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当我冲上4700米,川西四姑娘山垭口的时候,脑袋一片空白,全身无力,连用洪荒之力的力气都没了,但在一刹那,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我能在有生之年,实现这种可望不可及的梦想,此生无憾。</h3> <h3>这次行动也许是我这一生中,最震撼的一次举动,所以我一定要把它记录下来,但我不想只是流水账一样介绍景区的美景,我想另劈溪径,多写一些个人感受,便于作为永久的纪念,也便于给想去的朋友一些借鉴。</h3> <h3>大约在7月份的时候,在908群看到一个公告,说9月15日要去四姑娘山穿越,这要在以前看一下就算了,不知道为什么这一次特别在意,好象有一种特别的冲动,特别的力量,让我认真地去研究攻略,我知道这种行动不是靠自信能完成的,必须有长期的户外锻炼的积累,以及勇敢的精神和良好的心态,以及良好的承受力,缺一不可,衡量再三我决定报名了。</h3> <h3>2017年9月15日,我们福州队的6位成员,坐动车抵达成都,16日再从成都转车到达四姑娘山的日隆镇。</h3> <h3>汽车经过巴郎山时,山上迷雾重重,仿若仙境。</h3> <h3>真是人品好,早上从成都出发时,还一路下雨,天空阴沉沉的,没想到中午到达四姑娘山日隆镇时,却阳光明媚,碧空如洗,让人心旷神怡。</h3> <h3>我们就住在日隆镇有名的三嫂饭店。</h3> <h3>全国各地的户外人员,到这里都喜欢住在三嫂饭店,所以店里挂满了各个团队的队旗。</h3> <h3>这次四姑娘山穿越的团队十六人,领队三人,其中福州队占6人,其他来自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广西、广东等,中午人员集结完毕。</h3> <h3>这三位就是我们这次的领队阿拉(中)、涛涛(右)、国庆(左),午饭后,领队阿拉给我们讲了这次穿越的时间安排和注意事项,1、16日下午到四姑娘山的双桥沟,进行热身,适应高原环境。2、17日徒步穿越长坪沟到木螺子过夜,18日从木螺子徒步穿越到叉子沟过夜。19日早上三点开始翻越叉子沟垭口(4700米)到毕棚沟。3、从今天起尽量不要洗澡,大家要做好三天不洗澡的准备。4、在高原上尽量不要大声说话,走路尽量要慢,呼吸要均匀。</h3> <h3>下午除部分人以外,大部分的人都来到双桥沟。</h3> <h3>日隆镇到双桥沟约7公里,到了沟口买了票,直接开到最高处,约26公里,然后慢慢的玩下来,碰到好的景色,就驻足拍照。</h3> <h3>这就是传说的种在水中的树,也是一个奇观。</h3> <h3>回到沟口时,我们福州队的六个队员合影拍照留念。</h3> <h3>晚饭由三嫂亲自下厨,给我们煮了好几道当地的饭菜,虽然没放辣椒,但盐放了太多,太咸了,我们吃的都不怎么习惯,不过当地菜的特点就是辣和咸,他们这样煮已经是很照顾我们了。晚饭后,我们到镇上走走,经过中午的兄弟饭店时,又进去吃了牦牛火锅,品尝当地的风味,因为明天起,我们就吃不到好吃的了。</h3> <h3>17日早上九点离开三嫂饭店,正式开始三天的徒步穿越。</h3> <h3>右边这位就是这次的领队阿拉,是位藏族小伙子,很帅气。</h3> <h3>到了长坪沟门口,买了门票,并签定了合同,然后坐景观车进去。</h3> <h3>景观车到了喇叭寺门口,我们停下来拍了张合影,徒步正式开始。在这里如果天气好的话,可以看到四姑娘山的四个主峰。