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一切都将成为美好回忆,将这些写进美篇,留给自己。</h3> <h3>金秋再次来到美丽的北京,听从当地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的导游的安排,沿着故宫(紫禁城)的东边,从午门前进入故宫。走进故宫,一种从未有过的庄严神圣感油然而生。</h3> <h3>这次是我第三次游览故宫,进午门后登上了紫禁城东边的城墙,以前二次游故宫,城墙都未对外开放,站在紫禁城的城墙上望宫殿,果然气势不凡。</h3> <h3>位于太和门广场的金水桥,从空中俯看,像一把“弓箭”。</h3> <h3>金水桥位于太和门广场,广场南部自西向东蜿蜒流淌着一条如弓形的金水河,这就是所谓的“内金水桥”。这是紫禁城内最大,也是最壮观,最华美的一组石桥。<br></h3> <h3>太和门</h3> <h3>穿过太和门,来到气势宏伟的太和殿。</h3> <h3>太和殿是紫禁城中的至尊金殿,即民间所谓皇宫中的“金銮宝殿”,这里是皇帝举行重大朝典之地。初建于明永乐年(15世纪初),后经数次灾毁和重建。明嘉靖朝改名皇极殿。满清建都北京后改为今名,蕴含天下和谐的宏旨。现在的太和殿是清康熙年重建并留存下来的。</h3> <h3>保和殿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谨身殿。明嘉靖年间,曾遭火灾,重修后改称为建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为保和殿,其意为“志不外驰,恬神守志”,以保持宇内的和谐,才能福寿安乐,天下太平。保和殿匾额“皇建有极”匾,为乾隆御笔。</h3> <h3>绕过保和殿从后侧拍到保和殿的背影</h3> <h3>参观完保和殿,至此,参观完外朝,也就是紫禁城前半部(南半部)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东西辅以文华殿和武英殿,统称为“外朝”,是明、清两代皇帝办理政务、举行朝会及其他重要庆典的场所。</h3><div><br></div> <h3>进入乾清门,就相当于到了皇帝的“家”,也就是后寝区,又称内廷,为紫禁城北部皇室生活区域的统称。这里以皇帝、皇后的正寝宫殿乾清、坤宁二宫为中央,东、西分布皇帝的便殿,和后妃们居住的东六宫、西六宫,以及皇子们生活的乾东五所、乾西五所等院落。再向东为乾隆皇帝兴建起的太上皇宫殿院落宁寿宫区,外西路则是供太后、太妃们养老的慈宁宫、寿康宫、寿安宫等区域。</h3> <h3>乾清宫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现存建筑为清嘉庆三年(1798年)所建,是明清皇帝日常起居和处理政务的地方。</h3><div><br></div> <h3>交泰殿建于明嘉靖年间,顺治、康熙和嘉庆年间重修,原为皇后千秋节受庆贺礼的地方,清代用来存放“清二十五宝”御玺。<br></h3><div><br></div> <h3>坤宁宫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明代属皇后的宫,清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仿盛京清宁宫的式样重修。西端四间辟为萨满教祭神的场所,东端二间是皇帝大婚的洞房,年幼登基的康熙、同治、光绪三位皇帝均在此成婚。<br></h3><div><br></div> <h3>从乾清门西侧的军机处角度所拍摄的</h3> <h3>皇帝遇事想见哪位大臣,就会取出写有大臣名字的牌签。</h3> <h3>位于御花园中的连理树</h3> <h3>沿着紫禁城的整个中轴线从南到北参观完后由顺贞门出来。</h3> <h3>最后由神武门出,整整一个上午,置身于故宫,惊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仿佛是穿越,感觉自身特别渺小。</h3> <h3>上午参观完故宫后,下午来到颐和园,这座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来此似乎步入江南园林。</h3> <h3>昆明湖边的镇水铜牛。</h3> <h3>沿昆明湖边行走拍到的十七孔桥, 十七孔桥是连接廓如亭和南湖岛的一条玉带。</h3> <h3>从十七孔桥上远望昆明湖对岸的万寿山、佛香阁。</h3> <h3>沿湖行走,听导游讲述颐和园的兴衰。</h3> <h3>游览八达岭长城那天天气特别好,发现后开发开放的还有南长城(1176米),为了寻找27年前曾驻足留影的地方,我选择了继续游览北长城(2565米)。