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多样的得荣锅庄

红之雨

<h3>  锅庄舞又称为“锅卓”,藏语意为圆圈歌舞,是藏族民间歌舞之一。人们这样赞誉锅庄内容之丰富:天上有多少颗星,锅卓就有多少调;山上有多少棵树,锅卓就有多少词;牦牛身上有多少根毛,锅卓就有多少舞姿。跳锅庄时,一般男女各排半圆拉手成圈,有一人领头,分男女一问一答,反复对唱。</h3> <h3> 锅庄的动作大致可分两类,一类节奏缓慢,舞姿舒展、优美;另一类则节奏急促,舞姿热烈、奔放。动作多模拟动物的形态,如: 猛虎下山、雄鹰盘旋、孔雀开屏、野兽戏耍等,十分注重姿态情绪的变化和表现,这正是藏族人民膘悍气质在舞蹈中的体现。</h3> <h3>  有人说雪域高原是歌舞的海洋,踢踏舞、锅庄舞、弦子舞甚为流传。藏族人民热情开朗、豪迈奔放,他们时常以歌舞为伴,而且人人会,个个爱,整个藏区就是一座永不谢幕的舞台。</h3> <h3> 作为藏区锅庄舞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得荣锅庄(情舞)的产生和形成有着千年的历史,它最早可能随先民的足迹从卫藏传到得荣安营扎寨,尔后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根深叶茂的民间歌舞流传下来。</h3> <h3> 得荣锅庄种类繁多,从内容上看有宗教、欢聚、结婚、思念、赞颂、爱情、礼仪和讽刺等之舞;从唱腔格调上看除了学羌、扎聂、九步舞等外,还有集市道歌、福禄、协瓦、说茶、弦子等之舞;从风格流派上看有日雨、子庚、白松、茨巫等锅庄。 </h3> <h3>  得荣锅庄的形成和流传与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联系,它不仅是从社会实践活动中创造出来,真实反映藏族人民生活的一种艺术,而且以非凡的艺术技巧表达了藏族人民的思想情感、生活追求和审美观念,它是深受人民喜爱的艺术珍品,具有永恒的人民性、进步性和艺术性。 </h3> <h3> 得荣锅庄至今传唱在人民当中,始终保持着不衰的魅力,这自然与它极为丰富的思想内容是密不可分的,其思想内容概括起来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h3> <h3>颂扬佛法僧三宝和地方首领、慈父恩母;赞美日月星辰和大地宝藏;赞誉自然风光和富饶家园;表达男女之间相互爱慕和追求婚姻自主、恋爱自由以及男女青年欢歌聚集,劳动社交;思念父母夫妻兄妹和故人故土;庆贺五谷丰登和人畜兴旺;祝愿众生安康长寿、吉祥圆满;描写飞禽走兽、树木花草等自然景物;记述藏族时代风貌、社会历史和风俗习惯;反映各族人民之间友好往来和互尊互敬等等。</h3> <h3>  得荣锅庄不仅有丰富的思想内容,而且具有高超的艺术技巧。它在表现手法上往往采用人们所熟悉的自然景物作比喻。如:雪山与小狮、草原与牛犊、江河与小鱼、杨柳与小雀、岩崖与幼鹰,用这些景物来比拟男女之间的爱情或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感;音乐旋律和唱腔上也是优美和谐,自如安祥,不仅唱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想起来亲切,而且具有易记易唱易于传诵的特点;在表现方式上很少用正面描述,即使正面描述,也只有一两句,且放在结尾,其余各段都是用比喻来衬托。</h3> <h3>  演唱方法也是别具一格,即不登台,又无乐器相伴,全靠歌词与舞步的节奏和音韵代替音乐;舞蹈动作大多象征化,如模仿动物动作的“孔雀饮水”、“兔子跳跃”等,以模仿动物动作把锅庄象形化,这就表现出了藏族人民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高深的形象思维能力,诠释了得荣人民热爱自然、勤劳智慧,向往美好生活的真实意义;在语言表达上也是极为考究,得荣锅庄所用的语言都很朴实、精炼、流畅、对称、押韵,且大都为书面通用语,很少有村级方言。</h3> <h3>  而今天的情舞节又把传统的锅庄舞融入到现代炫丽的科技舞台当中,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听感三觉上的另一种享受。</h3> <h3> 无论什么样的表现方式,得荣锅庄舞抒发的是本地劳动人民的内心情怀,它用动听的旋律和高宏的音调,以古朴、简洁和粗犷的舞姿表达着得荣藏民族的气质性格,体现着这个民族的爱心智慧,展示着这个民族特有的豪迈气概,它必是也必将是藏族歌舞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