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新密古县衙(古称密县县衙)建于隋朝(公元616年),历经隋、唐、宋、元、明、清六个朝代,距今已经1400年的历史。</h3><h3> 县衙元代毁于战火,明洪武三年(1370年)知县冯万金于原址复建,至今仍保持明、清建筑风格。</h3><h3> 县衙监狱自建衙之日起一直使用到2003年初,近1400余年,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奇迹,被专家称为“世界监狱之最”。</h3> <h3> 这是位于县衙门外的旌善亭,设于明朝,内置红色木牍,用于公布当地好人好事,以示褒奖宣扬。</h3><h3></h3> <h3> 这是位于县衙门外的申明亭,设于明朝,内置黑色木牍,用于公布当地坏人坏事,以示惩戒劝诫。</h3><h3></h3> <h3> 被称为新密县衙一大特色的“莲池文化”,位于县衙仪门前甬道东西两侧各有一莲池,“廉耻”与“莲池”谐音,寓意清水衙门,廉洁清政,出污泥而不染。“莲池”通常为高等级官衙所用,县衙建莲池是密县县衙最特殊的建筑,也是全国唯一保留下来的县衙莲池。</h3><h3></h3> <h3> 新密古县衙是目前国内现存历史最长、规模庞大、保存完整、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县级衙署,有“中华第一衙”之称。</h3><h3></h3><h3> </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 大堂内,在原来的地面上,铺设了玻璃加以保护。</h3><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 房内设有逃生地道。</h3><h3></h3> <h3></h3> <h3> 院内种的南瓜。</h3><h3></h3> <h3> 院内还设有花园和凉亭。</h3><h3></h3> <h3></h3> <h3> 警钟长鸣!</h3><h3></h3> <h3></h3> <h3></h3> <h3> 监狱,俗称南监,隋朝(公元616年)所建,连续使用至公元2003年,(据说2003年前一直做为监狱在使用)使用时间之长堪称世界之最。</h3><h3></h3> <h3></h3> <h3></h3> <h3> 院内古老的枣树。</h3><h3></h3> <h3></h3> <h3> 遇到一位来参观的外国友人。</h3><h3></h3> <h3></h3><h3> 县衙内亭、台、楼、阁、谢、坊、桥、池等建筑门类齐全,青砖灰瓦,厅堂轩昂,前堂后宅,布局严谨合理,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官衙的庄重、肃穆。新密县衙规模之大,保存之完整,为国内所罕见。</h3><h3> 新密县衙对研究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建筑艺术具有重大意义,堪称我国封建时代县级官署衙门中难得一见的实物标本。</h3><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