</h3> <h3>27年前曾在此足驻留影,只是现在这个地方没有了当年专供游人留影的一个木质台阶。</h3> <h3>27年前(1990年11月)的照片,那会做摄影的生意人特别讲诚信,交了钱,留个地址,照片就如期寄到了留影人的手中。</h3> <h3>作为北京的屏障,这里山峦重叠,形势险要。</h3> <h3>气势极其磅礴的城墙南北盘旋延伸于群峦峻岭之中。</h3> <h3>八达岭长城尽显万里长城雄伟险峻的风貌。</h3> <h3>视野所及,不见尽头。</h3> <h3>北长城的最高处,登上此处的人都乐于在此来个“大合影”</h3> <h3>又一个晴朗日子,来到盘山。盘山位于天津市蓟县西北15公里处,又因她雄踞北京之东,故有“京东第一山”之誉。 山旧名无终、徐无、四正、盘龙。相传东汉末年,无终名士田畴不受献帝封赏、隐居于此,因此人称田盘山,简称盘山。</h3> <h3>乘索道缆上行28分钟,有幸与导游同乘,她介绍盘山在抗日时期由于是华东抗日根据地,遭遇日军的烧光、抢光、杀光“三光”政策,很多名胜毁于一旦。往下望,满山怪石奇松。</h3> <h3>盘山始记于汉,兴盛于清,是自然山水与名胜古迹并著、佛教文化与皇家文化相融的旅游休闲胜地。</h3> <h3>早在唐代就以“东五台山”著称佛界。</h3> <h3>云罩寺</h3> <h3>乾隆御笔,乾隆曾32次游历盘山,为盘山留下诗文一千多篇,并感叹“早知有盘山,何必下江南”。</h3> <h3>盘山最高处——定光佛舍利塔。看周边景色,大山都在脚下。</h3> <h3>登高望远,盘山似乎从不在意自己的兴衰,它静静屹立于华北大地,以秀丽幽静恭候祖国八方来客。</h3> <h3>来到天安门广场</h3> <h3>晚餐后女儿邀请我听戏,于是我们来到位于北京宣武区西河沿大街的正乙祠戏楼。</h3> <h3>它是北京京剧最知名的戏楼之一,也是中国最老的、保存最完好的纯木结构戏楼。京剧大师梅兰芳曾在这里演出。</h3> <h3>《梅兰芳华》的现场表演不是将梅兰芳的戏曲片段进行简单罗列,而是根据对梅派代表作的潜心研究,撷取梅兰芳京剧艺术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经典剧目之精华段落,并通过当代戏剧的处理手法将其融合成一部全面体现梅兰芳舞台艺术的表演项目。剧目包括《贵妃醉酒》、《洛神》、《穆柯寨》、《霸王别姬》、《天女散花》等五部,按唱念做舞(武)进行分类,对梅兰芳先生舞台生涯不同时期的代表作精彩提炼,展示出梅派艺术的全貌。</h3> <h3>《穆柯寨》片断</h3> <h3>《贵妃醉酒》场景</h3> <h3>《霸王别姬》场景</h3> <h3>《洛神》</h3> <h3>那晚观京剧现场演出感受:陶醉</h3> <h3>谢幕后,五场戏的主角同登场。</h3> <h3>周六女儿请我品尝正宗的北京烤鸭</h3> <h3>品完美食后游景山,景山公园坐落在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上,西临北海,南与故宫神武门隔街相望,是明、清两代的御苑。公园中心的景山为堆土而成,曾是全城的制高点。</h3> <h3>登上景山最高处,北京城中轴线上的中心点</h3> <h3>从景山西侧出来,进入北海公园,它是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之一。</h3> <h3>歌声中的红墙</h3> <h3>“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到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多少人曾经的美好回忆。湖面不时传来阵阵歌声。</h3> <h3>对于国家大剧院印象,从媒体上最初的了解也就是其独特的外形,大剧院也因此有了“锅盖”、“巨蛋”、“大蛋”等外号,所以女儿极力推荐这个地方。</h3> <h3>围绕这个“巨蛋”转了一大圈,从地面上看,大剧院四周都被环形水系围着,如果不是女儿带领,竟不知从何进入。</h3> <h3>大剧院正门在北侧,通过一个长长的水下通道进入剧院,通道顶上就是水面,我们进去的时候还有阳光洒进来。</h3> <h3>女儿邀请我欣赏当晚的交响乐</h3> <h3>现场聆听悉尼交响乐团音乐会,近距离欣赏大卫罗伯森、小提琴宓多里等音乐大家们精湛演绎,深深感受到了交响乐的魅力,振憾!</h3> <h3>优雅的大剧院内部</h3> <h3>金秋的北京分外美丽,走到哪都能感受到首都的繁荣,祝愿北京更好,祝愿祖国更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