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配图】梦游塔林

寒山

<h3>塔林,对于我来说,就像一场梦境。</h3><h3><br></h3><h3>临行前,朋友们得知我即将启程前往爱沙尼亚旅行,他们都很好奇:“爱沙尼亚在哪里?它是一个国家吗?”位于欧洲东北部、波罗的海岸边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人们习惯称它们“波罗的海三国”。在波罗的语中,“爱沙尼亚”是“水边居住者”之意。爱沙尼亚拥有绵长而壮丽的海岸线,超过半数的国土至今仍然处于原始的自然状态,境内遍布茂密的森林沼泽、星罗棋布的岛屿湖泊、蜿蜒纵横的河流,它们亘古以来都按照自身的速度演变,极少有人为的干预。绝佳的自然生态系统使得爱沙尼亚成为“欧洲美丽的后花园”,其空气质量被世界卫生组织排名全球第一。首都塔林三面环水、景色俊秀,从13世纪开始逐渐发展为汉萨同盟的重要商埠,成为连接中、东欧与南、北欧的交通要冲,有“欧洲十字路口”之美誉。1989年摆脱苏联桎梏恢复独立后,爱沙尼亚的经济得到较快发展,特别是2004年加入欧盟以来,高速增长的经济和发达的资讯科技被称为“波罗的海之虎”。</h3><div><br></div><div>芬兰航空公司的螺旋桨飞机平稳降落在塔林伦纳特梅里机场。走下舷梯,我顿感神清气爽,好像长途飞行的劳顿瞬间消失,连呼吸也特别轻松愉悦。汽车在机场通往市区的高速路上行驶,窗外是宽广的平原和清新葱郁的森林,森林与森林之间有大片闲置的草地,一个个打包成圆柱状的金色麦垛漂浮于绿色海洋中,抒情地描绘出平和、静谧的田园风光;车行之处,路边矢车菊的蓝色浪漫一波又一波向我们袭来,连绵不绝;各种颜色的木制别墅零零星星掩映在橡树和白桦林中,如一颗颗五彩的珍珠洒落在这片安静幽美的土地上。</div><div><br></div><div>波罗的海蓝色的风温柔地吹拂着这片肥沃的黑土地,哺育出热爱自由与和平,性格敦厚善良又热情洋溢的子民。这里既有纯净的空气和多样的地貌,也有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浓郁民族风情之人文情怀……爱沙尼亚的无穷魅力吸引着全世界的游客来这里呼吸洗肺、度假旅行,首都塔林就座落于森林的环抱之中,森林就是家园。现在是周五的下午四点钟,按照常理,此时的首都地面交通自然是非常拥堵的,但我们一路都很畅通没有半点塞车现象,原来,塔林还是全球第一个当地居民全部免费享受公共交通的首都城市。在如此美好壮阔的大自然中,爱沙尼亚人世世代代热爱自然遵从自然,用尽各种举措极致地爱惜环境保护家园,使得爱沙尼亚成为波罗的海岸一颗璀璨的明珠。</div><div><br></div><div><br></div> <h3><br></h3><h3>塔林,如同一个装满童话故事的梦,一扇又一扇动人的窗户在我眼前一一打开。</h3><div><br></div><div>还没有进入市区,远远就看到遗世独立的奥圣拉夫教堂,那高耸入云的塔尖像一支锐利的笔,无言地书写着爱沙尼亚不凡的过往。它既刻画了那些血雨腥风反抗异族统治的峥嵘岁月,又记录了200万人手拉手绵延千里的“黑丝带之路”的澎湃激情;几百年来,它一直静默于波罗的海岸,将爱沙尼亚人民争取自由、对和平与安宁的憧憬站立成一种誓言:捍卫祖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这片多难的土地和土地上追求自由的人民将苦难与屈辱都融化在波罗的海里,迎来了独立和自由的曙光,奥圣拉夫教堂挺立出一个新的高度。</div><div><br></div> <h3><br></h3><h3>维鲁门,这座无形的大门,像结界一样将塔林城区一分为二。站在“门口”,身后是时尚的现代化新城区,一步跨过维鲁门,仿佛永远向前的时间长河突然倒流,我们穿越了塔林几百年的光阴,瞬间来到中世纪的北欧小镇。石柱铺设的路面狭小曲折,街道两边矗立着中世纪模样的建筑,道路蜿蜒交错如同迷宫一般。全长1900米的斑驳城墙,与维鲁门塔楼相似的26座红伞状的防御塔楼,它们和波罗的海森林共同生长了几百年,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欣赏,都是这座北欧唯一保存完整的中世纪老城之精华所在;不仅是独具地方特色的靓丽风景线,在过去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它们更像铁桶一样将塔林牢牢地保护其内。数百年历史间,爱沙尼亚曾先后被丹麦、瑞典、沙俄、德国、苏联统治过,塔林更是饱受战火摧残,尤其是二战后期,苏联红军报复性地对这里密集轰炸,没有被夷为平地是个奇迹,这与它完整严密的防御系统无不相关。</h3> <h3><br></h3><h3>波罗的海的风悄无声息把东方擦亮,轻轻来到窗前将我敲醒。早安!塔林。清晨第一班有轨电车满载着塔林的记忆,从岁月深处缓缓驶来,将那些古老的故事,悲与痛、情与爱带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这黎明时分移动的光影穿越了千年的时空,带我来到童话的故乡。呼吸着清新得出奇的空气,我站在观景平台上静静感受此时的纯净与安祥。