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读懂了我的诗词

绿了心湖

<h3>  在发这个美篇之前,我想,我应该写些什么。首先就是这个标题,因为我前一个美篇已经用了《崔杏花诗词点评》,没有写之一,所以也不好再用了。想想我们中国的文字真是非常伟大的,我原来写过一篇文字,名字就叫有谁读懂了我的词,一直犹豫着要不要公开发表,因为那时候我写了一首小词,我私心里总认为是没有人读懂了它的,所以就写了那篇文字。现在正好借它来做标题,表达的却是相反的意思。</h3><h3> 一直对为我的诗词写评论的老师和朋友们心存感激。感谢他们在与我素不相识的情况下肯为我的诗词付出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来写评论。包括范诗银老师所写的那五首诗词的评论也是在我们相识之前。刘相法老师我至今也不认识,我是在《漱玉》杂志上偶然看到这篇评论的。还有英子老师和王德鹏诗兄也是如此。这个也是我私心里特别感动和欢喜的地方,我想他们如果不是因为喜欢我的诗词,至少也是被我的某一个句子所打动而引起了共鸣,才会愿意为它们写评论的。《卜算子》是我初学诗词时的作品,我没有想到它会入选《当代诗词三百首》,当我第一次在中华国风文学论坛上读到黄灏老师写的评论时,欢喜之外是非常吃惊的。我在心里对自己说,黄灏老师是真正读懂了我的词,这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真是莫大的鼓励。</h3><h3> 还有一些评论一时之间找不到,以后再收集吧。正因为有这么多老师和朋友的鼓励,我坚持写到了今天。我是一不小心闯进诗词世界的丑小鸭,从一个不知格律为何物的门外汉,从一开始天天敲健盘默默摸索的尝试者,到今天用手机能随时记录自己的灵感与感动的创作者,经历了太多太多。我想,以后我如果写回忆录,这几年酸酸甜甜的网络生涯,这些与诗词为伴的日子,我的心路历程可以写成厚厚的一本书。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感动,感恩。。。</h3><div><br></div><div> 崔杏花于潇湘</div> <h3><br></h3><h3>临江仙</h3><div>惯爱东风生陌上,看花看草成蹊。由它红紫笑人痴。一帘微雨后,山水渐如诗。</div><div>三月檐前听燕语,软香吹动罗衣。心湖绿满少涟漪。无须惊冷暖,春在小楼西。</div><div><br></div><div>英子点评:</div><div><br></div><div> 这阕词语言灵动可爱,展现了一派美好春光,动静相宜,情景交融。</div><div>上片描写陌上春色,真个如诗如画,引人入胜。“由它红紫笑人痴”拟人形象,尤为出味。作者以物写人,以人衬物,手法高妙。“笑人痴”激活了春色,并以“人之痴”烘托出姹紫嫣红之春景,值得玩味。结自然道出细雨之后,明朗的山光水色充满了诗意,喜悦之情溢于其中。</div><div> 换头句自然融入“我”之镜头,“软香吹过罗衣”更是漾人心怀,不禁绿满心湖,心中已是装满春色:无须惊冷暖,春在小楼西。此结看似无意,实则寓理深刻自然,情理相生,耐人寻味。</div><div> 全词用语形象,物我相融,无理而妙,最是为人所爱。</div><div> </div><div>评者简介:</div><div>张金英,网名南国英子,笔名英子。女,汉族,70后,祖籍广东,定居海口。大学本科中文专业,校报副主编。爱好写作,钟情诗词,尤喜古诗词鉴赏,著有各种评论三百余篇。曾任《当代诗词三百首》《当代诗人作品精选》副主编,著有个人诗词集《留馨集》,作品散见于《中华诗词》《长白山诗词》《九州诗词》等多种刊物。获中华诗词论坛和《长白山诗词》编辑部联合主办的“诗词曲赋联作品赏析大赛”一等奖,福建省《霞浦楹联》“长溪擂台”第一期冠军等全国各种奖项。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海南省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诗词协会副会长、中华诗词书画交流协会常务理事、中华诗词论坛高级评论专员。</div><div><br></div> <h3><br></h3><h3>临江仙 秋窗填词小记</h3><div>看雁飞成秋色,听风抚过芸窗。偶将一阕试新凉。笔端三两字,心上万千行。