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滇池,位于昆明市,湖面海拔1886米,面积330平方千米,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有高原明珠之称。</p><p class="ql-block">滇池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蓄洪水、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湿地也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是众多野生动植物赖以生存、繁衍的栖息地,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生态系统,是众多动、植物的庇护所,特别是水禽的栖息地,是地球物种的重要基因库。40年前,昆明整整一代人的围海造田,怀着美好的心愿,却让城市与自然间的过渡带湿地几乎完全消失。上世纪90年代后期,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到滇池湿地的重要性。2000年以后,从政府到民间都开始行动起来,努力去找回"昆明的肾"。2005年,昆明市编制完成《滇池湖滨生态湿地建设详细规划》;"十五"期间,滇池治理取得一定成效,修复了约60亩湖内天然湿地;"十一五"开始,湿地修复开始进入加速时代。作为滇池生态修复的重要内容,"十一五"期间主要是在滇池草海实施生态修复,在滇池外海环湖公路以内开展"三退三还"及环湖湿地建设,在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区域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整治。至"十一五"末,退鱼塘4230亩,退田11030亩,建成湿地16350亩。(摘自百度百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历史桥梁》 80×120cm 2020年</p> <p class="ql-block">每次出去写生都是一次修行,无论身心。你必须要有体能应对一整天的绘画,期间可能大风也可能下雨,还可能烈日曝晒。还要有足够的脑细胞来运转画面构成、色彩,胸有成竹地应对千变万化的光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滇池湿地是我最愿意去写生的地方之一,不仅仅因为美,还因为那里藏有几辈昆明人的情怀。而这种情怀是我最愿意去用画笔去捕捉的东西。</p> <p class="ql-block">《海口南河十孔桥》65×88cm 2020年</p> <p class="ql-block">《涌金时光》80×120cm 2020年</p> <p class="ql-block">写生现场</p> <p class="ql-block">《微曦》65×88cm 2020年</p> <p class="ql-block">《红色桥梁》80×100cm 2020年</p> <p class="ql-block">《快写十孔桥》 40×40cm 2020年 私人收藏</p> <p>《寒塘见秋》之一 60×80cm 2018年</p> <p class="ql-block">《寒塘见秋》之三 60×160cm 2019年 自藏</p> <h3>局部</h3> <h3>局部</h3> <h3>《 构成 》40×60cm 2019年</h3> <p class="ql-block">《晚晴》 50×60cm 2019年</p> <p class="ql-block">《滇池东岸的圣维克多山之一》50×60cm 2019年</p> <p class="ql-block">《滇池东岸的圣维克多山之二》50×60cm 2019年</p> <h3>《柳塘》(写生)40×40cm</h3> <p>《惠风和畅》之一 80×100cm 2018年</p> <h3>《惠风和畅》之二 100×120cm 2019年</h3> <p class="ql-block">《第四十四道门》80×100cm 2018年</p><p class="ql-block">滇池边有一间用很多门板做成的房子,处于逆光中,感觉很当代。思考了几天后终于鼓起勇气画了这件作品。寓意为通往光明之门。</p> <h3>《风和景明》88×130cm 2018年</h3><h3>看见这个景色的时候,岳阳楼记里的那些句子就冒出来了,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h3> <p>《风和景明》之二 (私人收藏)65×88cm 2019年</p> <h3>《水杉连》(私人收藏)60×50cm</h3> <h3>《码头》65×88cm 2018年</h3> <p class="ql-block">《远方》80×80cm 2018年 </p><p class="ql-block">河道隐藏到芦苇从里,形成一个想要去远方的构成。</p> <h3>《柳拂秋塘》60×80cm 2018年</h3> <h3>《天干物燥》80×80cm 2018年</h3> <h3>《天干物燥》之二 60×80cm 2019年</h3> <p>《薄雾》(私人收藏)60×80cm 2018年 </p> <p class="ql-block">晒网</p> <h3>隐身的画作</h3> <h3>《杨柳风声》60×80cm 2018年</h3> <h3>《冬晨暖阳》 80x80cm 2017年</h3> <h3>清晨的空气虽然有点点冷,但天清气朗。</h3> <h3>《宁静的河湾》 88x65cm 2017年</h3> <h3>暮云暧曃,光的罅隙像指路灯指向远方。我想那光的深处,可有风吗?</h3> <h3>《冬日的骀荡》 80x 80 c m</h3> <h3>《晒衣》 65x88cm</h3> <p class="ql-block">《行舟与弃舟》 60x80cm </p><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限色训练,没有蓝色和绿色却画出蓝和绿的感觉。</p> <h3>滇池边不远处的安江村国立艺专旧址。</h3><h3>1939年艺术大家潘天寿、常书鸿、吴茀之、张振铎、关良先生们曾在此教学;学生吴冠中、赵无极、朱德群、董希文等在此求学。</h3><h3>云南的黄继龄、刘傅辉等老一辈画家都是从安江村走出来的。安江村为我们云南播下了艺术的种子,是云南现代美术史上最为浓重的一笔。</h3> <p class="ql-block">《国立艺专旧址》80×80cm 东成美术馆藏</p> <h3>《国立艺专老教室》60×80cm</h3> <h3>《国立艺专旧址——玉皇阁》80×60cm</h3> <p class="ql-block">《国立艺专旧址》50×60cm</p><p class="ql-block">这是在一张在老画上二次创作的画,当我一年后再看到的画面出现了一些皴裂,是一个技术问题却恰好体现了一种年代感,是一种偶然合成的喜欢。</p> <h3>《守护》(私人收藏)60x80cm</h3> <h3>《船》50x60cm</h3> <h3>《海风》 80x60cm</h3> <p>《收网》(私人收藏)50x60cm</p> <p>《下午五点》40x60cm</p> <h3>太阳落山了,该收工吃饭啦。</h3> <p class="ql-block">《冬晨氤氲》 40x40cm 私人收藏</p> <h3>《寒林图》 60x50cm</h3> <h3>《复苏》60x80cm</h3> <h3>《立春》 50x60cm</h3> <h3>水杉的颜色很沉着、很漂亮。</h3> <h3>《水杉》 40x40cm</h3> <h3>《湿地里》 40x40cm</h3> <h3>湿地里藏着的各种小动物发出的声响可以谱成一首新曲。</h3> <h3>《渔村》(私人收藏) 40x40cm</h3> <h3>《休息的船》 (私人收藏)50x60cm</h3> <h3>滇池落日。</h3> <h3>《傍晚六点》 50x60cm</h3><h3>傍晚时分花了半小时画了上面这张《傍晚六点》感觉很舒畅。</h3> <p class="ql-block">《村口》 88x65cm</p><p class="ql-block">滇池边的一个老村</p> <p>《三月——青花菜》 70x50cm</p> <h3>《山箐箐》 88x65cm</h3><h3>别看风景美,画架下面可是几十米深的悬崖!</h3> <h3>《弥陀村的上午》 100x80cm</h3> <h3>《弥陀村的下午》 60x50cm</h3> <h3>《垃圾山上种豆荚》 100x120cm</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