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露骨山

天眼

<h1></h1><h3><font color="#ed2308"> 露骨山</font>位于渭源县城西南部50公里的黄香沟景区,是西秦岭最高的山峰,海拔3941米,黄土高原与秦岭西端在此处相衔接。站在露骨山峰顶,可见国道212线在露骨山前东西一线横穿分水岭,西出黄香沟入渭源,东接殪虎桥连漳县,放眼南方,草色连天,群峰竞秀,牛羊散落其间,就是卓尼境。</h3><h3></h3><h3></h3> <h3> 人迹罕至处必是秘境,只听这名—“露骨山”就不由让人心生几分迷惑,再加上山中还有妖魔池、雪山太子庙,到底是妖、是媚,还是……</h3> <h3></h3> <h3> 露骨山区是由以四棱子山为中心的诸多山峰组成,周围有南沟山、骨朵山、桌儿坪、垛子山、枇杷岭、叫叫岭依次由东向西,或独立,或相连,群峰遥相呼应,簇拥而立,其间沟壑纵横,断崖绝壁。四棱子山海拔3914米,北面断崖陡峭,绝壁千仭,就是游人经过分水岭时在212国道所看见的露骨山的狰狞面目。东面一条长长的山脊,脊梁上尖石凌厉如鱼之背鳍,两坡乱石散布似鱼鳞,整条山脊就像一条怪鱼,扭动着丑陋的身体,一直延伸到谷底。南面山坡多沟壑,山体表面被水流冲刷和落石滚落破坏,像被锄头刨出一条条深槽,沟渠中碎石遍布,层层叠叠,由于山势陡峭,碎石呈流体状,一路向下,淹没植被,延伸至谷底林木中 。西坡乱石遍布,巨大的岩体散落其间,犬牙交错,直破天宇,一片狰狞之相,攀爬其中,就似在野兽牙缝中穿行,加上身边就是数百米深的悬崖,真是步步惊心,恐怖之极,回望来路,就是在这乱石悬崖中迂回登顶的。目前所知,登顶露骨山,只有此西坡路线。</h3> <h3></h3> <h3></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神妖传说</h1> 露骨山有许多的传说,大多都是当地老百姓口口相传下来的。进入后山,有时偶然会碰到山中的放牛倌,只要打个招呼,都会很热情的给你介绍起那些露骨山的传说。有一次在山中碰到一个金钟乡侯家门的放牛倌,他身背一个布袋,里面装着几天的干粮,精廋而干练,几句寒暄之后,就一起坐在草地上,听牛倌娓娓道来。<h3><br></h3> <h3>牛倌指着半山腰处一个山坳里的水潭,介绍说那里是妖魔池,很久以前,潭水里面住着一个妖魔——蟒蛇精。每当山下庄稼成熟的季节,蟒蛇精便呼风唤雨,发起冰雹,将庄稼打得颗粒无收。有峨眉道人带着徒弟来露骨山千里除妖,道人在潭边作法,然后赤身裸体跃入深潭,与蟒蛇精搏斗。道人入潭后,顷刻间浊浪翻滚,妖雾弥漫,突然,水面上血迹一片,道人的尸体从潭水中浮了上来。徒弟只好草草埋葬了师傅,发奋修行,若干年后,他只身再次来到露骨山,叼着旱烟锅,绕着潭水作法。潭水慢慢地翻起了黑色的浊浪,道人把旱烟锅烧地通红后,猛得插入潭水中,潭水沸腾了起来。接着他又把一把银针撒入潭水中,随着一声惨叫,一条巨大的的蟒蛇眼睛里流着血,仓皇逃遁而去。随后风平浪静,露骨山的周边从此迎来了安逸的日子。听牛倌讲妖魔池旁以前还有座雪山太子庙,不过在前几年被百姓搬到了山下村里新建的庙中,这几天正在唱戏敬神。我也到过妖魔池,现今在山坳里只有一汪水潭,周边断崖崩塌,乱石包围,悬崖下的乱石堆上插着几面红旗,在山风中猎猎作响,就是以前太子庙的所在。站在山坳中,山风呼啸,怪石嶙峋,潭水森森,真有点诡异和阴森。