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谢谢你来到我的生命中!

艳青

<h1>儿子于2012年9月17日,也就是五年前的今天呱呱落地,来到我的身边。</h1><h1><br /></h1><h1>都说女儿是爸爸前世的情人,那么同理儿子也是妈妈上辈子的情人吧!</h1><h1><br /></h1><h1>因父母及家族的影响,我受重男轻女思想影响很大。妈妈为了生个男孩,连生了我们姐妹三个才有了弟弟。弟弟的地位从小与我们不一样。</h1><h1><br /></h1><h1>儿子的出生带给我的不只是儿女双全的喜悦,更像是我自己潜意识里不被重视的地位终于翻了身。</h1><h1><br /></h1><h1>此时我才更深刻清晰的看到了自己,原来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如此巨大,流入血液,深入骨髓。尽管读了那么多书,接受了如此多男女平等的教育。都没有洗清潜意识里的影响。</h1><h1><br /></h1><h1>幸运的是,我觉察到了自己的这些认知,便也慢慢的疗愈了半辈子潜意识里重男轻女的思想带给自己的伤害。在这一点上我感谢儿子的到来!</h1><h1><br /></h1><h1>在养育女儿的过程中,我甚是顺利,女儿从小乖巧懂事,吃饭学习都不成问题。所以我想当然的认为,这是第二个孩子了,我有了经验,养育起来应该是轻车熟路,游刃有余了。</h1><h1><br /></h1><h1>谁知道儿子和女儿的习性完全不一样啊,儿子从小属于难养性气质,从小觉少爱哭,睡觉都要抱着才行,前两个月都是爸爸每晚抱着睡的,还因此睡出个挺大的后脑勺。</h1><h1><br /></h1><h1>女儿从小吃的奶粉是美赞臣,长的白白胖胖。我觉得这有经验可鉴,儿子也喝这个牌子吧,可是他却喝完一直拉肚子,到一周岁的时候还不到20斤,眼看着要抽回去了,又瘦又小。</h1><h1><br /></h1><h1>我这是急得团团转,最后决定换奶粉,换了羊奶粉后,第二天就大便成型,儿子原来是对牛奶粉过敏。这才明白不要以为养了一个娃就啥都知道了,每个娃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h1><h1><br /></h1><h1>付出了如此惨痛的代价,终于明白了一个这么小小的道理。因为这先入为主的经验,让儿子的生长发育比同龄人慢了一截。</h1><h1><br /></h1><h1>吃一堑长一智,我再也不敢拿养育女儿的经验用来养儿子了。养女儿的时候,就尹建莉老师的一本书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搞定。而现在我开始认真的学习育儿知识。</h1><h1><br /></h1><h1>《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如何听孩子才会说》,《爱与自由》,《是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最美的教育最简单》等等这些书我一口气从当当网上买了一箱子。自此开始了儿童教育的学习和研究。</h1><h1><br /></h1><h1>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虽然在养育儿子的过程中跌了一跤,从此也走上了儿童教育学习之路。</h1><h1><br /></h1><h1>我打破以前的认知,用我学到的知识和自己思考的观点来给予儿子最大的自由限度、无要求的爱及全然的接纳。</h1><h1><br /></h1><h1>这期间也走过很多弯路,爱与自由是现在儿童教育概念里最重要的一个观点。在给予孩子自由时该如何给予,在全然接纳孩子时该如何接纳这个概念上我分不清。</h1><h1><br /></h1><h1>曾经一度理解有误,认为孩子想干啥就干啥就是给予自由。结果最后孩子反而脾气越来越大,要什么不能即时得到就开始哭闹。</h1><h1><br /></h1><h1>慢慢的理解了,所谓的自由就是我不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你,你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同时你也要承担一个独立的个体所承担的责任。不影响伤害别人同时也不伤害自己的前提下是自由的!</h1><h1><br /></h1><h1>全然接纳是指不因你的行为是否符合我的心意来作为判断标准,而是无条件的接受你,爱你。但这不是意味着接受你一切的行为,当你的行为不恰当时我会教育制止。</h1><h1><br /></h1><h1>美国心理学家胡科特曾说过两句特别有诗意的话:"不含敌意的坚决,不带诱惑的深情。"我想这在儿童教育中可以是一个指挥棒,很好的诠释了无条件的爱及全然接纳的核心意思。</h1><h1><br /></h1><h1>随着学习的深入及领悟,我在对儿子的教育中也越来越得心应手,不在教条的照本宣科。而是随机应变,灵活运用。</h1><h1><br /></h1><h1>儿子的性格敏感内向,敏于思而讷于言。于是我就引导他用画画来表达他丰富的情感。至于他画什么,怎么画,我从不干预。</h1><h1><br /></h1><h1>他向内发展的很好,自己坐那里干什么事情都很专注,三四岁的年龄可以一坐一两个小时。随手而来的一个东西都可以成为他的玩具。</h1><h1><br /></h1><h1>一次他随手拿了块抹布,自己在地上一会儿变成恐龙,一会儿又变成小鱼,还都能编出一个故事来讲,深入其中,玩得不亦乐乎。正好那天有个邻居在串门,看到儿子这个样了,甚是惊讶,还好心的告诉我,要不要给他看看,别是什么毛病。因为他从没见过一个小孩拿块抹布就能玩两个小时的。</h1><h1><br /></h1><h1>每个孩子本来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和世界。但如果父母一次次的侵略他们的意志,剥夺他们的权利,侵犯他们的底线的话,他们向内发展的通道就会关闭,因为他们要用所有的力量来与外界对抗。</h1><h1><br /></h1><h1>育儿先育己,其实养育孩子的过程就是父母的一场修行。没有人天生会做父母,我们做父母的年龄与孩子同岁。</h1><h1><br /></h1><h1>感谢儿子,你的到来让我又重新开始学习,迅速成长,只因想做一个合格的妈妈。</h1><h1><br /></h1><h1>儿子,谢谢你来到我的生命中,我是如此幸运,如此幸福!在你五周岁生日之际,妈妈祝你快乐,健康!</h1><h1><br /></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