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碎念,无关紧要的那些年

给土豆搓背

<h3>  从小学五六年级开始,我就开始看小说,我这样说绝对没有自诩标榜的成份,更没有顶着群览博书这个头衔,让自己貌似过早就喝过脑白金一样,脑门上方都悬挂着智慧的光环。</h3><h3><br /></h3><h3> 因为我看的书,在老师家长眼里看来都被划归属于淫秽荼毒青少儿童的不良书籍,属于当年被打击和镇压的对象之一。高峰时期,我妈曾亲自手撕我的小说达几十本。我也曾因为将可以弯曲的台灯偷放在床被子里看小说,一个不小心睡着了,台灯短路把床都给烧着了,而惨被老妈吊打。</h3><h3><br /></h3><h3> 也许恰逢那个年代深受港台武侠电视剧的影响,满腔充满仗剑走天涯的侠义柔情,首先声明,我性别为女生,这丝毫不影响我对武侠小说的热爱。第一本武侠小说是从看金庸先生线装版的《射雕英雄传》开始的,然后是梁羽生、古龙,接着古龙先生去世后,依然有人挂着古龙大人著,却写着江湖恩怨带着香艳情节内容的假书,我无一没看过。</h3><h3><br /></h3><h3> 那时一脑门心思都是仗剑闯天涯,偶得武林秘籍,又恰逢骨骼清奇,天赋异禀,学习盖世武功、不废灰飞之力,从此江湖出道,为朋友两肋插刀…从此名流千古!当然,剧情中都是匍匐江湖争斗与儿女情长两条线交叉进行,因为武功高强,再加之儿女情长的哪部分总是符合那会少女还羞涩的幻想,情感没有如今那么直截了当,留了几分幽怨的纠缠。所以英雄和绝色且武功高强的女子之间的故事自古真情留不住,总是套路得人心。</h3><h3><br /></h3><h3> 这种思维导致我升到初中,智商还在小学原地踏步,学习能力为脑瘫,但医疗技术水平尚无法诊断,错过了绝佳的治疗时间。</h3><h3><br /></h3><h3> 初中,我自以为读懂了小说中的江湖,但我并不了解,其实有人的地方即都为江湖。虽然当时的学习成绩姑且算为中等,略微心虚。但学校这个江湖之地,无名小卒突成草莽英雄、黑马一类人,瞬间突出重围,也是常有的事。</h3><h3><br /></h3><h3> 在学校,我不是名震年级的江湖高手,而是一个低调到上厕所经过走廊,都需要两眼低垂,从不敢正视哪些违背校规在角落抽烟的人。但尽管如此,在各种考试中,我只想默默低调地当个中锋就好,殊不知,成了剧情一开头,因为打酱油经过连正面都还来不及示人,就被一刀砍倒的路人丙。我们班的班长、学习委员、就踏着我的尸体跃身而过,什么科代表、小组长之流的,居然也可以借我胸口当踏板越过我的成绩排名。杀得我等班上热衷于看武侠小说的一股流派片甲不留,伤亡惨重。</h3><h3><br /></h3><h3> 江湖太过残忍,相见于江湖不如相忘于江湖,于是我决定在小说世界里,由武侠转战到了言情准确地说,那时候武侠小说中的儿女情长已经满足不了我对情感的渴望。</h3><h3><br /></h3><h3> 那时候我的学习能力如下:数学的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函数、图形的证明在我脑子里是一团一团的毛线。英语的各种时态在我看来完全是变态,什么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现在完成时,过去进行时,过去将来时,过去完成时主动语态、被动语态宾语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天啊,简直让人抓狂,我是中国人,干嘛学鸟语?而转战到言情小说,唯一可以安慰的只有语文了。像文言文、现代文的阅读与理解,唐诗宋词等等,我都多多少少在言情小说里得到些启发。</h3><h3><br /></h3><h3> 现在想来,每个小孩智商和情商发展趋势大概都不是统一的。我就属于智商未发育,情商早已赶超同龄人的另类。从小学到初中,我的智商就没有长过,情商却得以大幅提升,这绝对源于我沉沁在小说世界的缘故。