近处,透过清亮的树枝,塔楼的红色圆形尖顶、各种风格的教堂高昂的塔尖和鳞次栉比的红色屋顶都泛着一层朦朦胧胧的橙色光亮,“塔林”果然名副其实;远处,是波罗的海的碧波与森林的梦幻以及乡土的朴实和宁静。太阳撕破厚厚的灰黑色云层,将温暖的光辉洒向大地,照亮了Pikk&nbsp; Hermann高塔上空迎风招展的蓝黑白三色旗帜,塔林笼罩在如诗如画的童话梦中,呈现出盎然的生机与活力。</h3><div><br></div><div>街头巷尾飘散着新鲜出炉的面包的芳香,沐浴着初秋微凉的海风,早起的居民们陆陆续续走出家门,穿过市政厅广场开始新一天的工作和生活。广场上起起落落的鸟儿滑过一片广阔,片片羽毛都闪耀出自由的光芒。</div> <h3><br></h3><h3>市政厅广场,欧洲最古老的广场和露天市集之一,1997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目录。广场四周散布有许多著名建筑物,中世纪塔林之灵魂的市政厅是北欧唯一现存的哥特式市政厅;从1422年营业至今的老药房是全欧洲最古老且持续营业时间最久的药房。数百年间,不论是沙俄皇室还是国会议员都曾在此购买过风干的青蛙腿、虫皮或黑猫血等爱沙尼亚传统药物。老药房在几百年的时光里见证了塔林太多的故事,如今,历久弥新的它,自己也生长成一个传奇故事,深深扎根于爱沙尼亚森林里,与塔林血肉相连。</h3><div><br></div><div>旅行,就是一次不同于日常的独特体验;旅行,就是空间与时间的转换,身体与灵魂的召唤;旅行,就是入戏,把习惯已久的思维清空归零,将自己置放于此时此景里全身心地融入其中。闻名于世的Maiasmokk&nbsp; coffee就在老药房对面,它从十九世纪中叶起出售Kalev家的手工杏仁糖。橱窗里那么多精致的小人偶、小动物聚集一起,宛若波罗的海森林里正在举行盛大的Party,不仅吸引住小孩儿的眼球,连大人也爱不拾手。呆萌的造型、甜蜜的香气和无敌的味道陶醉了全世界慕名而来的人。本着手工制糖的原则,这里出售的所有杏仁糖,外观都是由绘画师一点一点绘制而成-------两百多年皆是如此。今天我们来这里学习绘制手工杏仁糖。杏仁糖的制作有三道工序:首先将杏仁、白砂糖碾碎混合加入秘制的糖浆做成糖糕;其次用模具将糖糕压制成不同的造型;最后由绘画师为糖糕涂色穿上外衣。三道工序中最关键的步骤就是绘画,它直接影响着糖果的外观。我们每个人分别得到一个已经压制成型的纯色坯料,要想让自己手中的小动物惟妙惟肖呼之欲出,除了考验我们的绘画水平,还要考验我们的审美情趣、想象力和耐心。绘糖的工具像画油彩那样,毛笔、调色盘、颜料一样不少,不过,这里的颜料全部取材于有颜色的动物和植物,如胡萝卜、西红柿、墨鱼等都是纯天然的,尽可放心吃。</div><div><br></div><div>这颗神奇的杏仁糖,圆了我们儿时梦想的极致甜蜜,也体验到了爱沙尼亚人百年如一日的工匠精神和追求自由、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景。这份单调又枯燥的工作融入了爱沙尼亚人浓浓的爱心和执着的信念才得以传承到今天。每一颗杏仁糖,都是绘画师内心的独白,我从这颗小小的杏仁糖里看到了爱沙尼亚人安静的灵魂。</div> <h3><br></h3><h3>中世纪是一个遥想,我曾无数次在梦中描摹过中世纪的模样。临行前,我们的晚餐特意安排在Olde&nbsp; Hansa餐厅,这家人气颇高的餐厅在市政厅广场一幢具有500多百年历史的老建筑内大隐于市。走进餐厅顿觉黑暗,仿佛进入了中世纪的时光隧道,过了好一阵才适应过来,定神回顾四周,一下就被这里的氛围迷住了。粗糙裸露的砖石墙壁、拱形穹顶、笨拙的原木桌椅和狭小的窗户,幽暗的地窖式装修营造出返璞归真的用餐环境。若不是身着现代服饰高朋满座的食客,简直让人怀疑它几百年来就一直这么与世隔绝,因沉沦于中世纪的岁月停滞不前而怡然自乐,“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餐厅从墙面装修装饰、服务人员着装和家俱到各种各样的摆件、菜单、器皿都是满满的复古风,并将传统运用到了极致,营业20多年来始终拒绝使用电灯,一直沿用中世纪的蜡烛,他们还用最传统的方法制作蜂蜜、肉桂等各种口味的啤酒,用爱沙尼亚最古老的方法制作黑白面包以及各种中世纪菜肴,无论餐桌餐具还是酒具都是最粗陋的木器、陶器和铜器。烛火幽幽,将一切笼罩在久远神秘的氛围中,穿越过幽暗的烛火,我对中世纪童话故事的幻想在前所未有的用餐体验和舌尖的幸福感中实现。</h3><div><br></div><div>依依不舍离开了餐厅,嘴里回味着黑面包的缠绵。圣母玛丽亚教堂祈祷的钟声响彻老城上空,夜色渐浓了。光影曼动,人影憧憧,塔林的沧海桑田在残垣断壁上流淌,欧洲古老的灵魂在老城各个角落游荡。漫无目的地走在深夜的老城,从今生走到前世,仿佛一场千年不醒的梦,穿越了几百年的足印,那些美丽而忧伤的永恒故事毫无防备地涌上心头,如同怀旧电影里的经典画面,只是不知道,长腿街头的拐角处,有没有他在昏黄的路灯下等待……</div><div><br></div><div>一个人。一座城。一场梦。</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