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之荷――诸城市文化路小学一年级UDP课程《美丽的校园》拓展篇

陈焕秀

<h3>逛校园,回来后用UDP课程中的“Y”字工具梳理校园里所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h3> <h3>校园里有漂亮的荷花。我发现孩子们对于荷花很感兴趣,但与荷有关的知识却知之甚少,而课本中有一篇描写荷的《江南》,为了让孩子能够更直观地去学习,于是有了下面的课程。(UDP课程的理念,在活动中学习)</h3> <h3>欣赏干了的莲蓬。</h3> <h3>带领孩子们去找寻诸城的“莲叶何田田”。在去之前,首先制定公约(UDP课程),以确保孩子们的安全,同时听得认真。满眼望去,满池塘的荷叶。因为是种藕基地,所以还获得了荷叶的采摘。</h3> <h3>排排队,齐步走!每个孩子当一次小队长。</h3> <h3>孩子的想象力是最丰富的,荷叶成了小伞。</h3> <h3>“猜猜我是谁?”</h3> <h3>一只普通的蚂蚱,在孩子眼中也是神奇的。他们观察着,讨论着。</h3> <h3>最终一个男孩把它放归自然。于是有了珍爱生命的教育。</h3> <h3>荷的根是啥样的?挖来看看,原来是生长在黑黑的淤泥里啊。</h3> <h3>淤泥中挖出的藕,洗后竟是如此的白,孩子们感觉很神奇。讲解:这是荷的茎。(UDP的理念,科学与自然贯穿其中)</h3> <h3>美丽的荷花竟是生长在这样的淤泥里,于是有了“出淤泥而不染。”(udp在活动中学习学习语言)</h3> <h3>阿姨挖藕,我们也不闲着,注意力高度集中地看着,生怕错过什么。(培养其观察力)</h3> <h3>看到挖藕的阿姨不停地用脚来回在淤泥里试,原来是找藕。我不禁想到了小古文中的那句“茎横泥中”。于是,我又让孩子们说了一下阿姨挖藕时的动作。以备学习小古文用。</h3> <h3>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儿,放了一天,迎接我们的竟然是绽开的荷花。</h3> <h3>开始《江南》的学习。</h3> <h3>看荷园后学习《江南》,孩子们自然而然地读出荷叶之多。于是有了这样的对话。师:“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王仕鹏同学:“东西南北都是荷叶。”刘镇赫同学:“东西南北全是荷叶。”刘纾岩同学:“东西南北全池的荷叶。”王艺霏同学“东西南北满池的荷叶。”</h3> <h3>再来读《江南》。</h3> <h3>实物展示藕是一节一节的。</h3> <h3>掰开看看发现了什么?孩子们惊奇地大喊:“老师,有丝!”“老师,有孔!”“老师,孔有七个!”于是出来了“藕断丝连”的学习。老师适时引导:“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h3> <h3>亲自试试。</h3> <h3>孩子发现梗也是断之有丝的。同事发现藕、梗、莲蓬都是有孔的。善于观察的孩子对大自然更感兴趣。</h3> <h3>现在来学习小古文:“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荷梗直立.荷叶形圆.茎横泥中,其名曰藕.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 ” 有了前面的荷园游,最难懂的“茎横泥中,其名曰藕.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 ”轻而易举的就明白了,轻松的就背过了,而且读来朗朗上口。</h3> <h3>观察一下莲蓬中有几颗莲子?可以按照什么顺序来数?(数学贯穿其中)</h3> <h3>仔细数一数</h3> <h3>可以按从里到外的顺序数一数</h3> <h3>也可以按照从外到里的顺序数一数</h3> <h3>一听要画一画美丽的荷花,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想展示自己的画技,他们亲眼看到的东西,就想用画来表达,因为用画表达是六七岁孩子的欲望。</h3> <h3>没有技法的画有一种天然不加雕琢的美!</h3> <h3>班上彦心的舅舅听说我们探索荷的课程,专门带来他亲自种的碗莲和孩子们分享,并讲解了栽种的过程。一节栽种莲花的课,让孩子们了解到了荷花种植的方法,同时知道了莲子的寿命很长,了解到千年莲子发芽的原因。</h3> <h3>刘钰对莲子栽种提出问题,他是一个对种子种到地里就会发芽特感兴趣的孩子。</h3> <h3>就这样,一周的udp课程结束了。就如这些莲蓬一样,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在语文、数学、自然、艺术各个方面都有所收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