</h3> <h3>我们很轻松地从栈道上走了约7公里。</h3> <h3>这两位是浙江和广东的队员,有的队员因走的太快,没有拍到他们的足迹,也是一个遗憾。</h3> <h3>纵然在高原上行走,我也忘不了装B摆酷,这就是我“雪山之疯”。</h3> <h3>和我拍照合影的这位是另一个领队涛涛,幽默风趣,一路调侃,一路装逼,鼓动能力很强,给我们强大的精神力量。</h3> <h3>走完木栈道,就进入了原始森林,路就不那么好走了,时而淌过湿地,时而登上山坡,时而蹚过溪流,时而走过独木桥,不过这些对于我们户外队员来说都是小菜一碟。</h3> <h3>中午时分,走到一个简易小木屋前,看到先来的队员己经开始开饭了,我们找了一个地方,赶紧把自带的食物拿出来吃。今天我带的是自热米饭,感情是难吃死了,又重又难带又难吃,后来知道这里有卖快食面、饮料还有烤牛肉串,我后悔死了,都怪我攻略没看清楚,不然也不要带这么多东西了,不过既然带了就好好吃吧,后来也买了几串烤牛肉,好吃极了。</h3> <h3>吃完就继续上路了,一路上看到很多不知名的野花、野磨菇、野果,好美好可爱,我总忘不了把它拍下来。</h3> <h3>今天本来可以走的很轻松的,后来看到前面的队员走的很快,我也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脚步,这样到达营地时有点精疲力尽,腿脚发软,在高原上行走真的不能太快,知道问题所在,我们决定明天一定按即定时间走。</h3> <h3>我们2点多就到达木螺子营地了,比既定的时间快了一个多小时。</h3> <h3>木螺子营地,是一个很美高山草原,四周群山环抱,一条溪流蜿蜒从草原中间穿过,草原上牦牛成群,构成一幅优美的画卷。</h3> <h3>我们这些B哥B姐顾不了长途拨涉疲惫,立即装逼摆酷起来,开心总在装逼中。</h3> <h3>很荣幸的是晚上我们就露营在四姑娘山最高峰,么妹峰(6230m)主峰的下面,抬头便可望见主峰,更荣幸的是今天一来这里就拍到了么妹峰主峰的真容,据说这里是风云变幻莫测,主峰常被云雾遮住,许多登山者到这里只能拍到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画面,再一次说明人品好的人,上天都会感动。</h3> <h3>说起来也是天意,也是机缘巧合,记得十几年前刚开始玩QQ的时候,我居然给自已起了一个网名“雪山之风”,那时根本没有想到十几年后的今天我会住在雪山上,甚至连想都不敢想。其实当时我只是觉得,雪山是洁白的,雪山的风是圣洁的,是清爽的,当雪山安静的时候,雪山的风静如处女,和风轻拂,让人觉得和蔼亲切,当雪山暴怒的时候,雪山的风,也能飞沙走石,卷起狂风暴雨,让人感到震撼。当时真正的寓意是我们做人也要象雪山的风一样,在工作时,要精精业业,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件事,在困难面前,也要象雪山的风一样,迎难而上,其实我是在追求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h3> <h3>在美丽的雪山下,我情不自尽地练了起来。</h3> <h3>安排就绪,饭也煮好了,于是我们就站着吃起晚饭,虽然简易我们却乐在其中,这可能就是我们登山者的最高境界。</h3> <h3>说起来,人的心态很重要是没错的,刚吃完饭就下起了大雨,在大雨中两个人要住在帐篷里,估计是很难睡的,再加上帐篷都搭好了,按常理,人们是可以抱怨的,但我没有,我觉得老天已经是在照顾我们了,假如是白天一直下雨,我们可就残了,现在饭都吃好了才下雨,就知足吧,本来这个时候就是四姑娘山的雨季,所以我丝毫不敢抱怨老天。