雪山太子的传说与妖魔池的传说有着截然不同的说法,相传很久以前,露骨山上赤日炎炎,把满山草木烧焦了,水烧干了,连石头都烧成了白花花的石灰,裸露在地表,附近农民难以生活,离乡背井。玉皇大帝得知后,即派太子下凡来到山上,遍洒甘露,从此积雪不消,流水潺潺,嫩绿的牧草长满草原,流离他乡的百姓重返家园,过着安居乐业的农牧生活,人们便在山崖上凿石开洞,修了雪山太子庙,以示纪念。神鬼传说,往往都是有人臆造的,是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必细究。</h3> <h3>但有些传说 ,也有史实的脉络延续其中,听牛倌讲,山中偶然会捡到锈蚀殆尽的箭簇 ,露骨山曾是宋将王韶部抗击吐蕃的战场,《读史方舆纪要》对此有明确记载。“雪山西南百五十里,接洮州蕃界。四时皆有积雪,一名雪岭。又山石如骨露,一名露骨山。宋熙宁六年,王韶复河州,会洮岷降羌复叛,韶回军击之,吐蕃木征遂据河州。韶进破阿诺木藏城,穿露骨山,南入洮州境。道狭隘,释马徒行,木征复自河州尾官军,韶击走之,即此。”宋熙宁五年(1702年)通远军首领征叠宕复走此道。王韶的副将李宪在露骨山征讨反羌,斩首万级,抓获了吐蕃的大首领泠鸡朴,羌族十万七千帐内附,威震洮西。斩首万级,是何等场面,在冷兵器时代,必定是血流成河,尸横遍野,刀枪箭簇如林,整个露骨山飘荡着不散的阴魂。如今古道遗迹犹存,在双石门景区的石崖上,当年栈道上穿架木梁的凿孔整齐列于崖壁,露骨山之战更是无可辩驳的史实。</h3> <h3>怪石万象</h3> <h3>露骨山因岩石裸露,一片银白,山峰壁立,状如骷髅,故名,且颠多白石,精明耀目,晦暝之夜,映烛如画,山中除了茂密的灌木林和如毯的草坡,最为壮观和神奇的还是那些石头了。露骨山的悬崖大多都在北坡,崖壁陡直,嶙峋的巨石,直插天宇,气势宏大。最为让人感叹的是,山中石头形态各异,形象万千。一进入山中,就发现所有的山坡上,像竹笋一样突兀地从草地中冒出许多巨石,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张望的猴子,有的像对啄的大鸟,有的像蹲守的天狗,许多巨石悬立在半山腰,感觉轻轻用手指推一下也会马山跌倒滚落,看着都胆颤心惊。</h3> <h3>山里是一片超出常人想象的景物,让人感觉一下进入魔幻世界,尤其当进入后山,在妖魔池下方一块草原上凸出的小山包,像一只巨大的青蛙爬在草地中间昂首向天,头顶和身上被草地覆盖,而下颚和腹部露出岩石的土色,其色,其形,其神,惟妙惟肖,自然天成。</h3> <h3>还有在四棱子山对面一峰独立,山体裸露,少有植被,自山顶到山脚,山体崩裂,也不知历经多少岁月水蚀风化,山体岩石被雕刻成了无数花瓣状,远观就是一朵含苞欲放的莲花,难怪此山名为骨朵山,意为花骨朵。莲花本是佛教清净纯洁之物,是佛教的象征,能在这充满凶险、迷幻和妖艳的山中看到这雄伟壮观的佛之吉像,倒是很快驱走了一路的些许恐惧和迷惑,心归平静。确实这山中有股说不出的神秘!</h3> <h3>露骨花艳</h3> <h3>进入山中,处处清泉,湿地遍布,溪水潺潺,而且山顶常年积雪,背阴的峡谷深处也是四季冰冻,整个山区水源丰富。这里的流水以分水岭为界,东坡的山溪汇聚成漳河源头,一路东流汇入渭水,而西坡溪水汇聚成流,一路向西经会川入洮河。有了丰沛的水源涵养,山中植被茂密,遍布高山杜鹃(当地人称枇杷),云杉、红桦、古柏屹立在山间,并有冬虫夏草、贝母、三七、野党参、黄芪等百十种珍贵药材。