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金德年</h3><div>男,(1934~2016)年 浙江寧波普陀区沈家门镇人。清华大学教授,著名书法家,原清华大学书法协会会长!</div> <h3>四度春风化绸缪,几番秋雨洗鸿沟。黑发积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蚕丝吐尽春未老,烛泪成灰秋更稠。春播桃李三千圃,秋来硕果满神州。</h3> <h3>“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清华大学校训</h3> <h3>“清華園”三字那桐的原作原稿在文化大革命期遭破壞 損毀,金德年教授用近兩年時間參照舊時大量照片 圖文資料等才復寫出了現在人們所看到的最接近於清末大學士 那桐 當年字型 神韻!</h3> <h3>金德年教授从5岁描红算起,耄耋之年的金德年执笔已近八十载。在日日的研磨掭笔中,金教授逐渐创造出独具魅力的“德年体”。 “德年体”古朴无华,结构严谨,笔力遒劲,大气壮美,极具艺术魅力。目前书法家作品进入北大方正字库的有舒同、启功、李敬伟等国内几位著名书法大家。2013年年初,方正集团邀请了语言文字专家组对金德年的“德年体”进行评审,认为他所书写的行楷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广泛的实用性,符合字库开发的要求,遂邀请金德年书写9333个“德年体”和500个字母符号作为标准字体开发成电脑字库软件。这些汉字和字母符号将随方正电子产品向全世界公开发 行。得此殊荣的金德年告诉我们他更想把这份荣誉送给他的父亲,因为“德年体”的每一个字里都有他父亲的影子在闪烁。</h3> <h3>1952年,响应国家建设工业体系的号召,金德年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动力机械系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并参加工程热物理专业的创建工作。1959年至1962年,金德年赴苏联列宁格勒市加里宁工学院留学。回国后继续任教于清华大学,任工程力学系热物理实验室主任,致力于传热学和燃烧学方面的教学和研究,一直到退休。参加工作不久,金德年就因为出色的工作业绩得到了朱德总理等多位领导的接见。金德年还撰写(合编)发表了编辑学和工程热物理专业教材和论著30余篇(册),如:《对流换热基础》《气冷叶片表面局部对流换热系数的数值计算》《科技期刊编辑作者手册》《科技期刊表格》《论科技期刊论文的参考文献》《雷诺数》《中国大百科全书·机械工程》《中华全景百卷书——中国古代发明》《科学技术期刊编辑教程》《科学技术期刊编辑教程》等。</h3><div><br></div> <h3>江蘇常州大林禪寺靜海長老(現已百歲高齡)當年與金德年教授交流探討書法!</h3> <h3>金德年教授在大林寺書法創作交流!</h3> <h3>清華大學“近春園”遺址,現立的碑名是由金教授題寫。</h3> <h3>“德年”體小字</h3> <h3>金教授女兒 金虹與大林寺靜海長老 達勝方丈留影</h3> <h3>大林寺書法交流</h3> <h3>應 榮毅仁 副主席邀請,金德年教授為無錫榮氏家族題坊名,現到無錫梅園還可看到此牌訪。</h3> <h3>金德年教授的书法魄力雄浑,字法深厚,结构缜密,神理骏发。从他的书法作品中,可以清晰地看出他师古而不泥古,博采诸家之长,总是能给人以大气磅礴、浑厚壮美的艺术享受并让人从中受到启迪。</h3> <h3>金教授在清華大學工作室</h3> <h3>金教授書寫歷志內容的書法作品</h3> <h3>常州筆會交流間息合影留念</h3> <h3>清華大學百年樹人教育基金會特設“德年藝術基金”!</h3> <h3>汪承濤院長與金德年教授</h3> <h3>清華校園內金教授題寫扁牌</h3> <h3>大林寺筆會交流活動現場</h3> <h3>在常州知名企業家,收藏家公司筆會現場</h3> <h3>武進博物館金教授個人書法作品展</h3> <h3>汪承濤院長特邀請到</h3><h3> 清華大學 倪維鬥院士</h3><h3>清華大學 張立寧教授</h3><h3>親臨常州出席金教授個人書法展開幕式!</h3> <h3>常州運河五號 金教授個人書法展中與汪承濤院長合影</h3> <h3>金德年在平凡的教书岗位为新中国的成长创造了一次次不平凡的业绩,为传承和宏扬中华书艺创造了一波波不简单的成就。让我们用56个字来颂扬他不平凡的的一生:舟山宝地出人杰,水木清华绽光芒。严谨求学高境界,辛勤奋斗苦钻研。自强不息伴一生,厚德载物传八方。斗转星移八十三载,松鹤同长奔期颐。</h3> <h3>清華大學二校門</h3><h3><br></h3> <h3>大林禪寺山門</h3> <h3>汪承濤 </h3><h3>寒門布衣</h3><h3>無為山人</h3><h3>全國知名策展人 </h3><h3>資深藝術經理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