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县衙坐落于平遥古城中心,始建于北魏,定型于元明清,保存下来最早的建筑在元至正六年(1346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整座衙署坐北朝南,呈轴对称布局,南北轴线长二百余米,东西宽一百余米,占地26000余平方米。平遥县衙作为中国现有保存完整的四大古衙之一,也是全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县衙。 衙门内沿中轴线自南而北,依次为大门、仪门、牌坊、六部房、大堂、宅门、二堂、内宅等建筑。中轴线的东西两侧尚有土地祠、戏台、粮厅、督捕厅、牢狱等建筑 其中大堂也叫公堂、正堂,这里是知县举行重大典礼,审理重大案件以及迎送上级官员的地方,它是整个县衙中主要建筑物,矗立在高于地面2尺余的台基地上,显得雄伟壮观。 大堂前东西厢各11间,为吏、户、礼、兵、刑、工房。
有楹联体现为官之道:上联是“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下联是“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二堂在明代叫退思堂,也叫思补堂。这里主要是处理一般民事的地方,也是知县办公中间临时小憩或幕僚商议政事的地方,因此,叫作退思堂。
二堂楹联“与百姓有缘才到此地”;“期寸心无愧不负斯民”。 坐在二堂调解民事纠纷,对面六字时时提醒。 宅门内是县官居住生活的地方,不在此办公,平日有人把守不得入内。托情就得花银子买通看门人“走门子”,方可入内见到县官。 花厅是官员收集民间传说的地方,解放后曾经是县政府办公地。 县衙内北有重狱、女狱、轻狱、洪善驿、督捕厅和“马号”。监狱进门有个大大的獄字,预示着慎言! 监狱刑拘枷锁,游笼和重刑脚链,还有更残酷的刑具……反映当时的刑律的严酷! 猜猜这个字?…………“法” 县衙的建筑也体现了平遥元宝式建筑风格。 这是原朱镕基总理参观时留下的题词 平遥县署县令官六品,异地做官不带家眷,月俸45两白银,在当时一两白银可买一亩地呢。但其生活还比较简朴,美餐四菜一汤,每顿必有两菜小葱拌豆腐和平遥牛肉。 这就是县衙娱乐听戏的地方