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见风景的窗户

戴胜

<h3></h3><h1> </h1><h1> 开窗莫妙于借景——李渔在《闲情偶寄》如是说。 闲来整理八月姑苏留影,发觉苏州的园林艺术深得其中三昧。那些秀美的风景,因为有了设计精巧的窗隔,平添了许多趣味。</h1> <h1>&nbsp; &nbsp;像这张云岩寺塔的相片,从内往外看,便是幅天然的风景小画,一日之内,风动云移,刻刻异形;四季之间,阴晴雨雪,景致亦绝然不同。</h1> <h1>  而这面白墙的背后是一丛翠竹,本来也没有什么特别,但在墙上开了这么一扇精巧的窗,又逸出几根竹枝来,风吹来的时候,景致便生动了许多。</h1> <h1>  藤蔓缠绕着花窗,不断生长变化的藤蔓,让窗景呈现出生生不息的变化。</h1><h3></h3> <h1>  窗里的石榴树结出诱人的石榴垂挂到窗前,窗里窗外都可以感受到丰收的喜悦和美好,石榴花开的时候想必也是极美。</h1><h3></h3> <h1>  忽明忽暗的光影投射在线条流畅繁复的花窗上,让凝固的建筑有了动态的美。</h1><h3></h3> <h1>  纹路对称讲究的花窗与灵动的飞檐,为庄重的御碑增添了一分轻盈典雅的气质。</h1><h3></h3> <h1>  又如这面墙上的四扇,乍一看,都是一样的材料,形状也相似,再细看,连接的疏密却不同,大小也不一样,透光效果也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明暗变化的韵味。</h1><h3></h3> <h1>  一朵横逸的蔷薇为黑白色的墙增添了一抹灵动。</h1><h3></h3> <h1>  这回廊上的两个小窗隔,透着一缕碧色,既生机盎然,又兼有采光通风的功能。</h1><h3></h3> <h1>  这是一扇房间的窗户,夕阳照在紧闭的竹帘上,让人不禁暇想窗内的景致。</h1><h3></h3> <h1>  阁楼上的窗隔就更讲究了,联排、六角、八角,大窗小窗,像变奏曲般,不但在形状上有种种变化,材料也极为考究。在阁楼上就可以从不同角度观赏园内的四时景色。难道这是为了方便古代不下楼的小姐特别设计的吗?😜</h1><h3></h3> <h3></h3> <h1>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八月苏州匆匆一瞥,我除了注意到那些看得见风景的窗户,园林门楣匾额上的题字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园林艺术除了造景,像“红楼梦”的大观园一样,没有题字是不完整的。既要词好,又要符合情境,还要有意境。<br>  这一处题词就是 “云合”与“雾集”相对,云、雾形态相似,合、集意思相近。</h1><h3></h3> <h3>雾集</h3> <h1>  此处“海涌岚泽”让人想象山峦起伏气象万千的壮观景象, 爬山虎的藤蔓像波浪一样穿过,又有接连不断的意味。</h1><h3></h3> <h1>  “石冷露清”一望而知这是一个清幽的僻静之地</h1><h3></h3> <h1>  “吟香”,告诉人们此处芬芳的花香是可吟咏入诗的,想象一下这是多么美好的地方啊~</h1><h3></h3> <h1> 当我来到这里的时候,落日的余晖正照在这门口的白花紫薇上,原来“迎晖”是欣赏夕照的佳处。</h1> <h1>  青枝绿苔犹如点缀的碧玉一样可人,多么好的比喻~</h1> <h1>  一个浮字,便有了轻盈、流动的意味,让人想象绿荫下的清凉。</h1><h3></h3> <h1>  一近一遥,就点明了此处的环境特点,是可以让人放松身心,清心静气的地方。</h1> <h1>  摩,是触碰,抚摸的意思。然而云总是在高远的地方,又是那样的飘渺和难以捉摸。能摩云的可不是仙人吗?读了只觉一股仙气飘来~</h1><h3></h3> <h1>  这佳晴喜雨快雪之亭名,一语道出了亭主人乐观爽朗的生活态度和趣味。</h1><h3></h3> <h1>  题词出自“二十四诗品”的“超诣”:</h1><h1> 匪神之灵,匪几之微。如将白云,清风与归。远引若至,临之已非。 </h1><h1> 少有道契,终与俗违。乱山乔木,碧苔芳晖。诵之思之,其声愈希。</h1><h1> 入了此门便是可以超凡脱俗归隐自然了~</h1><h3></h3> <h1>  传统园林不只是视觉艺术,更包含了文化和志趣。抽离这个环境,没有身临其境很难感受到这些题字的妙处,闲逛慢看,细细品,才能得悟其妙。</h1> <h3></h3> <h1>  从虎丘下来,看见这只闲躺在竹林下的黑白相间的猫咪,眼睛👀像绿宝石一般,几根白眉毛更添妩媚。</h1><h3></h3> <h1>  因为贝聿铭的设计,苏州博物馆也成了苏州游客必到的新景。我和妈妈沿着墙角排了一个多小时的队,然而,等我们午后出来,发现门口还有长长的队伍~</h1> <h1>  </h1><h1> 我以为这是苏博设计里最精彩的一处场景,深得中国山水画大写意之妙,或光滑或皴皱的高低远近深浅不同的石头,体现着墨色无穷的变化,一段白墙尽显留白的韵味,任由婆娑的绿树在白墙上画影。</h1><h1> 天空倒影在纯净通透的平静的水面,游动的锦鲤空灵恍如在天空。只有风吹皱池水的时候,才知道这是幻觉。</h1><h1> 水中间还有一段曲折的步道,人在其中,犹如走进了一卷活动的山水画中。极妙!</h1><h3></h3> <h3></h3> <h1>  现代的博物馆里全方位展示了苏州的历史风物和生活雅趣</h1><h3></h3> <h1>  这是从前的苏绣——寿带鸟</h1> <h1>精美的牙雕</h1> <h1> 云岩寺塔考古发现的越窑青瓷莲花碗,博物馆为其做了一个3D全息360度展示。</h1><h3></h3> <h1>  看得见风景的窗户,是创造出来的诗意空间,处处体现着造园艺术的匠心。</h1><h1> 如今,这样的建筑离我们的生活是越来越远了,生活方式、人的气质也大不相同了,时代的变化既然难以避免,旅行也不过是一种缅怀。</h1><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