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大415班同学毕业52年再聚会】

王世民

<h3>  正是金秋好风景,</h3><h3> 重阳时节喜相逢。</h3><h3> 《沈建大415班同学毕业52年再聚会》于九月十六日至十八日在沈阳“天文酒店”顺利成功举行。这是经过半年来酝酿、筹划和准备,继1995年毕业30年聚会的第二次大聚会。</h3><h3> 沈建建装415班1961年入学,1965年毕业。29名同学在校四年同窗,毕业分配四面八方,把一生的青春和壮年献给了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h3><h3> 建装415班是一个和谐、团结、友爱、奋进的集体。同学相识56年,分别52年,不忘初心,只如初见,是这次成功《聚会》的根本基础和动力。</h3><h3> 在短暂的三天时间里,同学们热情相拥,举杯相庆;欢声笑语,歌咏诗颂。在座谈中,向因为各种原因未能参会的同学表达深情祝福;不忘对已经仙逝的同学表示缅怀之情。</h3><h3> 在相聚的日子里,同学们集体游览了“世界文化遗产——北陵公园”;重回参观了新址母校《沈阳建筑大学》。度过一段愉快美好时光,仿佛回到半个多世纪前的青春美貌,朝气蓬勃的青少年时代……。</h3><h3><br></h3><h3> 九月十六日,是聚会报到日。沈阳大本营的同学雨山迎接第一来到宾馆的同学。</h3> <h3>  十六日,同学们陆续来到宾馆报到,住进事先安排好的房间。相隔几十年再聚首,喜悦之情难以表达……。</h3><div> 皓首翘盼汇浑河,</div><div> 五十二载岁蹉跎。</div><div> 少年同窗情犹在,</div><div> 夕阳正补旧时约。</div><div> 英杰作</div> <h3>  时间太久了。“噢!我想起来了……。”</h3><h3> 临耄有缘终相聚,</h3><div> 笑颜展平脸上壑。</div><div> 千思万虑抛空去,</div><div> 乘兴把盏共举爵。</div><div> 英杰作</div> <h3>  十面同学沈阳行,</h3><h3> 八方校友微信从。</h3><div> 五十二载重聚首,</div><div> 梦中喜闻祝福声。</div><div> 英杰作</div> <h3>  回忆流年深情在,</h3><h3> 校园同窗四载中。</h3><h3> 名遂身归同心愿,</h3><h3> 顽童已变不老翁。</h3><h3> 英杰作</h3> <h3>  报到日当晚,同学们团座,共进晚宴。</h3> <h3>  洁辉夫人在晚宴上引吭高歌,为聚会添彩,为共饮祝兴。</h3> <h3>  好酒好歌好心情。</h3> <h3>  九月十七日,聚会活动正式开始。早上八点,同学们公乘大巴,游览北陵公园。</h3> <h3>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在北陵公园门前合影。</h3> <h3>  金秋重阳,中秋国庆前夕,北陵公园内红墙碧瓦,古松参天;青砖筑城,楼阁庄严;彩灯高挂,菊花铺园;葵花金黄,湖水碧蓝;从中游逛,流连忘返;单反相机,合影留念。</h3> <h3>十七日下午,在宾馆小会议室座谈,先来一张参会同学全家福。</h3><div> 特约摄影:凤兰</div><div><br></div> <h3>  朋友来了有好酒。</h3> <h3>  “举杯吧,朋友!”</h3> <h3>  十七日的晚宴,邀请沈阳大本营同学的夫人参加。</h3> <h3>  十八日上午,参会同学到新址母校《沈阳建筑大学》参观。</h3><h3> 同学玉兰秘书长联系“建筑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做导游并讲解。</h3> <h3>  乘坐学校的电瓶车,在校内参观。</h3> <h3>  在校史博物馆,老校址的沙盘模型引起同学们极大兴趣……那是我们四年里学习生活的驻地,我们在那里茁壮成长。</h3> <h3>  可做义务讲解员。</h3> <h3>  整体搬迁到学校里的古建筑《八王书院》。</h3> <h3>  十八日下午,在宾馆会议室继续座谈。可以从下面的照片里,看到同学们的表情,从同学们的表情,可以体会参会同学是多么快乐!</h3> <h3>  十八日晚上,聚会活动结束了。晚宴后,将有部分同学要离开沈阳。大家围坐在宾馆房间,依依不舍,仿佛有说不完的话,聊不完的嗑。</h3> <h3>  再见吧!多多保重,后会有期!</h3> <h3>分手前的合影。</h3> <h3>再见!</h3> <h3>  再见!</h3> <h3>  洁辉不忍过去和大家站在一块,因为离别的泪水含在眼里。“要是让你们看见,我还算“男子汉”吗?”</h3><h3><br></h3><h3><br></h3><h3><br></h3> <h3>  再见!</h3> <h3>  再见!</h3> <h3>  手,可以分开;心,永远连在一起。下次聚会——再见!!!</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