21、李志道 四派22、李昶 五派23、李思概 六派24、李彦诚 七派25、李植 八派26、李逢辰 九派27、李正伯 十派28、李景初 十一派29、李孔叔 十二派30、李方旦 十三派 31、李山奇 十四派 32、李宗二 十五派泉祖二仪公开派垂丝一派33、李敬仁 二派34、李艺忠 三派35、李本 四派36、李昇 五派37、李珍 六派38、李昊 七派39、李向恩 八派40、李寄 九派41、李若桀 十派42、李萃 十一派43、李九亮 (九)(字)彩臣 十二派44、李文菽 (文)(字)渭水 十三派45、李世特 (世)(字)廷一 十四派46、李光浚 (光)(字)用章 十五派47、李道焕 (道)(字)元亨 十六派48、李正榧 (正)(字)民彝 十七派49、李恒烱 (恒)(字)崧高 十八派50、李昌命 (昌)(字)受于 十九派51、李清瑶 (清)(字)峨 二十派</h3><h3><br /></h3><h3> 牛眠冲李石明追踪祖先一览表</h3> <h3><br /></h3><h3> 无论您在哪里,只要您姓"李",就是李氏大家庭的一员,让我们携手同行,弘扬祖德,敦亲睦族,造福宗亲,传播正能量!</h3> <p class="ql-block">李氏家族起源(来自百家姓家庭力量)</p> <p class="ql-block">人数统计</p> <p class="ql-block">李氏历史</p> <p class="ql-block">迁徏</p> <p class="ql-block">堂号</p> <p class="ql-block">郡望</p> <p class="ql-block">历史名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