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9月非洲大蓬车万里行(二十)又见高寿面包树 探访布须曼族人

汪建

<h3>20170908 星期五- 行程第二十八天。今天要从马翁Maun赶到博茨瓦纳的杭济Ghanzi ,行程300公里。</h3> <h3>马翁Maun在我们国人看来,就是非常非常的小的一个小镇,但却是博茨瓦纳的主要城市和旅游重镇。从这里往来奥卡万戈三角洲很近很方便。</h3> <h3>最吸引我的是这个店,华为!好亲切!</h3> <h3>今天是博茨瓦纳独立建国50周年,路边和各商业区常见到这种图标。</h3> <h3>大蓬车停在一棵巨大的猴面包树下,拉本开始给我们上课,讲面包树的故事。</h3> <h3>拉本说,这棵面包树大约有800岁了,是我们本行程在路旁能方便看到的最年长的一棵树。</h3><div>猴面包树英文名字叫Baobab,一种热带非洲树木,有储水的膨大树干、掌状复叶和长而下垂的硬壳果实。它的果实不仅猴子吃,黑人也当作食物。膨隆的主干,储藏了足够的水分;现在是干季,树叶已脱落,树皮像密封了一层腊,可以有效地减少水分的蒸发。似乎这一切都是为了适应这里炎热干旱少雨的气候。今年48岁的拉本,说他还没有看到死的面包树,面包树也称长生不老树。</div> <h3>面包树的果实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孩子们吃了就不咋生病。他打开一个面包树果,让我们尝尝,酸甜的,有籽儿。以前也多次见到面包树,从未吃到它的果实,今天终于尝到了。叶子也是很好的蔬菜。到十月份的时候,一下雨,24小时就会长满叶子。</h3> <h3>这棵面包树还长脚呐。</h3> <h3>一根侧枝快要垂到地上了。</h3> <h3>明天有3位团友要离队,葡萄牙小伙和加拿大小夫妇。大家就在大面包树下合影,友谊地久天长!</h3> <h3>进入杭济ghanzi区的一个检查站,按要求又进行了一次鞋消毒,这次看清楚了,铁盘里是倒了消毒水的。大蓬车轮子也进行消毒。主要是这里的牛出口欧盟。</h3> <h3>路边散养的牛。</h3> <h3>今天路程较短,到达营地时间较早,在营地吃午饭,可以洗洗衣服再眯上一觉。</h3> <h3>老徐头肚子不好,不能再吃西餐凉的东西,泡袋方便面作为病号饭。</h3> <h3>营地叫Ghanzi Trail Blazers。侧所很有意思,是个半露天的,树就长在家里。</h3> <h3>下午4点半,营地组织了一个自费项目(每人十美金)去探访布须曼人Bushmen,也叫桑人San的家园。</h3> <h3>这是导游,很酷吧!</h3> <h3>导游介绍说,“布须曼人”bushman这一称呼,实际上源自于当年的荷兰殖民者,意为灌木丛中的人。至于他们的祖先是谁到目前谁也不知道。</h3><h3>布须曼人是生活于南非、博茨瓦纳、纳米比亚与安哥拉的一个原住民族,又称桑人san。在各方面与蒙古人种更为接近。西方殖民前约有20万人,目前只有5万人了,有一半人生活在博茨瓦纳,他们寿命很短。</h3><div>今天我们要探访的布须曼人是生活在博茨瓦纳的一个原住民族,族群还有28人,我们看到的大人是8人还有两个很小的孩子。</div> <h3>在向导的带领下我们跟着布须曼人走进原野,了解和学习如何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来的方法。</h3> <h3>导游先向我们介绍这些布须曼人。这位是族群中最年长的人,今年估计60岁(因为他们自己也说不清岁数),算是布须曼人中长寿的了。他肚子上和四肢刻的黑道,就是记录他狩猎动物的数量,看来他是狩猎能手。</h3> <h3>这位是本族群族长的老婆,族长去年病逝了,由她暂时处理族群事务。</h3> <h3>这位是老猎手的老婆,看来岁数也不小。</h3> <h3>这是族长的儿子,未来的族长。</h3> <h3>她是族长的妹妹,丈夫去狩猎了。</h3> <h3>导游把大家带到一块空地上,族长夫人致欢迎词,她用舌头弹出的噼啦声表达的语言当然听不懂啦。随后,她把胳膊搭在你的肩上,表示问你来自哪里,并向每个人致礼。游客也要把胳膊搭在她肩上。游客说:AMERICA,她就重复一句,我说:CHINA,她也重复一句,发音还挺准。</h3> <h3>布须曼人(Bushmen)有自已的语言,但无文字,社会发展大大受阻,一直过着狩猎和采集生活,大多仍处在原始社会的不同阶段。</h3> <h3>钻木取火。至今,布须曼人仍保留着钻木取火的习惯,他们会将一撮干草放进木块的圆洞里,然后用双手快速转动一根竖插在圆洞里的细木棍,不到5分钟就能把草点燃。</h3> <h3>用鸵鸟蛋壳存贮饮水。</h3> <h3>在布须曼人部落中,男人负责外出狩猎,他们常常两人一组,每星期外出二至三次,所捕获的动物在亲戚和朋友之间分享。</h3> <h3>女人们挖可以食用的植物根,采集含水丰富的野西瓜,用木棍把瓜(类似打瓜)捣碎分食。</h3> <h3>在漫长的世纪中,布须曼人生活中几乎是裸体,他们几乎不穿什么衣服。男子唯一算得上衣服的就是系在腰间遮挡下身的一块遮羞布,叫它裤头也行。小孩则干脆赤身裸体。就是女性,上身也几乎全裸。至于穿鞋,他们认为纯属没必要。</h3> <h3>这个男孩从地里挖出一棵草,用肢体语言告诉大家,这是一种草药,头痛,肚子痛,吃了它就好了。</h3> <h3>若腰上有伤,则抹上一种植物的根茎汁液就可治好。</h3> <h3>这种根茎是促进血液循环了,常吃你会不怕冷。</h3> <h3>一组女人和孩子。</h3> <h3>一组长寿狩猎人。</h3> <h3>年轻的布须曼人。</h3> <h3>布须曼人居无定所,随着季节变化、水源和动植物的多少而迁徙,晚上栖身的地方只是简易的茅草棚或是在地面挖出的地坑,现在政府免费给他们提供的房屋也不愿意住。</h3> <h3>导游介绍说,我们参观的这个布须曼人部落,是由那位老人去狩猎(政府也提供一些肉),两位年轻男人很少去狩猎了,因为他们现在主要负责旅游接待和表演。现在部落里还没有年龄相当的姑娘,所以他们只能等着两名女婴长大,才能婚配。</h3> <h3>探访快要结束了,大家对布须曼人的生存环境感到压抑,对布须曼人的生存能力感到敬佩。导游说,现在博政府在极力保护他们。因为20世纪70年代以后,文明之风吹到了布须曼人部落中,几千年来的传统迅速遭到破坏,大批青年人出走,到大城市去。对他们来讲,布须曼人的传统绝大部分已属于回忆中的往事,也许在某些早已被遗忘。</h3><div>如今,处于沙漠中心地带的小部落的这28个人他们还能坚持到什么时候呢?</div><div>用我的小相机把他们记录下来吧,这次拍的人像还算满意。</div> <h3>晚上,这几位布须曼人又来营地表演桑夜舞,跺脚舞很是累呢!</h3> <h3>游客也参与共舞,现场蹦的冒烟咕咚,呵呵。</h3> <h3>这个收小费的小乌龟车挺特别。</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