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封的老照片~我的父母我的家

鱼儿(俞小莹)

<h1><b>时间都去哪儿了<br /></b><b>在沉睡的老照片里<br /></b><b>岁月无痕<br /></b><b>照片有迹<br /></b><b>翻开家中陈旧的相册<br /></b><b>那张张发黄的老照片<br /></b><b>承载着岁月的痕迹<br /></b><b>叙述着家庭的往昔<br /></b><b>打开了尘封的记忆⋯</b></h1> <h1>岁月如河,缓缓流淌。2006年,爸爸走了,2017年,妈妈也离我们而去。身为子女的我们也都人到中年。每当想到这些,心里总是酸酸的。一方面感叹岁月的无情,另一方面感到应做个专辑寄托哀思。把家里老照片整理出来,用扫描仪扫描了一些,回忆起爸妈的过去和全家的点点滴滴…… </h1> <h1>爸爸1922年4月出生于江苏省宝山县一个小资产阶级家庭,1928年进入宝山县立城中初小读书,1934年高小毕业后,因家庭经济困难辍学,进厂当学徒,受到欺压和剥削,萌发了初步的反抗意识。抗日战争爆发后流浪逃难到上海,被国际九六收容所收留,后进入工华收容所读书,接受了进步的思想。</h1><h3><br /></h3> <h1>  1938年9月,受中国共产党抗日救亡思想的宣传引导离开上海,赴皖南参加了新四军。</h1> <h1>抗日战争时期,爸爸随新四军转战江南,先后任新四军军部机要员、机要组长,新四军东路指挥部、苏北指挥部、第一师及苏中军区机要科长等职。在残酷困难的斗争环境中,他革命信念坚定,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br />解放战争时期,先后调任华中野战军第一师司令部机要科科长,第三野战军第九兵团司令部机要科科长,华东军政大学二总队九团一大队副大队长等职,始终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首位,表现出了忘我的革命精神和崇高的思想境界。</h1> <h1>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span style="font-size: 16px;">爸爸随中国</span><span style="font-size: 16px;">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入朝作战</span><span style="font-size: 16px;">,任九兵团司令部机要处处长。先后参加第二、四、五次战役,出色地完成了机要通信保障任务。</span></h1> <h1>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爸爸先后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自由独立二级勋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h1> <h1>先后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h1> <h1>1955年被授予海军上校军衔,1960年晋升为海军大校军衔。</h1> <h1>妈妈是江苏淮安人,1928年12月出生在地主资本家家庭,共兄弟姐妹五人,在家中很受奶奶的宠爱。<br />1944年,刚过17岁的母亲,克服了家庭阻力,在我大姨妈的引领下,积极报名参革命,成为苏中行署文工团的一员。</h1> <h1>妈妈的革命经历</h1> <h1>爸爸妈妈相识在战争年代,共同的理想使他们走到了一起。</h1> <h1>这应该是爸爸妈妈的结婚照,很简单、很朴素、也很美好。那个年代的人都很单纯,没有过多的物质追求。</h1> <h1>大姨妈将妈妈领上了革命的道路。</h1> <h1>姐妹情深</h1> <h3>文章时期交通部任军管会副主任,会见外宾时合影。</h3> <h1>爸妈的照片并不多,但是,每一张照片,都有属于它的一份美好的回忆。</h1> <h1>爸妈相濡以沫,携手走过六十载!无论生活多么艰难,他们都风雨同舟,勤俭持家,一路走来,是谁也离不开谁。</h1> <h1>没有什么比家更温暖,没有什么比亲情更珍贵。<br />我们兄妹四人都是五零后,生长在困难时期,又是受文革影响最深的一代。但无论生活多么艰难,爸妈把我们兄妹四个养育成人。想想看,我们没有挨过饿,没有受过冻,有着幸福的童年。</h1> <h1>做为军人的后代,海军子弟,参军报国是自然的选择。还都读了大学,算得上学有所成。</h1> <h1>这是40多年前的一张全家福。<br />古老的照片黑白两色,但它能记录下以前瞬间的幸福,它经过岁月的冲洗,边角旮旯儿已泛黄,但这古老的,深沉的照片,却将这一刻保留了下来,是它成为永恒……</h1> <h1>再看十几年后我们这个大家庭的全家福,已经是三代同堂了,不能不为之动容,里面清楚的记录了时间的流逝。</h1> <h1>为照顾爸爸,妈妈放弃了自己的生活爱好。</h1> <h1><b>永恒的思念</b></h1> <h1>回看老照片,深感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树与树的距离,而是从根里生长的树枝与根的距离,伴随着树的生长,树枝与根只能渐行渐远,再也回不到根的怀抱……</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