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

晨曦!

<h3> 请原谅我大言不惭地偷用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优秀篇名《我的母亲》为题。</h3><div> 同样也请原谅我移花接木借用杰出文学家季羡林先生《怀念母亲》的开头来写我的“母亲”。</div><div><br></div> <h3>  我有两位母亲,一位是生我养我的母亲,一位是疼我爱我的母亲。</h3><div> 生我养我的母亲跟所有人的母亲一样,勤劳,善良。</div><div> 疼我爱我的母亲更是如此。</div><div> 我是在这两位母亲的呵护下长大的。</div><div> 在我的记忆里,小时候的我有两个家,除了经常在自己家住以外,姑妈家算是我的第二个家了。</div> <h3><br></h3><div> 姑妈疼我就像疼她自己的闺女一样。每逢周末,每逢节假日,只要姑妈来我家,回去时我便会被她带走,就这样,我成了她们家的常客。</div><div> 姑妈疼我爱我并不是因为她没有儿女,而事实上她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至于为何这般疼我,或许是因为“血浓于水”的缘故吧!</div><div> 我的这位“母亲”一生勤劳,一生勤俭,一生慈爱,一生慈善。</div><div> 我家的家境与“母亲”家的家境自始至终都有着天壤之别,而这一切都与这位“母亲”的付出有着直接的关系。</div><div> 听“母亲”讲,她与姑父的结合完全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也是出于姑妈的自愿。姑妈每每回忆起她与姑父的这段历史时,总会喜上眉梢。</div><div> 姑妈说,当时的姑父家极其贫困,姑妈在爷爷家可是爷爷的掌上明珠呀,说给这个穷小子那是一百个不愿意,但姑妈看到当时还未成为自己丈夫的姑父吃苦,勤劳,忠厚,聪明,于是决然地嫁给了姑父。</div><div> 果然,姑父并没让爷爷失望,更没让姑妈失望。姑父从小便跟了师傅学做酒,由于他的聪明好学,很早便出师了,师傅看他是个人才,后来还让他做了酒厂的会计。</div><div> 这期间,姑妈不仅成了贤内助还成了女汉子。</div><div> 家里的一切活计姑妈一人扛了下来。窗户纸破了,姑妈一人糊,炕洞塌了,姑妈一人补,房顶漏雨了,姑妈一人泥。除了这,家里三个孩子的吃喝拉撒还是姑妈一人承担。家里如此,公社土改运动,姑妈也是积极分子,她为了多挣工分,常常把最小的孩子带去地里,边干活边看娃。看着破旧的土坯房,看着没有院墙的院子,姑妈不甘心,她又寻思起了养猪,从买来的小猪仔到大猪出槽,没个一年半载的付出根本无法实现,姑妈的手和脚除了睡觉就没停歇过,姑父几次劝他放弃养猪,但姑妈看着一天天上膘的猪仔对姑父的话充耳不闻,心里早已乐开了花。</div><div> “都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会,永远会有一个默默付出的女人。”</div><div> 姑父如此,姑妈更是如此。</div><div> 没几年,姑妈所在的村子有了第一座红砖蓝瓦五间房,那便是姑妈家了,我的来来去去见证了这一崭新的迅猛的变化。</div><div> 那红砖白缝砌着的房墙,那满屋顶摆放的一行行一列列整齐的蓝瓦,那高高的直冒青烟的烟囱,他们就像一颗耀眼的明珠闪耀在村子的正中央。不仅如此,姑妈还让人在屋门前专门垒了宽宽的月台,月台与院落的交接处还连接了几级台阶,院落里,哪边搭鸡窝,哪边盖猪圈,哪边是摊菜畦,姑妈弄的井井有条,如果不是她亲自说,人们还以为是哪位设计师设计的呢!全村人无不投来羡慕的目光,我更是如此,只要有机会,我便赖在“母亲”家不忍离去。</div><div> “母亲”的勤劳一刻也没停歇过,即便家里生活已经富裕了,即便姑父已经成为了糖酒公司的总经理了,“母亲”依旧保持着他固有的优秀品质。</div><div> 地没少种半分,工没少打半天,看着三个孩子逐渐成人,姑妈的喜悦总是溢于言表。</div><div> “母亲”是勤俭的。