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栋梁 松兹伟人 枫湖才俊---唐襄

中华唐氏微信中心

<h1><b>唐襄</b></h1><h1><b><br /></b></h1><h1><b>戎马生涯五十载<br /></b></h1><h1><b>文韬武略盖群伦 <br /></b></h1><h1><b>追随焕章为救国<br /></b></h1><h1><b>调停蒋冯熄争忿 <br /></b></h1><h1><b>赈灾济民广施粥<br /></b></h1><h1><b>功德无量青史存<br />文政卓冠豫鲁皖<br />披肝沥胆贤良臣<br />经天纬地子介仁<br />爱国维新亦亲民<br />抗日未捷身先死<br />冀鲁大地留忠魂<br />毓秦步月凌云志<br />雷虎蓝天建奇勋<br />松兹唐氏多才俊<br />祖孙三人皆将军<br /><br /></b></h1><h1><b>注解</b></h1><h1><b>焕章:冯玉祥字号。</b></h1><h1><b>调停蒋冯:蒋介石与冯玉祥的郑州和谈。</b></h1><h1><b>介仁:唐襄长子,烈士。<br />毓秦:唐襄之孙,籍台湾,空军上校。</b></h1><h1><b>雷虎:台湾空军特技飞行大队之名称。</b></h1> <h1><b>  唐襄(1883年1月-1961年4月),名学钊,字佛哉,安徽省宿松县高岭坂上屋人。幼入北京皖江公学,升送京师测绘学堂,1902年毕业后即在云南高等巡警学堂、陆军测绘学堂任教员。后授蜀滇军吴祥祯第四混成旅参谋、四川都督府参谋、陆军第十一旅参谋、长江上游第四旅少校参谋。1916年2月后,历任西北军旅部(冯玉祥第十六混成旅)书记官、包头设置局局长、包头镇守使、开封市长、绥远都统(河南省政府)署秘书长。1929年,参加"讨桂之战",任第三路军(总指挥韩复榘)总部少将参议,同年5月,韩复榘发动"甘棠东进",佛哉公作为韩复榘的全权代表,出任第三路军驻京办事处处长兼军事委员会参议。1936年6月后,历任豫鲁区统税局局长、军事委员会少将测量监、财政部金陵海关监督、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等。1946年10月退职。解放后,佛哉公安排在上海市工作,任上海市政协文史委员。1961在上海去逝,葬在昆山。</b></h1> <h1><b>  <span style="line-height: 1.5;">佛哉公为国尽忠,半生追随冯玉祥先生,探寻民富国强之路。奉命操办了蒋、冯和谈的郑州会议。解放初,在宿松监狱期间,写下了很多有历史价值的自传和材料。后经冯玉祥夫人李德全(原国家卫生部长)证实,佛哉公对共产党功大于过,特别是在解放战争时期,暗中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故得以释放安置。</span></b></h1> <h1><b>  1933年3月19日,佛哉公母亲江老夫人去世(其父唐胜祥先生于1927年11月先期离世),佛哉公在南京设立灵堂。时任中华民国大总统蒋介石、行政院院长孙科、国民政府主席林森、财政部长宋子文、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等100多位各界名流纷纷前往祭奠并为胜祥夫妇画像题赞。</b></h1> <h1><span style="line-height: 1.5;"><b>  佛哉公治家严谨。其子介仁,曾任山东、河南、河北、陕西、甘肃多县县长,1937年任河北衡水县长兼保安司令,在率部抗击日寇中英勇牺牲,被国民政府追认为烈士。其孙毓秦,国民党空军少将。唐家一门三将军堪称现代史上的传奇。</b></span></h1> <h1><b>  佛哉公情系故土,曾帮助调解当地唐、熊两大家族重大历史遗留纠纷,维护地方团结稳定。