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div><br></div><div>很多人买保险啊,在买的时候就很关心理赔的问题,毕竟,对于保险这样一份的产物,其他的服务都是锦上添花、增加卖点的作用,最核心的最重要的服务还是保险理赔。理赔服务不好,保险就算会上天都显得有些苍白无力。</div><div>对于保险理赔这项最重要的服务,对于消费者几乎是不可能短时间就能“享受”到的,当然更多的人不希望“享受”到这份服务,所以啊,从人性的角度来说,很多人都选择性忽略了保险理赔的这项服务,或者盲目的听取保险公司的人口中的保险理赔服务,或者盲目的以为销售人员对你是否热心就是服务的好坏。</div><div>其实一家保险公司的保险理赔服务好不好取决于保险公司的运营理念,运营理念好不好可以从保险公司理赔部的考核标准反映出来。</div><div>我认为好的运营理念就是理赔到位,降低运营成本,让利消费者,产品人性化,产品无坑,以口碑赢得客户,投资端稳定盈利,达到消费者和保险公司的双赢。</div><div><br></div><div><br></div><div>简单来说,现在的保险公司理赔部一般分成两种考核指标:
</div><div>第一种,以理赔的时效作为考核标准。</div><div>第二种,以一年下来理赔的金额为考核标准。</div><div><br></div><div>
</div><div>一、以理赔时效为考核标准</div><div>当保险公司理赔部收齐了客户的理赔资料的时候,就开始计时了,假设保险公司设定在了3天内要给出一个理赔结论,超过3天就不合格了,那么理赔部就要在3天内给到客户答复,如果3天给不了答复,合格率就会下降,就会影响整个理赔部经理和员工的奖金和绩效等,以理赔时效为理赔部的考核标准的肯定是有利于消费者的,而且这个理赔时效越短越好。</div><div>当然,不是说3天就一定是3天要赔付完成,只是针对一般和大多数正常情况下的是这样。因为理赔里面涉及到很多调查和核实(如病史、出险时间等),复杂情况的肯定不止3天,但每每得出一个调查结果也会很快的通知到客户,诸如此类的一些情况。</div><div>特别提醒一下:如果在投保时没有如实告知自身情况,或者销售人员为了业绩让你不如实告知,理赔的时候就别想着蒙混过关了。这也当然会有时效,就是要求保险公司的理赔部很快的查出投保前的病史证据,尽快的给到消费者一个说法,尽管在拒赔的情况下。</div><div><br></div><div>
</div><div>二、以赔钱金额为考核标准</div><div>如果保险公司把一年的理赔金额设定在了5亿,一年下来,如果理赔金额超过了5亿,那么保险公司理赔部的精力和员工的奖金和绩效都会受到影响,有可能一个经理就少了几十万的奖金,那么,理赔部的重点就集中在了如何有效控制理赔金上面,不是理赔时效了,这种以赔钱数额为考核标准的就不那么利于消费者了。</div><div>当然,就并不是说衣赔钱数额为考核标准就完全不注重理赔时效,毕竟保险公司都清楚,理赔服务是最重要的服务,是获得口碑的和获客的最有效方法,板上钉钉的大部分情况都会很快处理和理赔完成。</div><div>说一些情况,例如年初的时候,理赔额度宽松,理赔可能就相对容易便捷,到了年底,理赔额度吃紧,可能就有硬拖的情况了。这种理赔考核机制,特别对于年底的大额理赔,如财险公司,可能一笔理赔就是上千万,如果今年赔了,就超过了公司设定的额度了,理赔部的奖金就泡汤了,死拖也要拖到下一年。不过说回来,也不能拖得太长的,保险法也是规定了时效的。</div><div><br></div><div>《保险法》第23条:</div><div>保险人收到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的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请求后,应当及时作出核定;情形复杂的,应当在三十日内作出核定,但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保险人应当将核定结果通知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对属于保险责任的,在与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达成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协议后十日内,履行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义务。保险合同对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期限有约定的,保险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义务。</div><div>保险人未及时履行前款规定义务的,除支付保险金外,应当赔偿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因此受到的损失。</div><div>就是说,30天内也一定要核定完,核定完了确定要赔的10天内要到账,就算拒赔也要在30天核定完给个结论,如果不能在保险法规定的时效内搞定,就能告保险公司,要求赔偿被拖延赔付受到的损失。不过,真的有事起来,拖你30天,也是够呛的。</div><div><br></div><div>所以,重复一次,从理赔部的考核能够反映出一家保险公司的运营理念和真正的服务。</div><div><br></div><div>在买保险的时候,大多数销售人员都肯定把自己的公司服务吹得是最好的,可是你又体会不到,这也是最尴尬的地方。其实根本上,销售人员也不知道他们自己保险公司的理赔部的考核标准。</div><div>一般来说,保险公司的考核标准也不会对内对外的公布,如果是以赔钱数额为考核标准的,那么保险公司就完全不会公布了。如果是以理赔时效为考核标准的,保险公司还是会拿出来说的,因为这是对消费者有利的。</div><div><br></div><div>作为一个保险经纪人,钢铁人的我肯定要为消费者考量到保险公司理赔服务这部分,目前来说我能确定是以理赔时效作为理赔部考核的寿险公司有中德安联人寿、同方全球人寿、瑞泰人寿,财险公司是华泰保险,这些都是我们不常看到的保险公司,一般是有外资背景的保险公司,而这类公司其实在海外有着上百年几百年的运营经验,和很好的运营理念。而以理赔数额为理赔部的保险公司大多不愿透露,确切的不敢说,但是,我们日常见得最多广告、最多推销的保险公司,基本上都是以理赔数额作为考核标准的。</div><div>其实大家买商品,很多时候就算买得贵一点就是买服务买品牌买知名度,“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可是保险这种商品,真正的服务难以马上体现,品牌的大小有时候就成为了蒙蔽双眼的利器。</div><div><br></div><div><br></div><div>而且,最重要的理赔服务上面已经说了,除此外,保险公司的品牌大小其实很搞笑,拿汽车来举个例子,像奔驰、宝马、保时捷这些汽车,品牌大,价格虽然贵,但买回来之后是可以用来做门面的,炫耀一下都可以,威武得很。可是保险合同,签一份大品牌的保险合同,价格贵了,但总不能每天把保险合同贴在胸口上面告诉别人,我买了大品牌保险公司的保险,来炫耀。想一下场景觉得好搞笑。哈哈......</div><div>还有一点重要的,无论公司的品牌大小,服务如何,甚至忽略价格,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合同条款,你不看合同条款,就算这份保险能上天,公司宇宙大,该不保的还是不保,因为合同条款写得很清楚,除了找对人咨询保险、买保险,还要自己看合同条款。</div><div> 转发分享,仅供参考</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