</h3> <h3>此山中阳坡多为草地,野花漫山遍野,靠近地面上是低矮的绒蒿和星星状的菊花,都是艳丽的黄色,间有浅蓝色的小兰花,点缀其中,就像一张黄色的大地毯铺在山坡上。最引人注目的数野罂粟了,花珠高近两尺,相隔半米多均匀地站立在由百花做成的毯子上,根部几片长着绒毛的叶片托举着笔直的枝干,在枝干的顶部三片艳丽的红色花瓣随风摇曳,婷婷玉立,香艳无比,整个山谷暗香阵阵,勾人心魄,就是现今深秋山中天寒之时,山坡上依然独零零几株伫立在冷风中,在一片即将淹没整个山谷的冷清的秋色里颤抖着几片鲜红的花瓣,摇曳几分让人惊喜而后又心生怜惜的艳丽。露骨山因为有了野罂粟就多了几份刻骨的媚,和难割舍的情怀!</h3> <h3>阴坡多为灌木,以高山杜鹃为主,高山杜鹃极像牡丹,树枝粗壮弯曲,花朵大如碗且丰满艳丽,多为雪白,间有紫色。时值深秋,花期已过,若是5月中旬至7月初进山,正值花季,阴坡的百花的多彩绚丽与阳坡高山杜鹃的雪白靓丽遥相呼应,山谷中是一片花的海洋,大有露骨山归来不看花的感叹!</h3> <h3>双锁石门</h3><h3>露骨山区山势险峻,四周悬崖像巨大的屏风,挡住了外界的干扰,这里就成了鲜有人进入的陇上秘境,野生动物的天堂,山中曾经有豹、羚牛、猞猁、兰马鸡、梅花鹿等十多种稀有动物。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开发,进入露骨山游人的增多,许多动物已经很难看到,当地放牛人说,有游人晚上在山中燃放炮仗和烟火,牛群被惊散,他们找了几天才把牛找回,野生动物们更怕人,早就不知跑到哪去了,现在只有狼还经常在山中出没,这我倒相信,就在经过峡谷时,林中有被动物撕碎的牦牛尸体,想必是野狼所为。</h3><h3><br></h3> <h3>露骨山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闯入了我的眼中,数年前骑单车经国道212线途经分水岭,老远就看见分水岭南边一排山峰耸立,白石如骨,云遮雾绕,一派壮美景象,听人介绍这就是定西第一高峰——露骨山。此后,或驾车,或骑越野摩托,或骑单车到分水岭后,徒步入山,皆因山中林密,陡崖挡道,寻路不得,难觅真容,无功而返。</h3> <h3>进入露骨山后山只有两处地方可通行。其中一处是下石门(也就是双石门)。下石门在黄香沟,湍急的激流从两座高崖中的窄缝中流出,游人只能在水上穿行,此处也是三国邓艾偷渡阴平开凿栈道的起点,如今古道遗迹犹存,当年栈道上穿架木梁的凿孔整齐布列于崖壁之上。涉水穿过石门后,又分出两条道路,右手向西一条上山小道较平坦,可看到人工凿岩修路的痕迹,行至露骨山最西边山峰枇杷岭的三角石(漳县、渭源、卓尼三县交界处)后,绕垛子山沿小道一直通漳县金钟乡。此路在数年前是金钟乡出山的一条主要道路,现在金钟乡已经有公路通车,很少有人再走这条山路了,只有山中牧民偶然骑马走过。</h3> <h3>过石门左手方向向东前进,一路树林茂密,无明显通道,只有循峡谷溯溪流而上,行至谷底,有百米悬崖横阻,攀崖而上就可到露骨山顶峰脚下,但此处悬崖陡峭,危险万分,所以很少有人从和这条线路进山。</h3> <h3>我们选择了另一条进山的道路,从分水岭垭口的停车场出发,顺垭口旁的峡谷进入,虽然峡谷中也是水流汹涌,乱石遍布,林木茂密,但数次进山探路,已经对此路很是熟悉,顺林木中牦牛蹚出的小道,绕开水流和乱石滩,行至一片悬崖前,眼看此处悬崖挡道,已是道路尽头,无路可走,但只要再前行数米,就会豁然开朗,只见一条宽近两米的石缝突显眼前,山中牧人用石块在缝隙中堆起一米多高的石墙,在石墙上又架上树枝,想必是为了防止山中牦牛跑出。