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觉醒

宁宁

<h3>1.当我们反复动作而没有结果的时候,就应该停下来问问自己,问题的症结往往在于我们看待孩子的方式出现了问题。 </h3><h3>2.无论何时当孩子出现了叛逆行为,一定都存在着潜在动机。如果不是因为他们受到父母负面关注,就是因为他们还为学会尊重他人的意愿。他们违反规则不必承担后果,孩子成为叛逆少年,是因为缺乏真实性、包容心以及与父母之间的联系。</h3><h3>3.我们制定 重大规则(施展权威) ,同时也会看到,我们愿意出让一部分权利,让他们也有张扬个性与发表意见的权利。</h3><h3>4.孩子并没有义务一辈子效忠父母,他们对我们的忠诚是一种额外的优待,我们应对此心怀感激。</h3><h3>5.如果我们对生活中的小事表现出欣赏与感激,那么孩子也将学会不忽视与轻慢任何经历,尊重周围的一切事物。</h3><h3>6.如果我们不把自身的快乐之源建立在孩子身上,而是懂得从别处找寻快乐,就会将他们解放出来,使他们忠于真实的自己。</h3><h3> </h3> <h3>7.当我们教导孩子不计较分数,而应关注努力尝试的勇气时,实际上也就巩固了他们的内心世界,我们要告诉他们,每个人都有局限和缺点,这也很正常。坦然面对自己的局限比执着于完美更为重要。</h3><h3>8.培养孩子不计较结果的性格,他们会对每一份经历都甘之如饴,因为这些经历富有教意。</h3><h3>9.生活总是能反应出我们的内心状态。</h3><h3>10.“孩子长大后,你想让她做什么?”回答:我只是希望她做到内心宁静。一旦她懂得了这一点,就会拥有全世界。</h3><h3>11.幸福的源泉在于守住自己的本心和深深贴近父母的心,他们也就距离觉醒不远了。</h3><h3>12.享受生活就是欣赏生活的本来面目,而不是想象着它应该怎样。生活本身自然会呈现出它的非同凡响。</h3> <h3>13.我们让孩子拿的主意、作的决定,应该同他们的年龄相适应,要让他们在能力允许的范围内作出明智的决定。</h3><h3>14.你有能力在宇宙间留下独一无二的印记。你的身体里同时存在着许多不同的你,所以不要仅用一种方法表达自我,让自己过早地受到局限。你需要的就是做你自己,你可以在成长过程中自由地选择表达自我的方式。</h3><h3>15.生活的意义不在于你赚了多少钱,而在于你从自己的所作所为中获得了多少纯粹的快乐。</h3><h3>16.用体验代替购买。与其给孩子18岁生日买一辆时髦的汽车,还不如送他们去发展中国家旅行一趟。</h3><h3>17.如果电子屏幕变成了解闷消愁的工具,孩子就会逐渐对这种化解焦虑的外在手段行形成依赖。</h3><h3>18.因为我们教导他们:忙忙碌碌才是对的。所以,他们长大后就无法一个人安详地独处。</h3> <h3>19.如果我们拒绝接受孩子的平凡,就等于教他们沉湎于生活的夸张一面,他们就会相信,唯有卓然出众才能赢得掌声与关注。相比之下,如果孩子能理解平凡的价值,就会对生活本身安之若素。他们会欣赏自己的身体、自己的心灵,与他们分享微笑的乐趣,这一切都始于父母的教导。</h3><h3>20.要想把孩子培养得有觉悟,父母就应该活在当下,这是最基本的一步。无论眼前的一刻是多么凌乱不堪或痛苦难耐,其实都并非现实本身,而是我们对它的臆测使得我们想要逃避它。</h3><h3>21.纵然每天只有片刻觉醒的机会,我们也能够借此影响孩子的命运。觉醒并非一件不成功就归零的事。我们保持觉醒的每一刻都饱含巨大的力量。</h3><h3>22.我们会不由自主地赞美孩子身上的美好品质。如此真实、敬畏、欢乐、安宁以及信任。</h3><h3>23.孩子应该为了自己内心的动机努力生活,因为那才是他的精神源头。</h3><h3>24.由于担忧的焦点在于未来,在于那些尚未形成的事物。所以它会误导我们,使我们难以在当下真正地有所作为。真相就是,担忧是我们畏惧当下的一副假面具。</h3> <h3>25.自相矛盾的是,我们越是焦虑,就越害怕直面自己的处境,而那或许会将事态引向更好的结果。</h3><h3>26.焦虑感有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地体验过。有些人的焦虑表现为“追求完美”,他们把自己“钉死”,凡事都盼望得到所有人的认可。焦虑感会迫使另外一些人走向另一个极端,生出叛逆的精神。</h3><h3>27.如果我们的父母同他们的本真是割裂开来的,那么当我们凝视着他们的脸,希望能看到自己的真实映像时,事实上只能看到空洞的瞪视或者同我们无关的情绪。</h3><h3>28、孩子的平缓步调给与我们一笔宝贵的财富,因为他们的节律比大多数成年人更接近灵魂的固有节律。当匆匆来去的时候,我们有必要提醒自己,除了此时此刻,我们无处可以投奔。</h3><div>29、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我们的孩子都注定会在最深和最基础的层面上触动我们。我会告诫自己:我要接受他,他是我的影子——那个怀有控制欲的自己。</div><div>30、身为父母的我们将会经历精神上的严峻考验。我们必须重新调整同孩子的关系,建立新的亲子关系与伙伴关系,我们为人父母应获得的尊重依然如故,只是赢得最终的方式有所变化,信任是关键。</div> <h3>31、父母的任务是陪伴他们,帮助他们缓解苦闷、坚定希望,但不干涉活修正他们的生活。