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故乡茶》 湘西梅子 </p><p><br></p><p> 仿佛是在梦里,我回到我的故乡。 </p><p> 依然是那弯弯的田间小路,稻田绿油油,依然是那吊脚楼,依然是腰门微开,外婆坐在火坑旁烧开水,给外公泡茶,外公依然一杆长长竹烟筒,我泪眼迷蒙,在梦里我大声呼唤,手舞足蹈的,但是没有任何回音,张着口仿佛在演一个哑剧:“外公外婆,我好想你们,你们真的就回来了?回来了……”“我们也想你,梅子,我们就回来了”外婆也在演哑剧,动动口型,但是我能听到她的心声,“你们终于回来了,我好孤单”,在梦里我微微转侧,轻轻呜咽:外婆轻轻抱紧我,布衣满襟茶香,拿过一个青花瓷碗:“来,喝口茶吧,喝口茶,一切就好了……"这句话是外婆的口头禅,伤心也罢高兴也罢,喝口茶就好。</p> <h3> 我是跟着外公外婆长大的,外公是从龙鼻一个偏僻的苗寨翻山越岭逃壮丁来到一个同样偏僻的寨子,外婆是位善良而又很会唱山歌的女子,大约是被外婆的山歌迷住了,外公就在这个苗寨留了下来,外公有一手祖传好手艺:既会医人也会医治牛猪病痛,也即是乡下的苗医兽医,每当他忙完手里的活儿,比如给人看病采药,给猪牛治病之后,就会唤外婆泡上一大杯绿幽幽的茶,坐在门前的木搭成的凉台,喝茶,这时就就会有外公一大帮朋友三三两两坐下,外婆用个大陶罐甩一把茶叶进去,每人一个大土碗,自己倒来喝,外婆心情好的时候还会炒了一大碗南瓜子端给我们,我那会就会安静的守在外公旁,因为大家坐在一起,就会有好多故事在喝茶时产生。是的,外公外婆一直有喝茶习惯,我们那个寨子,前后山坡都有茶园,春天的时候,外婆外公会去采茶,我也跟着去采,那时山坡的茶都没人管,谁都可以采摘茶,清明前后是第一次采茶的时节,俗称头茶,俗话说头茶香,二茶甜,采茶即是采摘新长出的芽。采摘新茶应是越嫩越好,一般不超过三片嫩叶为佳。采摘时不要指甲掐,而是折断。摘好都用竹篮装好,这些都是外婆边采边教我,而我却边采边偷吃:苦而涩,忙忙吐出,惹得外公外婆哈哈大笑:这茶还没炒,看你还嘴馋不……但是我看外公在采茶间歇时,吃茶叶却吃得津津有味。<br></h3> <h3>多少年后,我在牛角山顶的知青茶场吃了刚刚新摘的茶叶,那样的苦涩凉爽让我五味杂陈,我想到外公外婆,外公的老家其实就在这牛角山坡脚,当我们登上牛角山顶知青茶场观赏万亩茶园,所见之处郁郁葱葱,漫山遍野的茶叶树,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茶香,就是这一垄垄的茶叶制成的古丈毛尖远销海内外。在这高高山顶,我左手可摘云可采风,右手可采茶采花,外公外婆,我来到你们的故乡,原来外公的故乡是这么的美,这里森林茂盛,云雾缭绕,溪流纵横,雨量充沛,冬暖夏凉,气候温和,无污染,是古丈毛尖得天独厚的茶园,这些造就了古丈毛尖的品质基础,故此有"古丈毛尖,山水精神"之说。<br></h3> <h3>我在心里默默呼唤,外公外婆,这一声呼唤仿佛有几千年,我眼随茶园的绵延绿色,寻找外公年轻时逃出壮丁的故乡,想象他翻山越岭时经过这周围茶山,想象他也曾用这茶叶充饥解渴,我如今的记忆深处还有外公大茶缸与褐色茶垢,在柴火鼎罐沸腾的山泉水里雾气腾腾的泛起浓浓茶香,他的爱喝茶,可曾与这片土地有关?