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鸮:又叫大猫头鹰,是世界上最大的猫头鹰。一双明亮的橘黄色的眼睛,夜行性猛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温州水手

<h3>雕鸮栖息于山地森林、平原、荒野,栖息地的海拨高度可达4500米左右。白天多躲藏在密林中栖息,常缩颈闭目栖于树上,听觉敏锐,稍有声响立即睁眼,观察四周,如有危险立即飞走,飞行迅速而无声,通常贴着地面飞行。</h3> <h3>由于雕鸮在夜间活动,所以一般认为它不捕蛇,其实,当它发现蛇的时候,就会变得兴奋起来,眼睛发出炯炯的光芒,并且转圆圆的脸盘,然后瞄准蛇的头部从树上猛扑过去。</h3> <h3>雕鸮主要以各种鼠类为食,但食性很广,几乎包括所有能够捕捉到的动物,包括狐狸、豪猪、野猫类等难以对付的兽类和苍鹰、鹗、游隼等猛禽,其中大约兽类占55%、鸟类占33%、魚类占11%、两栖类和爬行类占1%。</h3> <h3>虽然雕鸮在食物链中排序很高的鸟,但它们有有天敌,金雕这样的大型猛禽是雕鸮的天敌,白腹隼雕也杀死过一只雕鸮,而在白天也总会被乌鸦与鸥类围攻。</h3> <h3>繁殖期随地区而不同,在东北地区为4一7月,而西南地区则从12月开始。此时雄鸟和雌鸟栖息在一起,在拂晓或黄昏时相互追逐嬉戏,并不时地发出相互招唤的鸣叫声,交尾之前先互相用嘴整理羽毛,雄鸟不断发出&quot;咕、咕咕咕、咕咕咕、咕&quot;的叫声,雌鸟则伴随着发出&quot;西、西西西、西西西、西&quot;的声音,反复5分钟左右。</h3> <h3>交尾后约一周左右,雌鸟就开始筑巢,通常营巢于树洞中,悬崖峭壁下面的凹处。</h3> <h3>每窝产卵2--5枚,以3枚较常见,卵白色,椭圆形,大小为55--58毫米x44--47毫米,重50--60克,由雌鸟承担孵化,约35天。</h3> <h3>分布范围;古北界、中东、印度次大陆。</h3> <h3>虽然分布广泛但普遍稀少,亚种:issuer sis 为中国东北及华北东部的留鸟,kiautschensis于华中、华东、华南及东南。tibetanus由华南、东南至西藏东部、云南西北部、四川西部、青海及甘肃南部tarimensis为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的留鸟,yenisseensis于阿尔泰山,auspicabilis在中国西北的天山,hemachalana为新疆西部和西藏西部的留鸟,在青海北部及内蒙古西部也有分布。</h3> <h3>雕鸮在我国有一定的数量、但在不断减少。</h3> <h3>濒危原因:1、人类猎捕和捡拾鸟卵。</h3> <h3>濒危原因:2、草原上投放鼠药,使之中毒。</h3> <h3>在中国《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鸟类》中被列为稀有种。</h3> <h3>《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被列为二级保护动物。</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