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月之断想

高原随想

<h1>  中秋又至,可我并未出去赏月。我都不记得我有多少年没有仰望天空,不曾在如银的月光下漫步了。</h1> <h1>  记得小时候,我是喜欢月夜的。那时,我们和爷爷奶奶,伯伯幺幺一大家人聚居,我们一大群孩子喜欢在月光下的院坝里玩耍。尽管爷爷那时告诉我们说,不要用手指月亮,不然月亮会割耳朵的,但有时月亮刚刚在天边冒头,便会情不自禁地用手指着月亮大叫:看,月亮出来了!这时,猛然想起爷爷说的话,赶忙摸摸自己的耳朵,嗯,还在!心中的一块石头又才落地。</h1> <h1>  后来,我们搬了家,搬到一个小山丘上,单家独户。父母一天总是忙碌,两个哥哥读初中寄学后,我便常常一个人在家,而我并不觉得孤单。那时虽然通了电,但大多数时候都是没电的。夏夜,我常常晚睡,没电,我便搬一个小凳子坐在场坝里,听鸟鸣虫叫。晴朗的夏夜,天气凉爽,房子对面的山坡上,有成片的玉米地,玉米地里有一种全身碧绿的,样子像蝗虫的虫子,叫声特别悦耳,此起彼伏,这是一首大自然的交响曲。古人说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描绘的大约就是这种境界。</h1> <h1>  月夜下,除了鸟鸣虫叫,时不时还会传来狐狸的叫声,在这种静寂的夜晚,狐狸的叫声悲切而悠远,父母听到总要说,哪里又要死人了。于是,当再听到狐狸的叫声时,便会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袭来。</h1><h1> 我不喜欢狐狸,还因为它老是偷我们家的鸡,所以每到傍晚,鸡一进笼,就得赶忙把鸡笼门关上,而这个任务往往又落在我的头上,我常常因贪玩忘了关,母亲便狠狠地责骂我。尽管这样,我们的鸡还是好几次被狐狸拖走。狐狸偷鸡往往也是在晴朗的月夜下进行的,鸡笼与卧房仅隔了一层木板壁,就架在屋后,半夜时分,一听到鸡翅膀的扑腾声,就知道狐狸来抓鸡了,父亲便使劲敲打板壁,然后腾身起床趁着朦胧月光去追狐狸。狐狸特狡猾,当然是无法追着的。经过这番折腾,觉是无法睡了,但晚上天黑,是无法搞清鸡被偷的情况的,直到天亮才能搞清楚。</h1> <h1>  狐狸有个习惯,它抓住鸡后,一般不会接着吃掉,而是先把鸡埋在深林的落叶中,待鸡完全冷却后再回来慢慢享用。所以一旦发现鸡不见了,我们便赶忙到树林里去找,好几次我们都在松树林里找到了狐狸埋在厚厚的松针里的鸡,这时,母亲便会咒骂狐狸,也骂家里养的大黄狗没用,而我心里却反而有点高兴,因为没到过年我们就有鸡肉吃了。<br>  外婆说,狐狸是狗的舅舅,自然大黄狗是不会追它的舅舅的,我们这里把狐狸叫做干狗,大概就是这个缘故吧。而我爷爷却说狗其实也是追狐狸的,只是狐狸在危险的时候,就会放一个很臭很臭的屁,这样,狗就被臭得找不到方向了。多年来,我的脑海中一直有个疑问,到底狗追不追狐狸?</h1> <h1>  午夜时分,薄雾便在山前开始生成,不一会儿便上升至山腰形成一条如薄纱般的雾带,我父亲说这是"河照",是天气晴好的象征。这雾从远方延伸过来,一直到我家门前便戛然而止,在月光的映照下,像一条玉带束在山腰。<br /> 这是最美的时刻,我以为。<br /> 我那时喜欢望月,爷爷说月亮上有一棵高大的桂花树,我久寻而始终未得。月光如银一般泻下来,将院前几棵大树的影子投映在院子里,我的影子也拉得老长,我也不再孤单。我在想,李白当年写"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时,不知是不是像我那时的情形。哦,不对!他那时还有酒。</h1><h3><br /></h3> <h1>  古今文人墨客,常把月亮视为多情之物,常常借它抒情写意,寄托情怀。<br /> 古人写诗,总喜欢拿月亮说事,有名的如"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又如"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读来读去,总有一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感觉。<br /> 今人为文,似乎也离不开月。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个耳熟能详,卞之琳的"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如犹在耳,就连我刚才也在拿月亮说事</h1> <h1>  就在今天,我看到一个消息,俄罗斯五位顶尖科学家联名向俄罗斯政府建议:炸毁月球!他们经过多年研究,发现地球上绝大部分自然灾害都是因为月球巨大的引力造成的。据说俄罗斯政府专门回应,说将认真的进行可行性研究。我是不清楚俄罗斯科学家的建议有不有道理的,但我知道,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没有月亮的夜晚是不可想象的。<br>  假如没有了月亮,爷爷如何给自己的孙子讲嫦娥奔月的故事?假如没有了月亮,老师又如何给学生讲清楚“杨柳岸,晓风残月”的诗句?假如没有了月亮,孩子们读儿歌"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时,又如何能明白那如船的月牙儿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最要命的,是恋人们再也无法在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走出户外,去听山间的鸟鸣虫叫,指着月亮山盟海誓了。</h1> <h1>  我想,还是把月亮留着吧!</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