外公大约想不到,如今的牛角山已经是万亩有机茶园基地,而宋祖英的古丈茶歌:“春茶尖尖叶儿翠,绿得人心也发芽。远销五洲四海客哎,逢人都夸古丈茶……”更是把古丈茶唱得家喻户晓。<br></h3> <h3>是的,我的故乡是小巧而精致的,彭学明是这样写的《古丈茶歌》:峰岭是茶,山腰是茶,河谷是茶,狭坪也是茶。从北到南,从东到西,远远望去,到处是茶丛茶垛……可郁郁葱葱的茶叶,却真真切切的繁茂起来。你想象得到漫山的绿色,可想象不到到底有多宽、多远、多长。茶叶在坪里一行行一排排地站成一片绿色,在山坡里一垄垄一圈圈地组成遍山风景。一到春天,绿色便嫩得闪亮,鲜灵灵地浸在茶尖。茶季便有了一年的高峰,任茶乡人长出亿万双手指也采摘不尽这透亮的绿色。亲戚、熟人、朋友,四面八方的脚步蜂涌进茶乡盛季,采这茶乡如许的颜色和风情。”故我的故乡被人称茶城。<br></h3> <h3>其实牛角山顶我已经不是第一次来,上一次是在一个月夜,我当时还在做初见咖啡馆,那天心情极为低落,我与青城,茉莉在初见咖啡馆,一边听小娟的天空之城,一边泡功夫茶,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天空之城的音乐让人更为忧伤,青城说我带你们去一个地方赏月吧,那个地方离月亮很近。于是至今记得爬牛角山时耳边呼呼风声与脸颊丝丝凉意,因为是月夜,因为对山顶的未知,所以在车子辗转盘旋爬到牛角山顶时,打开车门,望着静谧旷野,我手过抚摸茶叶,有种今夕何年,我身在何处的茫然……我清晰的记得那天,穿的是我唯一的白色牡丹花的长裙,风很大,衣袂飘飘,乱发纷飞,我们锦衣夜行,穿梭在茶叶间隙空地,时而俯首闻闻茶叶月色下清冽的香气,嘴角含茶叶尖尖,月色朦胧,时而对着山谷大声吆喝:吆嗬嗬~~~嗬嗬嗬~~~让满腔的郁闷随着那声吆喝消失于夜色下的茶园。</h3> <h3>青城说这个茶场是一拨知青栽种的茶园,是周围远近闻名的知青茶园,如今人去楼空,留下一片片一陇陇茶园与天地同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我想象多少年前的月夜,在这背井离乡的山顶知青茶园,在白天喧嚣的劳作后,可曾有人和我一样在这山顶吹风赏月闻茶香?也和我一样,唱不来山歌,也会大声在这茶园念山歌:“辣子开花满山白,对面的妹子你惹不得,若是你把她来惹,砍老壳死的骂到黑……”那个月夜,我口噙茶叶,回味着这清冽的茶味,故乡的茶真的清香如脾,采集天地之灵气,吸纳日月之精华,因了这山顶的月色,故乡的茶都带着月色的味道。<br></h3> <h3> 月色朦胧中,我仿佛看到一位绮丽的女子杨三小姐在采茶,杨三小姐是我们故乡百年前一位制茶的传奇女子,古丈县志对她有一笔简短介绍:私奔,未果,终生未嫁;制绿香园茶,让古丈茶叶首次跻身于名茶之列。这就是故乡茶文化街牌坊那三个字绿香园的由来。我曾经写过一篇文字《指扣的门》向故乡这位制茶爱茶的女子致敬:……在小城的水波间,我仿佛看到一个美丽的女子,在清晨的微微光亮里,吸着露水,展一个清静容颜,与一群女子在小城茶园里忙碌;我仿佛看到优雅的女子,在正午时分,艳丽已决,你与采茶女子摊晾、炒制、焙干,最后用银夹细细筛选绿茶;我还看到美丽的你,孤独一人,在岁月旧去之后,你的愈加妖娆……因为茶,杨三小姐你注定在故乡岁月长河里与众不同,因为茶,杨三小姐注定留下一段传奇。