不过考虑到后面两天还有艰巨的任务,我还是临时决定搬到小木屋住。</h3> <h3>伴着一夜的落雨声,我似睡非睡地熬到天亮,走出小木屋,到草原上一看,惊呆了,一幅美妙的画卷呈现在我的眼前,晨曦中,俩只小白马,静静的在草地上吃草,不远处一群牦牛在慢悠悠的低头吃草,一条白云象玉带一样环绕在山腰,静谧的山峰在晨雾中探出笑脸,一条小溪在静静的流淌着,圣洁的雪山之水,带着我的情感流向远方……</h3> <h3>我走到前面的小溪边,用晶莹剔透的雪山之水,洗去几天的疲劳,雪山的水寒冷刺骨,但我感到那么亲切,那么温暖,洗完脸真是神清气爽,它让我更加精神饱满地踏上新的征程。</h3> <h3>早饭后,开始了新的一天的征程,回头望望么妹峰雪山,是那么依恋,那么深情,好象千年的情结,瞬间化作一种深深的思念,再见了我的雪山,再见了我的神山!</h3> <h3>海拨在不断的爬升,道路也越来越崎驱难走,但风景也越来越美,正应了古人的一句话,“世上的美景都在险以远的地方”,假如你不走出家门,不来一次远行,不付出辛苦,你永远不会看到如此盛景,你永远也没有这种震撼心灵的体会和感受。</h3> <h3>今天我们总结了昨天的经验教训,不急不赶地走着,碰到美景依旧装B无限,一路笑声不断,精彩纷呈。我们的领队阿拉在总结的时候,把今天行程队伍分成三个小组,第一组在阿拉的带领下急行军为“先锋探险小分队”,我们福州队的这一组,在领队涛涛B哥的带领下,一路装逼不急不赶为“装逼小分队”,另外剩下的由领队国庆带领下为“休闲小分队”,我觉得这种总结还是蛮有情趣的。</h3> <h3>前面遇见一个水潭,摄影师们充分发挥拍照水平,在平静的水面上,蓝天白云,雪山,和我们伟岸的身躯,倒映水面,相映成趣。</h3> <h3>雪山阿,雪山!我深情地呼呼你,我要为你呐喊,我要为你欢呼。</h3> <h3>这是装逼小分队全体成员。</h3> <h3>满山遍野的红山果,红红的好漂亮,但不知道叫什么,据说有毒,我们只敢拍拍它。</h3> <h3>看,这位先生,一手托起一位小仙女,美滋滋的,不亦乐呼。</h3> <h3>看!这位朋友更神,象孙悟空一样,拨出一根毫毛,吹一口仙气,立即化作一位仙风道骨的仙人。这种错位拍照法,用得如此出神入化,真的令人拍案叫绝</h3> <h3>这种野花也是第一次见过。</h3> <h3>象这种过独木桥的惊险场面,我们都会化险为夷。</h3> <h3>今天的路明显比昨天难走,但有昨天的经验和适应,今天走的相对轻松,我们按预定时间到达卡子口营地。到了营地,藏族兄弟己经在准备饭菜了,今天没有小木屋了,饭菜放在地上煮,如果下雨就连饭都没得吃。</h3> <h3>大家一到营地就搭起帐篷,怕下雨包都没地方放,搭好帐篷马上吃饭,果真饭一吃就下起大雨了,今天没有退路了,雨再大两个人都得在帐篷里过。</h3> <h3>考虑到明天任务艰巨,吃完饭就先躺下睡觉,能睡多少是多少,可是滴答的雨声和时间那么早,怎么也睡不着。可能是雨太大了,雨水从帐篷里渗透进来,包、衣服都湿了,放在头边的手机差点都泡水了,还好发现的早,想着二点半吃饭,三点出发,时间还那么久,真想多睡一会儿,可是根本没法睡了,雨越来越大,水越渗越多,只好坐起来,把包和衣服放在防潮垫上,到了三点雨还不停,一直到四点雨才小点,从十点到四点大约坐了六小时,所以说这个时候就是考验心态和忍受力的时候。在漆黑的雨夜,整整六小时孤独地坐在帐篷里,这需要多大的忍受力啊!