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医三院进修的心得体会

王海燕

<h3> 在春暖花开的四月,我来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开始了我的进修生活,时光飞逝,在收获的金秋十月即将离开,我倍感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这段时间的进修沉淀了我的生活,升华了我的思想,让我明白了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并进一步巩固了我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h3><h3> 这里的每一位老师都和蔼可亲,没有一个表现得高高在上,非常感谢他们。门诊、病房让我见到了一些以前少见的疾病,并学会了怎样诊断和治疗,当然普通消化疾病更多见。胃镜室内,老师手把手的教我们每一个胃镜操作动作,给我们详细讲解胃镜下的病变,而且让我们观摩了大量的镜下治疗,其中不乏有一些疾病在内镜下先进的治疗方法。各种学术讲座让我们了解了消化专业的发展方向。</h3><h3> 我曾与在其他医院进修学习回来人交谈,当我向她讲EMR. ESD. POEM.PEG.MUSE时她竟然说只知道ESD,她说她们老师就是让进修生在‘普通间’机械性的操作,老师专门给病人出报告,她们从没有去过‘治疗间’。我们暂且不去评价两种教学方法的利弊,应该说各有利弊。学习知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用到实践中是潜移默化的过程,也是不断的由量变到质变积累的过程,我们都不能急于求成。</h3><h3> 回到自己医院,我一定会尽职尽责,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临床工作中去,一定会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但知识是不断更新的,总有一些未知领域我们不知道,所以我们需要不断的去学习。总之,半年进修,收获甚多,非常感谢我的主任和院领导提供给我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h3> <h3>门诊大厅内早早排队挂号的人们</h3> <h3>环境优美的病房</h3> <h3>消化病房一 宋志强副主任医师给我们逐个分析病人的病情及用药情况</h3> <h3>消化病房二李柯老师在逐个分析病人病情</h3> <h3>分析完病人的病情后再去查看病人</h3> <h3>一周一次的疑难病例大讨论</h3> <h3>内镜中心</h3> <h3>胃内镜粘膜下剥离(ESD)术后</h3> <h3>常虹老师在给病人做胃造漏(PEG)术</h3> <h3>老外指导下黄永辉主任内镜下行MUSE(胃底折叠)术</h3> <h3>参加的消化道病理培训班</h3><h3>第一排右数3.4.7分别是金珠教授、林三仁教授、丁士刚教授</h3> <h3>林三仁教授主持的、日本组织的镜善镜美会议</h3> <h3>协和医院钱家鸣教授主持2017消化菁英挑战赛</h3> <h3>周丽雅教授主持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自家的会议</h3> <h3>我们开完会后顺便看风景</h3> <h3>参加肝病相关培训班</h3> <h3>北大医学部和北医三院是一个整体</h3> <h3>刚到北大医学部校园内拍了张美景照</h3> <h3>北大医学部体育场(孤身在外,健康第一)。</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