故乡人杰地灵,既有如杨三小姐这样集瑰丽神秘于一身的茶女子,也有从偏僻苗寨一路歌舞走向世界的歌唱家英妹子。故乡风景秀丽,既有天然氧吧的高望界,也有风景绮丽险峻的坐龙峡探险,还有海底世界的红石林活化石,更有让人飘飘欲仙的酉水画廊……我想,这就是故乡茶古丈毛尖,山水精神的最好诠释。故乡的美与这一山一水有关,也与这里的一茶一物一人有关,故乡的原风景是茶园,故乡的美当然与绿色有关,绿色的茶,绿得郁郁葱葱的茶园,每到春天,故乡家家炒茶,户户飘香,你路过这里,讨杯茶喝,那一天,你口齿留香,你呼气若兰……<br></h3> <h3> 好香,好香的茶,沁人心脾,在氤氲的月下,仿佛还在梦里,在梦里我微微转侧,我又回到我的故乡,依然是那红泥灶台,外婆在灶台炒茶,炒好,揉搓 ,将搓好的茶,放入热锅中再炒热。用筷子来回翻动,直到茶叶充分加热,后再装出揉搓。一屋子茶香,炒好的茶叶很随意的放在一个簸箕里,外公在喝茶,还是在家门口木搭凉台,好客的外公,依然三三两两的一拨人,围着外公坐。外公一边在逗一个扎着麻花辫子的小女孩,我觉得小女孩好熟悉,外公叫她妹,我知道那就是小时候的我,外公正在说八部大王的故事:八部大王有母无父,母亲是吃茶叶怀孕,怀胎三年,一次生下八兄弟,母亲无法养活他们,于是丟到荒郊野岭,八兄弟得老虎喂奶长大,成为彪形大汉,又回到母亲身边,后来,八兄弟成为土家八部大王,美丽的传说道出了茶叶的神奇功效,确实,茶叶与我们人有着不解之缘。</h3> <h3> 外婆总说我是她在瓜子山背水捡回来的,瓜子山是我们一寨背山泉水的地方,那里的水冬暖夏凉,外婆用它泡茶清香扑鼻,外婆说当时我屋梅子就乖乖坐水井旁等我呢,我抱起你,你坐的地方是用新鲜茶叶做坐垫,外婆还继续笑道:不信你看看你屁股,是不是有点青青的,我确实回房间看了,那里确实是有点青。所以茶是我们人的好朋友,外婆说,茶苦呢,茶有六道轮回:生在土里,长在木里,死在锅里,到懂茶的人,活在水里,涅盘在壶里,最后留在心里。茶苦呢……外婆继续说……但是我们心情不好也罢好也罢,喝喝茶就好了,茶最懂我们人心。</h3> <h3> 是的,故乡的茶不仅仅是一种山水精神。故乡茶的清香纯粹,是让你与岁月,与那个怜惜的人,共老;故乡的茶传奇瑰丽,是让你永远回味的爱情味道;所以,故乡的美与绿色有关,与茶有关,与传奇有关,与山水有关,与美丽的女子爱情有关……仿佛还是在梦中,我在梦中微微转侧,我在呢喃:给我一杯故乡的茶,我给你一个故事:很久以前,很久以前……<br><br></h3> <p>湘西梅子,出生于古丈县岩头寨,一个偏僻的苗寨。湘西半亩方塘文艺空间创始人,半亩方塘行吟唱诗会发起人。古丈县作协副主席,古丈县美协副主席,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从小喜爱绘画和文字。安静腼腆,爱美爱诗爱艺术爱茶。现在经营湘西最诗意文化茶馆半亩方塘,策划多期文艺沙龙,致力于文化传播。</p><p><br></p><p><br></p><p><br></p><p>诗观:写诗可以记录,倾诉,治愈。诗意栖居,艺术疗愈。</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