可我还是有办法,起先我一直在心里,默唱着以前学过的歌一首接一首,一直到一点,我把包里带来的零食拿出来吃,先填饱肚子,我知道明天任务相当繁重,消耗肯定很大,等下起来,最多喝一碗稀饭。所以,先把零食吃饱,再喝一碗稀饭就够了。</h3> <h3>到凌晨三点雨还未停,领队为了安全,下令继续等待,一直到四点多雨才变小,大家赶紧起来,其实大家包早己整理好了,吃了稀饭就马上出发,此时大约4点半,天黑的一踏糊涂,伸手不见五指,不过我们都有准备头灯、手电筒。一开始就感觉是在登顶,感觉很陡,几乎是沿着Z字型的陡坡上爬,走了一小段小路后,路旁增加了一个护栏,其实很简单,就是钢管埋在土里,上面连着一根钢丝,这样可以一手抓住钢丝,一手拄着登山杖,往上爬,领队一直强调,大家停下来休息的时候,尽量不要靠在钢管上,可见这钢管不牢固,并且下面十分险峻,到了第二天才知道这是真的,之所以安排天黑登顶,就是前面这段路太险了,如果大家看到这么险峻,可能有人就不敢走了。反正天黑也看不见,我只好紧跟前面的步伐,一步一步地往上摞,。</h3> <h3>没走多远,有人就感到难受了,确实在高原上攀爬不是件容易的事,我们今天的位置是要从3900爬到4700,缺氧很厉害,头感到很怅,稍微走快一点,气就喘不过来,胸闷的很厉害,领队涛涛,一直强调,大家要走碎步,要调整气息,不要走大步,今天前面的领队也很好,也走的很慢,一会儿都会停下来等后面的队员,即使这样队伍还是拉了很长,后面的队员说,抬头往上看好象星星闪烁,却原来是前面队员的头灯。我今天的状态感觉不错,特别是前半段,一直走在队伍的前面,我一直遵循着一个原则,走慢不赶,别人要超越我让步,走碎步,深呼吸,不断调整气息,前面队员一停下来休息,我也跟着休息,这样一直走到天亮,回头一看,身后的雪山依稀可见。</h3> <h3>天渐渐的亮了,朦胧中看到雪山露出的笑脸,这个季节的雪山雪不多,到下个月,这里会覆盖着厚厚的积雪,包括我的脚下,队员们都感到有点遗憾,要是下雪多好啊!因为我们很多都是南方人,都没见过下雪,可是要真下雪会增加更多困难,包括天气会异常的冷,脚下会很滑,领队说,当积雪到一定程度,这条线路是要关闭的。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都是矛盾的,为了安全,我觉的,我们的选择是正确。</h3> <h3>我们不知不觉地翻了好几道梁,现在渐渐地看清了脚下的路却原来根本不是路,坑坑洼洼的,路上堆满了杂石,我们在黑暗中就这样走上来的,看看都后怕。但是我们没有选择没有退路,路是自己选的,即然选定了你就要勇往直前。</h3> <h3>前面的领队在等我们,在收拢队伍,我趁机和他们拍个照留作纪念,这几天一路上最会装逼的可能就是我了,一路上拍了很多照,又歌声不断,亨亨呀呀,充满活力和激情,我觉得我们出来玩,玩的就是激情,虽然年纪大了,更要充满激情。按我个人判断,可能整个队伍中我是年龄最大的,但我不能让他们看出我是最老的,所以我一直都保持着最佳状态。</h3> <h3>队伍继续前进,山上雾很大,也很冷,山道上看到许多冰凌,到后半段,呼吸越来越困难,几乎走两步都要停下来调整一下呼吸,我以为自己特别差劲,但看看其他人,好象也差不多,心里还踏实一点,这个时候我感到头有点发怅,手脚发软,好象力气都使不出来,我心里一直跟自己鼓劲,要勇敢、要坚持,不能当孬种,是男人,就是爬也要爬上去。</h3> <h3>这次登山的队伍中,还有四个女士,我觉得她们才是好样的,一路走来,从没叫苦,总是乐呵呵的,我由衷的佩服。