</h3><h3><br /></h3><h3> 虽然当时盛行琼瑶的书,但在我看来由于故事情节背景年代久远,情节讲究旧时代的伦理道德,骨子里又带着传统生死相依的爱情观与恶势力及旧社会、旧思想分庭抗礼的套路,在讴歌爱情的同时,又强调男人的权利,女人的义务,塑造的角色通常具有一切柔弱女子思想意识,特别能满足男性的大男子主义。因此我对琼瑶阿姨的作品不是太热衷。</h3><h3> &nbsp;</h3><h3> 但是,不得不佩服琼瑶阿姨的是,她的部部作品中都带有唐诗宋词绝美诗句。例如《一帘幽梦》取决于秦观的《八六子》"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烟锁重楼》取决于李清照的《凤凰台上忆吹箫》"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庭院深深》则是欧阳修《蝶恋花》中第一句:"庭院深深深几许";《几度夕阳红》则是取决于杨慎《临家仙》中的"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等等太多太多不胜枚举。就连琼瑶阿姨自己的笔名也取自《诗经》中"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确实意境美不胜收。</h3><h3><br /></h3><h3> 比起琼瑶的小说,我更钟爱看岑凯伦、亦舒、严沁、三毛之类的书,带着一丝现代气息和女权意识觉醒的模式有着自由、向往、内敛、流浪赋予的热情,印象中岑凯伦的《天鹅姑娘》大概是那个时候作为我等丑小鸭必看小说之一,不仅仅是小说,已经上升为励志书籍。</h3><h3> &nbsp;</h3><h3> 而到了初中后期,鸳鸯蝴蝶派言情小说的高产作家突然冒出一大批,例如席绢、张小娴、于晴、凌淑芬、左晴雯、古灵、艾东 各种穿越、古代、现代的总裁也开始有了霸道的、温柔的、腹黑的、狂傲的套路也有了校园的、职场的、豪门的、多情的、暖心的、受虐的但我却不能被这种风格的语言类的小说吸引,找不到共鸣,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却闹起了书荒。</h3><h3><br /></h3><h3> 印象中深刻的是,第一次看自传体小说,周励的《曼哈顿女人》,具体时间已经记不清了,这是人生观对我有极大影响的一个姐姐借给我看的,故事情节大约讲的是作者本人中如何通过自费留学出国之路,以及到了美国后又如何走上创业成功之路的。全书由《纽约商场风云》、《童年》、《少女的初恋》、《北大荒的小屋》、《留学美国》和《曼哈顿的中国女人》六个章节组成。</h3><h3> &nbsp;</h3><h3> 印象中《北大荒的小屋》这个章节写的是周励18岁奔赴北大荒后被成为医学专科学院的工农兵学员,在北大荒多年的经历里道出了大部分知青内心对生活的无望。文中讲到这些知青里除了心灵上的孤独感,还有身体上的寂寞感,其中讲述的一个故事情节至今让我印象深刻,由于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特殊的生活状态,而引发了一个女知青与当地的一个妇人发生苟合之事,后来周励把它作为一个案例提出来,包括她的论文也是因此而展开论述,什么是同性恋?这对于当时处于青春懵懂期时的我,也算第一次接触这个概念性的词语,也给予我了很大的心灵冲击。</h3><h3><br /></h3><h3> 后来中央电视台又出了一部电视连续剧《北京人在纽约》,每天的片尾曲都要反复唱一遍美国是天堂,又是地狱,让那段时间"出国热"的人们一阵热一阵冷,反反复复。但对于我这个年代的人倒是丝毫没有影响,因为身不在那个时代,是体悟不到那个年代的躁动与不安。总体来说《曼哈顿的中国女人》是励志型自传体小说,心灵上至少要有参加决定自己命运自由的启发。