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的启蒙书·千字文二十二:罔谈彼短 靡恃己长

胡东力

<h3>图/文 作者:胡东力</h3> <h1>编者按:<br> 《千字文》由南朝梁武帝构思发起,御前才俊周兴嗣等苦思创作,皇室王孙诵读启蒙。这是《千字文》的出身,不愧是帝王级启蒙书!</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千字文学习分享笔记 </h1><h1></h1><h1> <u>罔談彼短 (wǎngtánbǐduǎn)</u></h1><h1><u> 靡恃己長 (míshìjǐcháng)。<br></u><u> 译文:不要谈论别人的短处,不要骄傲于自己的长处而不思进取。<br></u> 罔和靡都是别、不要的意思。<br> 说话是一门学问。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说话不谨慎,最容易传来传去,凭空惹些是非麻烦。说人家的短处自然不好,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这层道理大家还好理解。可有时,说好话也要谨慎小心,一不注意也容易惹麻烦!</h1><h1>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是非恩怨,恩怨隐于人心,人心最是难测。有时,你客套的赞美,无意间就会戳痛某人既往的恩怨,莫名其妙招些愤恨。</h1><h1></h1><h1> 记得早年,我还在读研究生的时候,有一次代表导师参加一个学术会议,有两位教授(暂称甲教授与乙教授吧)也要参加这次会议。出发前,导师特意叮嘱我(我当时正在跟进甲教授的一个研究课题,与乙教授也比较熟悉),不要在乙教授面前提起甲教授,更不要在他面前赞美甲教授的研究。我感谢导师的提醒,后来才了解到,甲乙教授之间有多年积怨,平和的表象下近乎势不两立。</h1><h1> 进入社会以后,这样的情况似乎比校园中更复杂更普遍,深感谨言慎行之重要。</h1><h1> 说话要谨慎,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要适宜合礼,不明白的地方就不要说,把疑问放在心里,多观察多学习,说自己有把握的话,失言后悔的情况就会减少。私下里说的话,除了特殊机密以外,一定要想到,要是被人传到大庭广众之下,也无伤大雅才好。我想这也是“君子慎独!”中的一层意思吧!<br>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不用妄自菲薄,也用不着骄傲自满,谦受益,满招损。</h1><h1> 北宋才子晏殊,五岁能作诗,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后官至宰相。晏殊多年身居高位,却平易近人,唯贤是举,范仲淹、欧阳修、孔道辅、王安石等均出其门下。</h1><h1> <b>晏殊有段名言:“厄者</b>(困厄),<b>人之本也。锋者</b>(锋芒毕露)<b>,厄之厉</b>(加剧)<b>也。厄欲减,才莫显。上</b>(居上位的人)<b>求贤,毕其功而志易。下</b>(居下位的人)<b>求荣,成其事而意满。不知戒惕</b>(戒忌和警惕)<b>,上下难容也。仁者不逐其名,仁贵焉。明者不恋其位,明弃焉。勇者不争其锋,勇敛</b>(内敛)<b>焉。生之惟艰,何足道哉?”</b>(译文:困厄是人生常有的现象。锋芒毕露,是使困厄加剧的原因。想要减少困厄,才学就不要轻易显露。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居于上位的权贵者招揽贤士,一旦功成,他们便会改变心态。居于下位的人希望富贵,一旦目的达到,就容易骄傲气盛。不懂得上下级,人与人之间的戒忌和警惕,上司和下属就很难相容。真正仁德的人不务虚名,仁德修养就是最宝贵的财富。真正明智的人不会贪恋权位,懂得功成身退的智慧。真正英勇的人不会逞强斗狠,知道内敛锋芒,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无论谁的生活,都充满了各种艰辛,又有什么值得夸耀呢?)</h1> <h3>胡东力书法</h3> <h3>春江阁主胡东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