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笔精墨妙 气盛韵生</h1><h3> 文/梁耀斌</h3> <h3> 艺术作品,不外乎赋予其人事物美与善的表达上,使人的心灵得以净化、充实;</h3> <h3>如画家以丰富、深厚的感情给表述对象以灵性与生气,那么其作品一定成功的,且能够长久地留存的。</h3> <h3>所谓灵性与生气,对中国画而言,就是用笔用墨至精妙处,不管形外还是形内,气韵自然而生、而动。</h3> <p class="ql-block">“有气韵,则有生动矣。”(明·顾凝远语)“气韵由笔墨而生,用笔或流畅或雄壮,得笔之气也,用墨浓淡相宜,干湿得当,得墨之气也。”(清·唐岱语)说的就是这个道理。</p> <h3>李学迅先生深谙此道,心手相应,躬行实践,他在似与不似、不似之似之间进行创作</h3> <h3>紧紧抓住动植物与人的情感的深刻联系,施以极端的强化,其作品既重视真,又予以强烈的精神表达,包括情操的表达、志趣的表达,等等,</h3> <h3>充分地,或者说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其理想与精神追求,并借此来影响欣赏者的审美需求与和谐的生活情趣</h3> <h3>特征鲜明,形象逼真,整体感强,生气传神,这些写意动物的基本要素,李先生娴熟地在生宣纸上表现了出来</h3> <h3>他的写意花鸟,同样追求高远的立意,使表述对象的气韵更生动,更具张力。</h3> <h3>他追求用最简洁的笔法,来概括出其诉说的形象,做到既传神又不失真</h3> <h3>同时,李先生还追求用较少的墨色来处理,使形象既生动活泼,又干净利落。</h3> <h3>从整体而言,李学迅先生的作品,因饱受中国画传统的浸润,逐渐另开一支,别出一格</h3> <h3>以其独特的视角和见解,与及洗练的处理手法</h3> <h3>使变化多端的水墨和色彩,在他的驾驭下更贴近生活,更趋于大气。</h3> <h3>李学迅,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广州美术学院本科毕业,曾在广州雕塑院任专业雕塑家,90年代前往英国,此后移居香港,任香港中文大学专业进修学院兼职导师十多年。现主要在粤港两地从事艺术活动和创作。</h3><h3>作品多次在省、市、全国性美术大展和海外的大型展览中入选及获奖。分别在中国、英国、香港举办过数次个人作品展览。出有个人作品集及分别刊载在《世界雕塑全集》《20世纪中国城市雕塑》《今日中国美术》《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获奖作品集》《美术》《美术报》等权威书刊杂志上,得到中国奥委会、广州美术馆及国内其它政府机构、博物馆和中外私人收藏家的收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