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酉随笔(105)梦在田园最深处

卫功立

<h3> 卫功立</h3><h3> 距离泥土越来越远的灵魂注定是飘忽的,现代化进程中的我们除了数量就是速度,当然同时也带来了便捷。母亲老了,佝偻着身体依然眷念土地,她的成就就是成片的蔬菜和瓜果。勤劳了一生的母亲,每一天都在亲近泥土,就像我和我的书友们每天必须读点书,写点文字一样。</h3><h3> 小时候,我们家很穷,家里的收入来源就是母亲种菜,父亲下煤窑挖煤。母亲种的茄子和辣椒是村里出了名的,菜贩子都喜欢来我们家贩菜到二十公里的城里去卖。我上师范的时候,每周四十元的生活费,都是父母这样挣来的。一眨眼,我已经年近不惑,弟弟因为意外已经离开了人世,而母亲依旧喜欢在地里耕作,到附近的菜市去买菜。如今,我坚决反对母亲这么辛苦,但是我们的抗议总是那么的无效,老人家依然我行我素。</h3><h3> </h3> <h3>  我们家距离城市是越来越近,朋友们周末到家里聚餐成了一个惯例。好客是我们家几代人的传统,爷爷和奶奶的乐善好施是方圆几十里出了名的。父母和我继承了这个传统,我们家周末经常两三桌,最辛苦的还是母亲,吃完饭总是母亲收拾厨房。我们喜欢吃母亲种的菜,老人家还经常作为礼品送给亲朋好友。</h3><h3> 我们聚餐的很多菜都是母亲菜园里摘的,嫩嫩的南瓜,可口的茄子,爽口的青椒,吃起来胃口大开。周末的聚餐我们经常吃个精光,喝点酒,开心快乐,父母也很开心。因为朋友们对他们也相当尊敬,他们也喜欢大家的到来。</h3> <h3>  读费孝通先生《乡土中国》,才懂得农民对土地的那种眷念,就像我父母。我们从祖宗那里延续来的血脉,在泥土芬芳里才能感受。记得莫言说,脚下有母亲,也有祖宗,那是我们生命的来处。在钢筋混凝土的森林里,我们的灵魂是没有根的,我们的文化基因是乡土中国。</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