</div><div>渐渐已无佳句,闲闲总是时光。小楼人带菊花香。惟思云淡淡,不计雨茫茫。<br></div><div><br></div><div>点评:王德鹏</div><div><br></div><div> “看雁飞成秋色,听风抚过芸窗”,景是常景,语是常语,然以联句起,便可互文体味,便觉起得妙,正所谓景也自然,语也自然。试填一阕新词,此古今词人之平常事也,却为了“试新凉”,此一转也。“笔端三两字,心上万千行”,此语脱胎于张先之“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然脱而能化,有来历而觉新奇矣。宋人所谓“脱胎换骨”“点石成金”,便是此意。此又一转也。</div><div> “渐渐已无佳句”,为“试新凉”,笔下已有“二三字”,心头更有“万千行”,却渐觉“无佳句”,此又一转也。缘何?却落得“闲闲总是时光”,岁月虚度而已,大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之感,此又一转也。读至此处,原以为作者辞尽,却突起一笔:“小楼人带菊花香”。带着“菊花香”的“小楼人”是谁呢?作者并未作答,此处又是一转也。“惟思云淡淡,不计雨茫茫”,只是想着淡淡的云,不去计较那茫茫的雨,又跳开去,又是一转矣!词至此语已尽,而读者之遐思则随云与雨翻覆了不知多少重,大有“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之妙。词之高明,岂独造语精警、情景兼擅,最难处便在于写出“只可意会,不可言说”之意,古人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正合于此。</div><div> 词贵婉曲。此词虽小令,然语经六转折,愈转愈深,且造语自然,平常语不平常,实非大力者不能为也。</div><div><br></div> <h3><br></h3><h3>卜算子</h3><div>最爱那时春,最爱花开早。最爱江南雾柳边,同看炊烟袅。</div><div>依旧手相牵,依旧桃花绕。依旧攀来问脸红,不信青春老。</div><div><br></div><div>黄灏先生简评:(2012年《当代诗词三百首》)</div><div> 爱情是诗歌永恒的话题,催人泪下、刻骨铭心者,以悲剧和表达思念者居多。要想从夫妻相守,平平淡淡的生活中描写出感人的爱情就很难了。作者只是交代了一个场景,江南早春、细柳薄雾,一对儿情人相依相偎,很普通的恋爱画面,然而,3个“最爱”强化了两人的感情深度和时间跨度,此处不写情而情自现,笔法高明。</div><div> 下片写一对老夫老妻重游故地,3个“依旧”进一步强化情感深度和时间跨度,此时青春不再,但是几十年的坚贞不渝,平淡相守尽在字里行间,读来不仅仅是感叹。尤其是结尾,俏皮而灵动,手折桃花戴发间,男问女答,两腮飞霞,娇羞摸样如在眼前。幸福原来很简单,平淡原来最长久。此作应为珍品。</div> <h3><br></h3><h3>踏春</h3><div>追风乡野里,芳气满衣襟。</div><div>河岸初垂柳,莺声渐入林。</div><div>凭花开似我,让水绿如心。</div><div>好向春赊酒,欣然一醉深。</div><div><br></div><div>刘相法先生点评:(摘自《漱玉》)</div><div><br></div><div> 这是一首写游春的诗。诗人乘着和煦的春风到乡野,感受春的气息。盛开的花的芳香沾满衣襟,河岸上柳丝低垂,可以听到悦耳的莺啼。</div><div> 前四句写景,展现了乡村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颈联用散文句式转写情。“凭花开似我”,鲜花人面相映,一样的美丽,真不知道我是花,还是花是我,这不就是物我相融吗?“让水绿如心”,这句本来应是“让心绿如水”,诗人故意将宾语“水”提前,起到了强调和渲染的作用。由于心的投射,诗人看到的“水”反而像自己的心一样也是绿色的,收到了很强的艺术效果。尾联进一步渲染自己的心情。这里的“酒”不是真实的酒。这美好的春天,这浓浓的春意,不就是香醇的“酒”吗?尾句的“醉”,是一种陶醉,一种心灵的愉悦。</div><div> 该诗,不是文化诗,是本真自然的诗;也不是学究的诗,完全是口语化的,清新流畅,像一缕风,一股清泉,不事雕琢,清韵天成。</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