1934年宿松大旱,他出资广投粥棚,由其夫人牵头赈济灾民,高岭、程岭、长铺、河塌、凉亭等地灾民闻讯纷至沓来,救万民于水火。1945年,他还出资主持八修宿松《唐氏宗谱》。</b></h1> <h1><b>宿松《唐氏宗谱》一八修序言<br /> <br /> 襄年弱冠,投笔从戎,南北奔驰,盖已四十余年矣。对家乘之编纂有志焉而未遂,今于戎马倥惚,军书旁午之际,电闻吾族八修宗谱告竣,欣忭之下不胜汗愧,窃念襄供职陪都,道长且梗,缅怀盛典,难免籍谈之讥,而敬宗收族之心有同然者,爰不揣固陋摭拾刍言以献焉。</b></h1><h1><h1><b> 溯我族系,源唐叔为圣德之裔,莒国公俭,佐唐太宗定天下,绘像凌烟阁,国徵公授安南将军,威慑藩服逊,清咸同间,国家不靖,葆生公首倡团练以卫皖境,族中执行戈殉国达数十人,至今名标邑志,人祀忠义祠益。</b></h1><h1><b> 自李唐迄今,吾族名臣循史、理学儒林,繁如列星,不易悉数;而武功尤为特著,其中名垂竹帛,声闻郡邑者,后先辉映,赫赫炤人耳目,兹值国家神圣抗战,全国正努力民族复兴大业,襄不敢作舐犊之爱,子与孙,纷纷投身军界,或司远征笔札,或习军用航空,以期无坠吾族数千年来迭以文武卓著之,余緖望我族一致兴起,当此一堂晤对各支派情感之浃洽,进而益加团结,使群悟过去怯于公战,承历祖家谟之丕显,建最后胜利之大勋,巩固国防,捍卫闾里,则莒国、国徵、葆生诸公之遗烈,将由此而发挥光大也,襄不敏,愿与合族诸君子共勉之。</b></h1><b> &nbsp;<br />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孟夏月裔孙襄谨撰<br /></b></h1> <h1><b>  佛哉公专于测绘,对建筑颇有研究。1927年以前,公从上海、南京等地将水泥、钢筋等最新建筑材料运往九江,再进入内河,从泊湖上岸,让族人派独轮花车搬运到高岭。在故乡建造了一座中西合璧、造型独特、平面布局灵活多变的别墅。该座住宅,设计独具匠心,建筑别有风格,在当年可以说是非常壮观瑰丽,就是在当今周边市县也难寻觅到这种中西合璧、魅力特殊的建筑。在皖西南区域,它具有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建国后,这座别墅被政府没收后做战备盐储备库。八十年代初,地方政府把盐炸开运走后,房子一直没人管理,现已面目全非,只余残垣断壁。然而,也正是这座古宅,从另一个侧面见证了宿松唐氏一段时期的兴衰荣辱。<br /></b></h1><h3><br /></h3> <h1><b>附:佛哉传赞<br /><br /></b></h1><h1><b> 公讳襄,名学钊,字佛哉,胜祥公之长子。读书聪敏,精通四书五经,善言词,有机智,毕业于测量学校,才华卓著。弱冠投笔从戎,曾任西北军师旅书记官、河南省政府秘书长、包头县县长、西北军代表、开封市长、安徽省烟酒总局局长、山东省政府代表兼驻京办事处处长、中央测量局少将测量监、南京金陵海关监、豫鲁区统税局局长等职。其鸿声伟业名震京都,军政舞台有声有色,对国有功,与族有德。公之德配杨老孺人,灾荒之年施茶施粥,饥民感恩。公之子孙林立,文官武职,县志有名。六十岁隐居不仕,八十二寿终正寝。</b></h1> <h1><b>赞曰:</b></h1><h1><b><br /></b></h1><h1><b>枫湖英俊,松兹伟人。</b></h1><h1><b>军政两界,声震金陵。</b></h1><h1><b>德高望重,受人敬尊。</b></h1><h1><b>海关监督,中外交称。</b></h1><h1><b>疏财仗义,赈救荒民。</b></h1><h1><b>片言息事,排难鲜纷。</b></h1><h1><b>文武要职,县志注明。</b></h1><h1><b>宏伟事业,万古留名!</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