透过石缝就可看见又一条峡谷直通山中,此处便是上石门。上石门两面高百尺的山崖相互遮挡,岩体色泽一致,如果不仔细观察,就像给人施了障眼法,很难发现。上次探路,行至此处,就是被这石门所骗,竟然站在这石门前只数米处,视而不见,折返撤回。难道这山是有灵性的?</h3><h3>爬过石墙,进入峡谷,一条由牧民和牦牛在谷底乱石上踩出的小道,时而陡峭,时而平缓,溪流在谷底的河道顺势向下流淌,有几处地方水流突然隐没在乱石中,只听见水声哗哗作响,仔细寻找,原来乱石成堆,水流隐没在深达数米的地下石缝中流淌。偶尔河道中出现断崖,溪水就会变成一幕幕小瀑布,哗哗作响,跌落在乱石上水花四溅,甚是好看。一路向上,就在走出峡谷的出口处,地势豁然变得开阔,四周草坡连片,树木成林,河道也一下变得平坦宽阔,一大片大小相似的石头均匀地铺满河滩,酷似荷花的植物生长其间,硕大的叶片随溪水的流动悠闲地晃动在凉爽的山风中,一派荷塘山色,充满了诗情画意。</h3><h3><br></h3> <h3>惊魂妖魔池</h3> <h3>走出峡谷,也就进入了后山,四周群山围绕,草色青青,云雾缥缈,细雨飘飞。按计划在距离顶峰较近的妖魔池下方的一片平整草坡上宿营,便利第二天登顶。营地背靠一块巨石,可遮风挡雨,不远处就有山泉流水,取水也很方便。山中天气多变,刚扎完营地,一片云雾飘过来,就马上下起了大雨。此时大家已经负重30多斤行走了近5个小时,饥肠辘辘,疲惫不堪。赶紧将装备放入帐篷,在巨石的避雨处点火造饭,能在这阴雨湿冷的山中喝上滚烫的热汤,浑身马上充满了温暖,精神也为之振奋。</h3> <h3>看天色尚早,就决定趁雨停的间隙前往距营地不远处的妖魔池。刚出营地的道路还算好走,但随着越来越接近山上,道路就变得陡峭泥泞,天空中又开始落下了沉沉的雨幕,山风乍起,寒气逼人,斗雨点点,仿佛在提醒着我们,大雨即将来临,于是决定让大家赶紧下山,撤回营地,署风坚持要去妖魔池,就由我陪他继续上山。到妖魔池前要经过一段近300米的峡谷,峡谷两边悬崖陡峭,滚石铺满了上山的道路,行走很是困难。就在距离妖魔池也就不足50米的地方时,突然山风大作,裹挟着沉重的雨幕铺天盖地从阴沉的天空扑向山谷,一时间两边悬崖上突兀的怪石在雨幕中忽隐忽现,像鬼魅一样窥视,准备随时扑向我们。就在不知所错时,从峡谷的雨幕中又闪出一个人影,身披防雨的白色塑料布,悄无声息,擦身而过,只留下一句:“赶紧下山,再晚就回不去了”,没等回过神,那人的身影已翻过妖魔池消失在翻腾的雨雾中。这时才发现,周围昏暗如夜,数米内景物难以辨识,意识也变得模糊,加上刚才诡异的景象,一时恐惧袭来,赶紧向山下跑去。等跑出峡谷,眼前豁然明亮,看宿营地就在不远处,一抹阳光正好透过西方的云缝照耀在营地的草坡上,亲切而温暖,心中也随之亮堂起来。回望,雨幕依然笼罩着整个山头,妖魔池上云雾翻腾似有万千物像搅扰其中,一派乱象,回想起那一闪而过的人影留下的话“赶紧下山,再晚就回不去了”,还真让人后怕,毛骨悚然,难道这露骨山中真的有妖?</h3> <h3>山高人为峰</h3> <h3>夜幕渐渐笼罩了整个山里,营地四周很快被黑暗彻底包围,潮湿、阴冷、恐惧也弥漫在每个人的心中,时大时小的雨水击打着帐篷发出很大的声响,不时有狂风吼叫着刮过,帐篷被吹得东倒西歪,感觉就要像被吹散架一样。夜晚的露骨山中,千奇百怪的物象,都在山中奔跑游荡,心想,这样的雨天,看来明天是无法登顶了,一时心情低落,疲惫袭来,也忘记了荒野的恐惧,不觉间悄然入睡。