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越抗美战争中的军用代金券与随军银行

老拙

<h3>  “军用代金券”对于我们援越抗美战友来说,并不陌生。当年,我们每月发的津贴费及在军人服务社购买生活用品都是用它,这是我军历史上首次使用军用代金券,从1965年6月至1972年8月援越抗美结束全部撤离回国,历时七年,结束了它的历史。对这段随军银行与军用代金券的历史,也是作为国家金融货币的一部分,作为国家记忆,半个世纪了,我觉得有责任告诉世人,笔者将亲身经历及知道的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晒出来与网友们共享。</h3><h3><br></h3><h3> 1965年4月,中国政府接受了越南政府要求援助的请求,派出了高炮、铁道兵、工程兵、扫雷、后勤等部队支援越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斗争,我们铁道兵当年6至10月先后派一支队(二师)、六支队(十三)师和十二师的五十八团入越执行铁路、公路的抢修抢建任务。援越抗美战争期间,中国先后派出援越参战部队达32万余人,最高年份的1967年,援越抗美人数达17万之多。对此,中国政府付出了巨大牺牲和巨额的经济援助。当时我国正处于文化大革命,造反派夺权,砸烂公检法,领导干部受冲击,物资极度匮乏,国内处于无政府主义的动乱年代,援越抗美不仅发扬了国际主义义务,而且直接捍卫了我国领土完整及国家安全。</h3><h3> 为了不增加越南人民的负担,中国人民解放军入越部队的物资器材、生活给养等一切军需都要从中国国内供应,在部队内部成立了军人服务社,1966年我团配属五支队新建七号公路,五十八团军人服务社就设我们在十四连,主要供应以肥皂、牙刷牙膏、烟酒等零星生活用品为主。</h3><h3> 1965年4月,中央军委出于出国部队保密需要,委托中国人民银行,印制了“军用代金券”,为了配合后勤保障工作,中央军委批准组建“援越抗美随军银行”,在入越部队成立了随军银行,发行了“军用代金券"。代金券有壹分、伍分、壹角、伍角、壹圆、伍圆六种票面计陆元陸角陆分,谐音为666大顺吧!</h3> <h3>这组特殊而珍贵的货币“军用代金券”保存在广西钱币博物馆里收藏。</h3> <h1>“ 军用代金券”的币种及特点: </h1><h3>1、军用代金券正面均采用第一套人民币的风格,以中国民间花卉、花纹、版画、年画等艺术作品图案衬托主景,面额数字和固定四框花边;背面采用第二套人民币纸分币的模式,用民间花纹图案衬托中文、阿拉伯面额数字。</h3><h3>2、军用代金券票面无发行机关、无行长章、无国徽字样、图案,但有“军用代金券”字样的名称,表示该券不是流通货币,而是替代货币的性质。</h3><h3>3、军用代金券正面有“1965”字样,表示发行时间或者称版别。圆券有两位英文字母冠字,如伍圆券AA,壹圆券AB,6位号码数字;角分券有两位英文字母冠字,如伍角券<AA>、壹角券<AB>、伍分券<AC>、壹分券<AD>无号码数字。</h3><h3>军用代金券背面左边端印有“仅限内部使用”,、右边端印有“禁止市场流通”字样,明确了使用范围。</h3><h3>5、军用代金券圆券纸张是第三套人民币主币用纸,分、角券是第三套人民币的辅币用纸;圆券用纸是第三套人民币主币五角星水印纸张,具有较好的防伪性能。</h3><h3>6、该套军用代金券的制版、设计、雕刻、印刷纸张和油墨材料均是人民币具有相同的材料、工作技术,说明该套军用代金券是我国印钞厂印制的。</h3><h3> 该套军用代金券的图案有友谊关、运输飞机、货运火车、载货国产解放牌汽车,表示中国人民为越南人民的友谊,全力以赴运输物资,以支援越南人民抗美救国斗争取得胜利。</h3><h3><br></h3> <h3>随军银行是中国人民银行的派出机构,以部队领导为主,业务上受广西区分行、云南省分行指导,干部从各省行抽调,主要负责“军用代金券”的管理、兑换;办理部队储蓄、存款、汇款;经费划拨等项业务。</h3><h3> 那时战士津贴费只有6元,女兵比男兵每月多o.45元的卫生费。干部也只有几十元工资。我们每月领到6元“军用代金券",往家里汇款一年最多也就三、四十元,填好汇款单连同代金券交给连队司务长,司务长再通过军人服务社及随军银行办理国内汇款手续,一般汇款及家信到家最快也要一个多月甚至更长。由于人们手里没有钱,那个时代的物价也特别低廉,一块钱就能买到牙刷牙膏和肥皂。战士们很少有人吸烟,金象、大重九香烟只有毛把钱一盒,红山茶、红塔山、大前门只有团以上干部才抽得起的高档香烟也只不过三、四毛钱。货币流通都是使用“军用代金券"。</h3> <h3>  1965年6月,人民银行昆明分行、河口县、金平县分行和昆明军区联合,没立昆明市、河口县、金平县分行,设立“军用代金券专柜”;广西随军银行南宁市分行及二支队支行,入越后驻广宁省鸿基市附近山区,广西分行和广州军区后勤部联合通知,指定南宁市、凭祥市丶宁明县人民银行设立“军用代金券兑換专柜”即“11号”专柜,办理零星出入国境人员随身携带的人民币或代金券的兑换工作。</h3><h3> 由于广西的凭祥、东兴、龙州是中越出入境囗岸,因当时河友铁路大动脉是敌机轰炸的重点,战争激烈,高炮部队及铁道兵部队伤亡较大,物资供应需求量增大,加之部队出入境和物资采购人员往返频繁,原“11号”专柜业务量聚增,已不适应业务开展的需要,为使部队人员出国不带人民币出境,回国不带代金券在中国境内流通使用,根据业务需要,经上级批准,1965年11月底,又增设了凭祥市随军银行分理处。</h3><h3> 援越抗美随军银行工作于1969年6月底结束,前后历时四年,这也是我军历史上唯一的随军银行。</h3> <h3>  1970年7月,中国援越部队在完成祖国承诺的援越任务后,全部撤离回国。部队回国后代金券全部以1:1兑换成人民币。</h3><h3> 1982年12月 22日,中国人民银行下发银发字(82)第406号《关于销毁“军用代金券”的通知》,云南、广西分行在解放军武装押运下到指定造纸厂销毁,从此,“军用代金券”完成了历史使命。</h3><h3> 此券从发行到销毀(此后的援老部队也使用),历时17年,它是中国人民与军队用鲜血和生命无私援助越南人民抗美救国斗争的历史见证,也是中越人民友谊的见证。</h3><h3> “军用代金券”因印刷发行数量有限及管理严格,当时作为纪律要求不准私存,统一兑換等因素,个人私存少之又少,因此收藏的价格也一路攀升。本人原在《毛主席语录》塑料皮夹层中曾有两张伍分、壹分忘记兑换的券,由于走南闯北、多次搬家不慎丢失,现在看非常可惜。“军用代金券”作为中国军队与中国金融的特定瞬间,退出历史舞台,只能作为一种记忆了。</h3><h3>笔者:原铁道兵五十八团援越抗美老兵李传吉</h3><h3> 2017年9月22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