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里偷闲骑行方山张家塔古民居

好人一生平安

<h3>张家塔民居位于方山县城西南20公里的峪口镇张家塔村,村庄坐北向南,全村280户,近1000口人。   张家塔民居建于清代,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是赵家塔赵山先生的四个儿子所建。这在临县、离石、方山一带赫赫有名,他们弟兄四个,称为四大门。大门家贩银洋、做生意、开粉铺;二门家在临县县城、圪洞镇、三交镇开铺子,生意做至西安、绥德、延安、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地;三门家以行医为业,名扬临县、离石等地;四门家以种地为生。</h3><div>  张家塔又是一个文明古村,财主家出了很多文化人才和官员。如:光绪壬寅科举赵炜,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为家族振兴施工设计;名医赵芬桂,医术高明,药到病除,患者有求必应,不摆架子,医德医风誉满乡里;教育家赵增禄,从教30年,学生们都是大有成就的人;拔贡弃官赵炳(1866——1940)授封陕西榆林副职,因不满清政府腐败,对满族的歧视,弃官回家务农。</div><div>  从赵山开始,赵家历代励精图治,勤劳致富,使家资丰盈,积谷蓄银,便开始建造宅舍,当时交通不便,全靠肩挑背扛,从赵家十世先祖赵山直至赵家十七世孙,其间八代人本着珍惜土地的原则,依山就势,东西约四百米,南面有二十米的高崖,东面和西面也是高崖,建成砖瓦石木结构。为节约用地,大材大用、小材小用,为了争取一席闲置地盘,大动砖石、高筑基础,有的数院连叠,下面有暗水道长达近百米,宽、高约为两米左右,不惜耗费资材,建筑根基,最后,才在上面建宅,不惜人力,物力,注重土地利用,造型美观,结构独特的群体宅36院,倘若从对面山上眺望,张家塔民居从上到下就像一座“宝塔”。</div><div>  张家塔村还有姓张的一大家族,整个家族是赵家财主的长工,豪华的四合院内由赵财主居住。旁院凉房,由张家长工居住来伺候主人,又能警卫,十分气派。</div><div>  为了防御外侵,道光年间,张家塔修成城堡式的,即用高墙将全村围起来,并修了东、南、西、北四道城门,全部依山势筑墙合围,每座城门都有两层建筑,下有门洞,上有城楼,楼上修有火炕,住有专人把守,备有防御外侵的兵器和滚石,北门内筑有城墙,四大城门关闭,外来者便无法进村。</div><div>  道光末年,赵家在村中间修建了一个形状像宝塔的三层建筑,叫梦楼,底层置有大刀、长矛之类,二层与北门城楼遥相呼应,若发现敌情,更夫鸣锣。将四大城门关闭,集中壮男备战,确保村庄安宁,特别是在夜间,将村民从梦中惊醒,便于迎 战。</div><div>  村庄建筑很豪华,古庙、祠堂、城楼、宅楼、宅门的梁柱及窗门,还有民间用具,家什均有雕刻,庙、祠、坟的石碑,民宅的柱石、石槽等都有雕刻。“莲花送子”等图文比比皆是,随处可见,从低处到高处共有六层窑洞,每层要后退一节,一家一户都是四合院,厦檐挡日,但日照充足,夏凉冬暖,还有楼房,青砖窑洞一院接着一院,对称性较强,每处四合院的窑洞台阶,院内马棚、柴房、石磨等的布局都成对称图形,屋上修建楼阁美观大方,进入每一处宅院,更引人注目的是名人字匾,这些字匾别具一格,造诣非凡,有的五脊六兽,有的凤凰展翅,有的二龙戏珠,有的倒垂莲,均由砖木、四瓦(简瓦、片瓦、滴水瓦、猫头瓦)混合结构而成,也有两厢墙面,图文并茂,匾额上的题词五花八门:“迎春第”“福海寿山”“行必履正”“屏山带水”“酌史锄径”“进德修业”“耕读传家”等各有风骚,宅内炕围壁画,有人物画,花鸟速写,装饰边缘,诗词文体,展现的栩栩如生,形象逼真。