</h3> <h3>清晨,帐篷外一阵欢呼声,拉开帐篷一看,原来天已放晴,蔚蓝的天空中飘着丝丝白云,东边的地平线上已经被初升的朝阳照耀,徇烂一片。一夜风雨已经让大家自认为第二天也是雨天,没想到今天天气出奇地晴朗,就止不住欢快的心情欢呼起来。</h3> <h3>沐浴着明朗温暖的朝阳,踏着阳光里闪闪发光的露珠,一行七人直奔四棱子山而去。一路顺着山坡向上攀登,绕过状似莲花的骨朵山,到达一条长长的山脊上,就能远远望见山脊东边的尽头一峰独立,山势陡峻,峰顶白石烁烁,直插云天。那里就是这次攀登的目标——四棱子山。顺山脊前行,越过一段陡坡终于到达顶峰脚下,低头脚下悬崖深达数百米,深深的峡谷中白石遍地,一派险象。再抬头向上望去,依然是满目白石,像倒插在山上的根根白骨直刺天空,根本就找不到有上山的路。拿出预先准备好的地图,仔细的对照了地形后,按地图标示位置找准一个仅容一人通过的石缝,紧贴崖壁,按原计划线路慢慢向上攀登。说实话这路线纯粹就是一条在地图上画出的虚拟假设路线,露骨山顶峰就极少有人攀登,根本就看不见有人踏过的痕迹。</h3> <h3>由于一夜大雨,本来陡峭的崖壁变得更是湿滑,有些地方的碎石很容易掉落,加上身后万丈深崖,真是步步惊心。随着海拔的升高,地势更加陡峭和险要,呼吸也是感觉越来越沉重,有的队员已经体力透支,步履艰难,在恐惧和疲惫的双重折磨下,大家的自信和勇气也消耗殆尽,在一块狭小的落脚处,稍作休整,补充能量,相互鼓励,一定要全体登顶,一个也不能落下。露骨山总是让你失望之余又给你希望,就在大家在忐忑中继续攀登不久,翻过一片巨石后,地势突然变得通畅,尽管还是陡坡,但不再全是石崖,可以在有植被的草坡上选择迂回路线向上攀登,峰顶就在上方不远处,大家也为之振奋,全力冲顶,不觉间都忘记了疲惫,加快了爬升速度。就在手脚并用俯身向上爬行中,感觉地势一下平坦起来,直起身抬头看,眼前一片草地,四周空旷,原来已经到了峰顶。</h3> <h3>历千辛,涉百险,临绝顶,山高人为峰,此时唯我独高,放眼四方,天高云淡,鹰击长空,看千山来朝,仰天长啸,任心情放飞在这无尽的空灵之中。三个多小时的艰苦攀登,终于登顶。</h3> <h3>露骨山顶很安静,阵阵秋风轻拂着每个人的脸,甚是温情。望四周山峦叠障,绵延到天之尽头,此时秋意未浓,山上绿色还未退尽,山坡上的高山杜鹃郁郁葱葱夹杂些许淡黄,偶尔一抹鲜红点缀其间,还有各色不知名的小花随风摇摆,露骨山在这一刻给了我们最温情的一面。</h3> <h3>大家用独特的方式纪念此次登顶,在山顶捡了喜欢的石头,刻上自己的名字放在玛尼石堆上,将“自己”也留在了这露骨山中。</h3> <h3>山顶海拔高,气候多变,远处的天空已经有云起涌拥,不能久留,合影留念后一行人按原路快速下山,撤出了露骨山,就在分水岭上车离开前,大家忍不住又回望露骨山顶峰,我心想,留在山顶的那个石头也许此刻也在注视着我,静静地为我在送行......</h3> <h3>张正平2017年9月19日夜于陇西家中</h3> <h3>此次活动共有7人参加:天眼 轻风飞扬 瘦马 署风36 莫语 薄荷糖 雨心</h3> <h3>注:</h3><h3>1.文中部分历史叙述系查阅历史资料所得</h3><h3>2.四棱子山海拔高度3914米系自测所得到的数据</h3><h3>3.山峰位置系个人对照地图定位,个别山峰名称是本地百姓称呼的名称</h3><h3>4.文章最后一段部分文字摘录于莫雨的游记</h3><h3></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