干净,整洁是集于她孩子们身上最美的赞誉。</div><div> 六七十年代,国家刚过困难期,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日渐提高,吃饱穿暖是所有做父母的最大的奢望,但姑妈的思想总是超前于他人。她不仅要让自己的孩子吃饱穿暖,还要吃好穿美。于是,姑妈学会了缝纫。她用自己攒的钱购置了一台缝纫机开始了自己的又一个人生。逢年过节,谁家要做衣服了,都来找姑妈。当然自家孩子身上的衣服就更别提了,即便是粗布衣,即便是补丁褂,哪件衣服拿起来都是干净如新。姑妈还会将一些小布头拼凑成一个桌套,一个椅垫,有时,表姐的衣服上会多出来几只蝴蝶,有时,表哥的书包上会多出来两个口袋,有时,屋门上挂了一块由几十块小正方形块缝制的门帘……,在姑妈的手中,总会有新奇的事发生。</div><div> “血浓于水”亘古不变。父亲是家中的老七,按理说应该成为家中的宠儿,但由于家境原因,爷爷奶奶还是决定要把父亲变成“弃儿”。当姑妈知道这一切后,哭着,嚷着,再三恳求下索回了父亲的命。从此,父亲便成为了姑妈丢不下的包袱。还未出嫁的她早早地变懂得了照顾他人的义务与责任。直到父亲去世,这个包袱姑妈才真正地卸掉。</div><div> “爱屋及乌”用在姑妈身上一点不假。她不仅以姐姐的身份一直照顾着、疼爱着弟弟,即使父亲成家后,即使父亲有了自己的孩子——我,后来又有了弟弟,妹妹,姑妈的爱就像奔流不歇的河流永远没有休止过,而是融入了我们这个家中。</div><div> 物质上的支助自当不必说。精神上思想上的帮助更是无人能及。</div><div> 自我懂事以来,每逢年关,我们全家的衣服姑妈早已缝制妥当了。平时,每隔个把月,姑妈总会大包小包拿来一大堆吃的,穿的,用的。也因此,我的穿着在我们村,我们学校,虽不时髦,但也光鲜亮丽。当小朋友们,同学们投来嫉妒的目光时,我总会发自内心的默默地想:“哼,谁让你们没有像我姑妈一样的姑妈呢!”</div><div> 我渐渐地发现,爱是容易传染的。</div><div> 姑妈的爱更是我父母的精神食粮。每当他们遇到棘手的事无法应对时,首先想到的便是姑妈。地里庄稼收不回来了,父母正一筹莫展时,姑妈早已出现在了地头,“庄稼收不回来也不说一声,收不回去孩子们吃啥?喝啥?你们啊!”孩子要上学了,但没学费。还没等父母开口,姑妈送来了钱,“咱没文化,不能让孩子没文化,孩子必须上学。”村头那块地队里向外承包,母亲有了这个心思,试探着跟姑妈一提,姑妈早已赞不绝口,第二天便送来了土地承包费。姑妈又想起了自己的致富路,于是让母亲养头猪,喂猪的饲料除了家里的少许粮食外,姑妈便想办法让街坊四邻帮忙积攒,等攒够了一袋,她便乐呵呵地骑了自行车赶忙给母亲送来。</div><div> 姑妈从不奢求回报!我们家的日子日渐好转,我们姐弟三人的出人头地才是对姑妈最大的报答吧!</div><div> 姑妈家富裕了,但姑妈的心依旧,因为她的心早已被苦难浸染了。</div><div> 村里哪位孤寡老人没有得到过姑妈的恩惠呢?冬天衣服单薄的隔壁大叔被姑妈撞见了,晚上跟姑父一说,就拾掇出了许多姑父刚穿了几次有的甚至还没穿的衣服,第二天,姑妈便急匆匆地送了去。儿女不在身边,老伴去世后剩下的刘家大妈,这几天病了,姑妈知道后便主动承担起了照顾她的义务,自己家做好的饭菜总会第一时间端给老人。像这样的事有何止这一件呢?</div><div> 姑妈,这位“母亲”深深地疼爱着我,我也爱着这位伟大的“母亲”。</div><div> “母亲”如今已年过古稀,每每看到她健朗的身体,听到她响亮的声音时,我心里才会有一些宽慰。“母亲”还未老去。</div><div> 但当我直视“母亲”的面庞时,寻遍“母亲”身上的角角落落时,我才发现,“母亲”真的老了。</div><div> 岁月早已在“母亲”的眼角烙下了深深的印痕。那双早已变形的手不正是她勤劳一生的真实写照吗?如今,放慢了的脚步,如今稍一累就打盹的模样,如今总会絮叨她的过往的话语,无不在告诉着我,姑妈老了,“母亲”正在一天天老去……</div><div> 我的姑妈,我人生的第二位母亲,还有我的生身母亲,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