</h3> <h3>回头望望同伴们,他们都在艰难往上爬,特别是福州的领队龙翔,一路上都在边走边为同伴们拍照,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记忆!</h3> <h3>给我印象最深的要算最后一百米冲刺,脑袋一片空白,腿脚发软,呼吸困难,那种困难是难以想象的,只有自己去感受才会体会的到。</h3> <h3>终于冲上了垭口,四姑娘山的垭口,4700米海拨高度的垭口,一种难以言表的自豪感,一种从来没有过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几年的准备不就为了这一刻吗?也许在强者眼里这不算什么,但在我眼里我觉的是我人生的一次实破,是一次挑战,我胜利了,我永远铭记这一刻,2017年9月19日8点19分44秒,这一刻!这一刻!这一刻!</h3> <h3>垭口上雾很大,风很大,又很冷,几乎是飞沙走石,为了保持体温,领队下令赶紧下撤,我们不敢逗留,拍个照,就纷纷下撤。</h3> <h3>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这句话是千真万确的,下山路,几乎是走在没有路的路上,在一片乱石堆中寻找是乎有人走过的路,山坡很陡,堆满乱石,稍不注意就会滚下去,今天我用的是双拐,这是我登山以来,首次用双拐,我发现这个时候双拐还真的好用,我每一步都小心奕奕的,虽然路难走,但走的还顺利。</h3> <h3>又到一个垭口,这里可以看到云海,好美好兴奋。</h3> <h3>走到一半突然下起大雨,又增加了下山的难度,我们赶紧穿上雨衣,继续下撤。</h3> <h3>走到这里可以看到对面的冰川。</h3> <h3>到这里可以看到毕棚沟了,到了山脚,我们还要穿过一片原始森林,穿过毕棚沟的红石滩,再走一段机耕道,到达景区。</h3> <h3>12点30终于到过毕棚沟景区月亮湾接待站。</h3> <h3>到了毕棚沟景区门口,我们全体登山穿越队员一起合影留念,表示翻越四姑娘山圆满成功!</h3> <h3>在这三天里,我感触很多,我觉的一次成功的穿越,光靠勇敢和自信是不够,还要靠平时体能的积累,高反不高反另外再说,起码你要有体力爬上去,你不能掉队,你不能拖累大家。你要有良好的心态,不管遇到什么情况,你都要觉的这很正常,你不能报怨,你只能去适应它,去改变它。你还要有很强的忍受力,就象第二个晚上在叉子口露营,天下着大雨,帐篷又渗水,一整个晚上坐着没睡,你要耐的住,你不能着急上火,这就是忍受力。还有就是在战略上重视敌人,在战术上藐视敌人,这次来之前,我很认真地研究攻略,也看了一些游记,学习别人的长处,也对四姑娘山有所了解,对突发事件心里要有思想准备,在装备上这次重点是买了一双哥仑比亚牌的好鞋,防滑、防震、防水,还买了雪套,以防下雪,还买了一件羽绒服,预防天气突变。在战术上,藐视敌人,我做到一路开开心心的有说有笑的,放松自已,一路装B拍照,一路唱歌,制造活跃气氛,不把高原当高原,就好象我们平时登山一样,不给自己心里压力,就象来之前有人建议我吃红景天,我没吃,结果放松自己就没什么高反了。</h3> <h3>由于文学功底比较差,越想把这篇游记写好,越写不好,不过,我所写的一切都是真实的,都是由感而发的,我之所以很认真地写这篇游记,一方面是想记录这次成功翻越雪山,给自己做个纪念留下永恒的回忆,另一方面,也想给想去的朋友做一些借鉴,当然假如我的文章对您有所帮助,那是我的荣幸,假如您看了我的文章觉的是浪费时间,只好报歉了,祝朋友们开心、健康、快乐!</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