</h3><h3><br /></h3><h3> 从此,我就走向了漫漫的鸡汤之路,看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人性的优点》,开始学会讲大道理,并且反复用同学做实验。第一次用于自己的心灵鸡汤,源自于某次考试的时候,因为过于信任同桌,而抄袭同桌的答案,最终分数不甚理想,为安慰自己,我就暗暗地对自己说:"不要因为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这一试,效果还挺好,心理瞬间得以平衡和修复。</h3><h3><br /></h3><h3> 高中快毕业的时候,互联网的发展,兴起大量的网络文学作品。印象最为深刻的平台是"榕树下",造就了大批网络作家,宁财神、安妮宝贝、李寻欢、蔡俊、今何在、刑育森、韩寒、郭敬明文学通过网络这一快捷的载体变成了大众的文学。</h3><h3> &nbsp;</h3><h3> 那时候我还特别钟爱席慕容的诗,每一首都超级热爱、超级喜欢,如果说我写诗的话,一定会有她的影子,她的诗我曾经能背80%以上。当然那时候我也写些矫情的散文、诗歌、小说,我身边也不乏有曾经一起上网、吹牛、写些小心情,编点武侠小说、热爱文学的朋友,我写的东西很快被淹没,从此懒以提笔。但有朋友后来通过坚持却成为了真正名副其实的大家。而我依然普通妇女一名。</h3><h3><br /></h3><h3> 如今,我是到了应该有了阅历与常识的年龄,理所当然不因风评而看书,反而对名作家背后的故事有了八卦心态。这大概是妇女同志的通病吧?</h3><h3><br /></h3><h3> 比如有人说鲁迅的文章写得太好了,我立马就抛出鲁迅的刻薄与绝情,特别是绝情这一点,更是列举鲁迅对原配妻子朱安的态度, 朱安虽是鲁迅的老婆,但却有名无实,她为鲁迅活活空守了41年的寡。但我看来,鲁迅只是因为打着自由不受束缚的封建礼教,看不上矮小、瘦弱、长脸、高额、小脚,关键一点不漂亮的朱安。让一个女人活活守寡41年,这是何等残忍的暴力啊!</h3><h3><br /></h3><h3> 又例如,有人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多么经典啊!我会非常毒舌的说,有关顾诚、谢烨、和英儿之间的奇葩狗血剧情。以及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司马相如为卓文君所作的《凤求凰》,到头来还不是空话一堆,渣男一个?</h3><h3><br /></h3><h3> 而民国的渣男更是扎堆儿,风流的郭沫若、多情的徐志摩、暴躁的郁达夫,滥情的胡兰成,随便拉一个"大家"出来,不是心眼有问题,就是作风上有问题。</h3><h3><br /></h3><h3> 所以说,怎么总结呢?看了那么多年的小说,大多的书是围绕感情的,世间万物无外乎是一个"情"字,当然,我们所期待的爱和现实的爱终究还是有差距的。</h3><h3><br /></h3><h3> 若是问态度,我觉得人生在世须尽欢,莫叹青春已惘然,这样的态度还是应该有的。</h3><h3><br /></h3><h3> 也有人曾问我,如何让内心充满保持一颗信仰真爱的力量?如何才能做到不因身边人身边事而试图对此信仰发生偏移?我想说,无论是否受过感情的甜蜜与伤害,小说可以随便看,并且,你要去相信,世间真的有爱,说不定,等一等,唯一的幸福就是降临给你。</h3><h3><br /></h3><h3> 说真的,男人说爱你的时候,请一定要去相信他们是发自内心的,哪怕只是一瞬间、一秒钟的表达,你都要感激他那一刻的真心;同样,男人说不爱你的时候,请你也一定要去相信那是发自肺腑的,哪怕是一辈子、下辈子、下下辈子……男人爱过,就是过了。</h3><h3><br /></h3><h3> 总之,姑娘们,请一定要持有一颗相信真爱的心,小说里有的,生活里就真有,虽然我们都难以遇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