</h3><div>32、父母需要对青春期的孩子表现出更多的信任和接纳,尊重他们的隐私与空间。我们对待孩子的态度越灵活宽松,他们就越有可能同我们保持亲密的关系。</div><div>33、抚养幼儿需要我们把自己内心的颤抖、创伤、痛苦暂时放在一边,全新关注孩子的需求。此时此刻,摆脱痛苦的方法就是传阅痛苦。我们只需要允许痛苦存在,并尽最大努力与之共存。</div><div>34、我们如果能接受自己的缺陷,他们也能由此学会接纳自身的缺陷。</div><div>35.孩子需要知道:他们不必做任何事情就足以赢得我们全身心的关注。孩子理应体验:他们降临世间,这件事本身就足以为他们赢得瞩目与欣赏。</div><div>36.我们尊重孩子的程度取决于我们尊重自己的程度。</div> <h3>37.觉醒地生活意味着在身体健康和精力充沛的条件下舞蹈,同时也做好在舞台上跌倒的准备。</h3><h3>38.觉醒的生活,就得随着生活的展开去体验当下,而不是总想着改变它。把握好生活中的所有体验,当下一次经历来的时候,我们就有能力提升它的质量。</h3><div>39.每当我们鼓励孩子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时,都是在提升他们的信任感。<br></div><div>40.因为很少有人对生活的智慧抱有信任,于是很容易将自己的不信任投射到孩子的身上。</div><div>41.要想彻底信任孩子,父母就需要对生活抱有基本的尊敬和信任。我们自己对事物怀有多少相信和敬畏,孩子也就相应地获得多少信任。那么生活它所表现出来的一切也都应该是美好的。</div><div>42.当我们对生活的遭遇产生不同的认识,并从中发掘出更深的意义,就能把整个生活看作是一位智慧的老师,即使是其中最糟糕的经历也能化为实现最高自我的动力。如此,我们最脆弱的时刻就变成了最具转变性的时刻。</div> <h3>43.“你对什么事情心怀抗拒或者恐惧吗”,“你在这场经历中能够获得什么”,“它们对你未来的经历又会有什么影响”,孩子从这些思考中不仅可以看到我们怎样处理和应对生活,而且会把我们的为人处事之道看作意义丰富的参考。他们会学着把自己的经历当作是朋友,并相信这些经历会引领他们接近生命的真相。</h3><h3>44.当我们不能接纳孩子的时候,往往是因为他们撕开了我们过去的伤口,对我们某种自负的情感产生了威胁。</h3><h3>45.如果她能做到谈笑面对,就等于送给孩子一个极为珍贵的经验:我们应当坦然接受现实,包括我们的错误行为。</h3><div>46.一旦孩子发现静心观察自己的想法与情绪是一件饱含力量的事情,他们内心的空间就会打开,由此就可以同自己最真实的本质获得联系。通过观察自己的想法与情绪的起落,我们继而观察着周围的世界。</div><div>47.如果痛苦延续得较久,我们也该将其视为生活中的必然遭遇,无需大惊小怪。也许我们该把它看作是一件拥有自己的颜色、好恶、情绪的东西。说到底,我们不该奢望孩子顶着痛苦而变得“快乐”。相反,我们应该期望他们经历与表现现实。</div><div>48.每个孩子从父母身上得到的东西都不一样。有的孩子需要我们温柔舒缓,另一些孩子则需要我们刚毅果断。</div> <h3>49.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决定了你是个受害者还是幸存者。受害者只会问:“为什么生活让我如此不幸?”幸存者则会问:“我怎样利用这些不幸获得更好的发展?”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的立身处世不能被生活的遭遇限制。决定命运的关键在于我们到底是积极应对还是消极反应。</h3><h3>50.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我们往往只是认可孩子的行为,而不是认可他们的本人。</h3><h3>51.身为父母,我们不能错误地认为自己有权决定孩子是什么样的人。我们凭什么来评判他们呢?</h3><h3>52.对真实的生活作出回应,确实是我们学到的最为重要的一课。我们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对他们作出回应,而不是迫使他们按照我们的意愿行事。</h3><h3>53.不论我们的孩子是婴儿还是十几岁的青少年,他们都需要获得认同,需要被告知:我们因为他们的存在而开心。</h3><h3>54.一旦我们认识到现实中并不存在敌人,存在的只有内心成长的向导,这些向导是生活中的一面面镜子,可以照出我们心里被遗忘的“自己”。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会对那些构成障碍的人与事心存感激。</h3><h3>55.孩子的表现不好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内心无法疏解的情绪。</h3> <h3>寄语:每个人都在经历以后获得成长,成长是历经生活中的种种仍然有跌跌撞撞向前的勇气;成长是感受痛苦却心怀感恩的沉着;成长是遭遇失败却傲然挺立的霸气;成长是面对困难却坦然微笑的信心,成长与改变是我们人生的主旋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