</div><div>  地下甬道(地道)几乎贯通了每一院,即全村院院相通,不出大门能走遍全村各院,也有的要走相当长的一段暗道才通,甬道统用砖灰砌成,其意之一,备战备乱,团结抗敌,之二,便于邻里交往,尤其是适合婚丧大事及暴雨来临更有价值,从高处至低处修筑水道四条,每处宅院的布置都从长远着想,全村的水道有明有暗,有干有支,都从住宿、行路等全盘考虑,防涝免灾,贯穿于全村南北,可算是山区小北京。</div><div>  为了让后人祭祀祖先,同治四年(1865)建了祠堂,正北有砖窑一孔,上盖大楼三间,供奉赵氏先祖灵位,东西盖小房各三间,一为看守者居住,二为子孙读书之用,为了便于族人祀奉,在西门外建有关公庙、观音庙、龙王庙,尤以龙王庙造型独特,气势非凡,桥涵飞架,桥西镶有“永贞桥”三字石匾,南北连接,正北有龙王正殿,内有龙王塑像,壁画、大钟、大鼓、石碑四通,与正殿相呼应,南有戏台,台下有水井一口,西有戏班居住的砖窑四眼,东有马厩数间,西南有廊房两间,三庙之间都备有便门相通。张家塔村历来科甲蝉联,家无白丁,民风纯朴,清知县曾赠予张家塔村“文明之村”牌匾。</div> <h3>前几天一个偶然的机遇在《今日方山》看到《中国传统村落张家塔村》,很感兴趣,于是迫不及待的想去看看,2017年9月24下午5点有个机会,单车骑行出发!</h3> <h3>常听说个方山土或则,原来是叫土福子,你看刚进口子这就是地方</h3> <h3>沿途风景上坡路</h3> <h3>有点像九寨沟味道!</h3> <h3>啊呀,还得穿个土洞了!</h3> <h3>一路上加油前行,问了几次路,急怕走错路,终于看到了路标了!坐下来息息,正好旁边有个小卖部,由于走的着急,准备好的水没带上,只好卖瓶水,买包烟,问个路吧!人家说还有十来里路了!赶紧骑吧,冲啊!</h3> <h3>路况越来越不好,圪坨眼翘,还有拉煤的大车,又是生路,遇到三岔口还的问路,不敢放开骑,到了目的地就18点10分了!</h3> <h3>赶紧看看这风景,拍照拍照</h3> <h3>俯瞰村落</h3> <h3>骑行到张家塔的村顶山上!</h3> <h3>村里山顶上的苹果🍎</h3> <h3>周围都是黄土高原,一片丰收景象,</h3> <h3>夕阳西下!</h3> <h3>红彤彤的枣又香又脆</h3> <h3>看看这古民居,赵家老祖真厉害</h3> <h3>窑顶上还有岗楼</h3> <h3>这就是张家塔民俗馆</h3> <h3>这是个啥不懂?</h3> <h3>这个赵老伯的红薯真好啊,他说这个村里大部分人姓赵,只可惜破坏严重!呼吁国家加大保护力度!</h3> <h3>在这个村里,山上山下连骑带推,冠了一圈⭕️,眼看太阳落山了,着离八急,瞎拍了几张照片,水平不高,同志们不要见笑,有想去的我们下次一起去吧!我看比那个碛口的李家山民居强多了,可惜宣传,保护力度不够!方山的父母官们,努力啊,打造出来,和北武当山连起来发展旅游产业!是一条很不错的旅游景点!利国利民!</h3> <h3>这是今天的户外助手的轨迹图,只记录了半程,很可惜啊!下次不用这个户外助手软件了!张家塔村里山上下来是已是18:29分,亏的我的同行晋平同志提醒我,带了个手电。要不然很难返程,回到起点已经19:38分!感谢我的强光手电,感谢我的战友贺指导员!</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